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86|回复: 0

[诗词赏析] 《诗词》《如梦令·有寄》—《宋》苏轼

[复制链接]
每晚品诗 发表于 2018-5-11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梦令·有寄》

如梦令·有寄

《宋》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如梦令·有寄》

《如梦令·有寄》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注释

东坡:指贬谪黄州时的旧居以及邻人。

玉堂:指翰林苑。《汉书·李寻传》何焯注:“汉时待诏于玉堂殿,唐时待诏于翰林苑。至宋以后,翰林遂蒙玉堂之号。”

别后:指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开黄州。

压:覆盖。

小桥:指黄州东坡雪堂正南的小桥。

一犁:形容春雨的深度。

译文

请代我,向东坡旧邻问候,就说我,羁绊在玉堂深处。问东坡:自从我走以后,又有谁来过?是否雪压小桥,这断了来路?我将归去啊,我将归去,徜徉东坡,沐浴催耕的春雨。

赏析

首二句“为向东坡传语,人玉堂深处”,以明快的语言,交待他“玉堂(翰林院)深处”,向黄州东坡表达思念之情,引起下文。这两句的语气,十分亲切。苏轼心目中,黄州东坡,俨然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是“传语”的内容,是苏轼对别后黄州东坡的冷清荒凉景象的揣想。先设一问以避免平直。有此一问,便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雪压小桥无路”,仍承上句带有问意,似乎是说:别后有没有人来?是雪压住了小桥,路不通吗?以景语曲折表达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是与否之间,都表现了对别后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

末三句“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紧承上意,亦是“传语”的内容,表达归耕东坡的意愿。“归去,归去”,直抒胸臆,是愿望,是决定,是决心。“江上一犁春雨”,是说春雨喜降,撬犁地春耕,补充要急于“归去”的理由,说明“归去”的打算。“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词“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的意境。“一犁春雨”四个字更是“皆曲尽形容之妙”,妙就妙捕捉住了雨后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轻快。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颇多气势磅礴之作;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词作,显示了东坡创作风格的多样性。这首《如梦令》便代表了苏轼创作清淡的一面,词中不设奇险之语,清新淡雅而自然。

汪柯 发表于 2025-4-27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坡词心与宦游身世的诗意对话——苏轼〈如梦令·有寄〉笺析》

这首作于元祐初年的小令,实为苏轼翰林学士时期的精神自画像。全词以"传语"为枢机,通过空间对峙(玉堂/东坡)、时间追问(别后/归去)、意象反差(雪压/春雨)三重结构,展现士大夫"庙堂之思"与"江湖之志"的永恒张力。

一、地理空间的象征性编码
"玉堂深处"与"东坡"构成精妙的政治地理符号。据《元祐学士院题名记》,苏轼元祐元年(1086)十月除翰林学士,其办公处所称"玉堂",承唐代翰林院旧称。而"东坡"作为黄州贬所躬耕之地,经《东坡八首》等诗的反复书写,已成精神家园的意象。这种"庙堂-草野"的空间对峙,实为宋代士大夫"兼济"与"独善"双重人格的投射。

二、时间维度的心理褶皱
"别后有谁来"的设问,暗含元丰七年(1084)离黄后的四年时光。考苏轼行迹,其间历经汝州、常州、登州多地辗转,而"雪压小桥"的意象,既是对黄州旧居实景的悬想(参《雪堂记》"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更是宦海沉浮的心理隐喻。南宋傅干注此句"言其寥落",可谓得其三昧。

三、农耕意象的诗学升华
末句"一犁春雨"堪称宋词农耕书写的典范。按《王直方诗话》载苏轼"春雨日时,草木怒生"之语,可知其深谙农事。此四字既合黄州春耕实况(《东坡志林》载"正月二十日雨后辄耕"),又暗用陶渊明"良苗亦怀新"意境。较之同时期《江城子》"昨夜东坡春雨足",更显凝练,体现苏轼"以俗为雅"的诗学主张。

此词艺术特质有三:其一,对话体运用突破小令容量限制,形成"双声叙事"效果;其二,"雪压"与"春雨"的意象转换,暗含《周易》"穷则变"的哲学;其三,"归去"叠用既合词牌格律,又强化主体意志,与陶潜《归去来兮辞》形成跨时空呼应。

苏轼在18字中完成从政治焦虑到生命安顿的精神旅程,这种"小令不小"的创作境界,正是宋人"以诗为词"的典范。其价值不仅在于风格多样性展示,更深刻揭示了士大夫阶层永恒的精神困境与超越之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