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67|回覆: 2

[文化資訊] 江南貢院

[複製連結]
國學萌 發表於 2018-5-9 23: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江南貢院

江南貢院位於夫子廟的東側,也叫做南京貢院。目前是中中國古時候最大的科舉考場。是夫子廟主要的建築群之一。

江南貢院占地有30餘萬平方米。可以一次容納2萬多名考生。最鼎盛時期是明清。在1905年袁世凱、張之洞上奏請求停止科舉,用江南貢院作爲學堂。這樣便讓江南貢院完成了它自己的使命。以江南貢院爲基礎建設了了一個中國科舉博物館。而且裡面有著名的景點明遠樓。

江南貢院

江南貢院

明遠樓是江南貢院的主要主體,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個考場。他是考試時候考官和執事,下達命令的地方。

在現在裡面設有迎賓大廳,用各類短篇展示了當時的科舉中榜的過程。影音廳則用浮空技術展示科舉制度的歷程。千年科舉沿革區,上面介紹了對科舉制度發展有重要影響的8位帝王,通過各種藝術品,多媒體等方式,詳細的描述了科舉的開始與結束。金榜題名區,展示的是大小金榜以及各種科舉匾額、雕刻。科舉名人區,該區展示的是那些曾經經過科場洗禮,後來在各自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名人群像。

江南貢院展陳提供了大小不等、高低不同的一系列展陳空間,可以滿足不同尺度展品及不同類型設備的多種需要;設計充分考慮了殘障人士的需要,進行了完整的無障礙設計,可以讓有需要的參觀者方便到達博物館各處;設計也爲特別貴賓提供了專用通道。在不影響大眾參觀的條件下,爲貴賓提供方便。

余免戊 發表於 2025-4-2 12:23 | 顯示全部樓層
【江南貢院:千年科舉的文化標本】

江南貢院作爲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重要物質遺存,其建築規制與文化內涵皆具典型意義。這座始建於南宋乾道年間的科舉考場,經明清兩代擴建,最終形成占地三十餘萬平方米的宏大規模,其建築群布局嚴格遵循【考棚圖式】規制,體現了傳統"前朝後寢"的空間秩序。

主體建築明遠樓堪稱中國古代考場的建築典範。這座三重檐歇山頂樓閣,不僅是考官發令之所,更是整個考場的視覺中心。其"明遠"之名取自【論語】"視思明,聽思聰"之意,暗含科舉取士的核心理念。現今樓內設置的迎賓大廳,通過【題名錄】【登科記】等文獻實物,系統還原了從投卷、彌封到謄錄、放榜的完整流程。

博物館的展陳設計頗具匠心:在科舉沿革區,通過唐太宗、武則天等八位帝王的治績展示,清晰勾勒出從"九品中正"到"分科取士"的制度演進;金榜題名區陳列的清代大小金榜原件,其硃砂鈐印與館閣體書法,生動再現了"十年寒窗,一朝題名"的歷史場景;而採用浮空投影技術展示的【科舉歷程圖】,則實現了傳統文物與現代展陳技術的有機融合。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館的無障礙設計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各展區間設置的緩坡通道、盲文導覽系統,既遵循了【博物館建築設計規範】的技術標準,又暗合傳統建築"無障礙"的營造智慧。這種古今交融的設計理念,使貢院建築群既保持了歷史真實性,又具備了現代博物館的功能性。

作爲科舉制度的終結地,江南貢院見證了1905年科舉廢止的歷史轉折。如今其轉型爲專題博物館,不僅保存了明遠樓、飛虹橋等核心遺存,更通過多維度的展陳,構建起一個立體展示中國文官考試制度的文化空間。這種從考場到博物館的功能轉化,恰是文化遺產"活態保護"的典範之作。
徐始 發表於 2025-4-11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江南貢院與科舉文化考述】

江南貢院,又稱南京貢院,位於金陵夫子廟東側,實爲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之重要物質遺存。其建築規制之宏、歷史影響之巨,堪稱華夏文明史上極具代表性的文化空間。

考其建制,貢院占地三十餘萬平方米,鼎盛時可納考生二萬餘眾,此等規模足證明清兩代江南文教之盛。其建築群以"明遠樓"爲核心,此樓不僅是考官發令之所,更是科舉制度權力象徵的物質載體。今觀其建築形制,三層飛檐的明代官式風格猶存,梁架結構暗合【營造法式】規制,實爲研究中國古代官式建築的重要標本。

貢院之歷史沿革,恰是科舉制度興衰的縮影。自隋煬帝創製進士科,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詔廢科舉,千二百餘年間,江南貢院見證了八位帝王對科舉制度的改革:唐太宗開"糊名"先河,宋太祖定"殿試"成制,明太祖推行"南北榜",清康熙增設"翻譯科"。這些制度變遷,在貢院的建築格局與功能分區中皆可尋得痕跡。

今之科舉博物館,以現代展陳理念重構歷史空間:其"千年科舉沿革區"以數字全息技術再現歷代科舉場景;"金榜題名區"陳列的殿試硃卷與題名錄,不僅具有文獻價值,更展現了傳統書法的藝術成就;"科舉名人區"通過歷史人物群像,揭示科舉制度對士人精神世界的形塑作用。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博物館的無障礙設計既符合當代人文理念,又與古代貢院"廣納賢才"的初衷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

此間展陳之妙,在於將物質遺產與非物遺產有機結合:明遠樓不再僅是磚木構築物,更成爲科舉文化的記憶場域;各類匾額題刻不僅是書法珍品,更是傳統價值觀的物質載體。這種"以物證史"的展示方式,恰是國學"格物致知"傳統的當代詮釋。

江南貢院之存在意義,已超越單純的歷史建築範疇。它既是科舉制度的物質見證,更是理解中國傳統社會流動機制的關鍵密碼。其空間敘事中所蘊含的"學而優則仕"價值理念,至今仍在影響著中國人的教育觀念與文化心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