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66|回復: 0

[诗词赏析] 【诗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複製鏈接]
每晚品诗 發表於 2018-5-4 09: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作者

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

注释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赏析

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水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做到出以淡语,含而不露。同时,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暗示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欲问行人』二句,用问句提起友人行踪,侧面写送别,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是:『眉眼盈盈处』,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二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另外,上文山水与眉眼合写,亦意味着归途处处有山水,处处有眉眼,既是词人远望目送的眼光,又是鲍浩然心上人盼归的眉眼。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有两点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一是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二是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彭門波爺 發表於 2025-7-3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词学鉴析

王观此作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开篇,实乃化用传统"山水拟人"之笔法而别开生面。《诗经·卫风》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典,而词人反用其意,将自然山水人格化,形成"以景喻情"的双关妙境。此中"横"字尤见功力,《说文》释"横"为"阑木也",此处引申为目光流转之态,较之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直抒胸臆,更显含蓄蕴藉。

上阕结句"眉眼盈盈处",暗合《楚辞·九歌》"目眇眇兮愁予"的意象传统。考"盈盈"一词,《古诗十九首》有"盈盈楼上女"之句,此处既状山水之明媚,又喻人情之美好,形成物我交融的审美境界。这种双重意象的构建,正体现宋代词学"清空"与"质实"相济的美学追求,与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所倡"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理论暗合。

下阕"送春"与"送君"的递进式结构,深得唐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时空转换之妙。而"赶上春"三字,尤见炼字功夫。春本无形,何言追赶?此中暗用《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的典故,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与苏轼"春色三分"的写法异曲同工。

全词最堪玩味者在虚实相生之笔法。表面写送别友人,实则寄托着词人对生命流转的哲思。结句"千万和春住",看似寻常叮咛,实含《论语》"逝者如斯"的深沉慨叹。这种将离情别绪升华为永恒生命思考的写法,正是北宋士大夫词"以诗为词"的典型体现,与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同一机杼。

要之,此词虽仅四十四字,却融汇诗骚传统、化用庄禅意境,在婉约词风中见士人胸襟,堪称北宋送别词中的神品。其艺术成就,恰如王灼《碧鸡漫志》所云:"含蓄不露,得骚人之趣。"
imtest01 發表於 2025-7-13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卜算子》词体新诠与王观送别词的艺术突破

(一)词体源流考辨
《卜算子》一调始见于北宋张先《安陆集》,属双调小令。王观此作严守四十四字体式,上下阕各四句,依"五五七五"句式铺排。值得注意的是,王氏突破该调多咏羁旅愁思的旧例,以山水喻眉眼,开创了送别词新境。考《全宋词》所录《卜算子》凡三百余首,如此篇之运思奇绝者实属罕见。

(二)意象系统解构
上阕"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二句,实暗含双重意象系统:表层以自然山水拟人化,深层则暗用《诗经·卫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典故。这种"反拟人"手法较之传统"以人拟物"更显精妙。细究"眉眼盈盈处",当取《楚辞·九歌》"目眇眇兮愁予"之意象而反其意用之,将离愁转化为对重逢的期待。

(三)时空结构探微
下阕"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构成精妙的时空嵌套结构:以春之归去喻人之别离,复以江南春色作未来时空的悬想。这种"现在—未来"的双重时间维度,较之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单一时间线更显层次。末句"千万和春住"暗合《论语》"暮春者"章的生命意识,将送别升华为对永恒春光的哲思。

(四)词史地位重估
王观此词在词史上有三大突破:其一,打破送别词"悲莫悲兮"的固定模式,开创明快新格;其二,将山水画技法融入词作,形成"词中有画"的特质;其三,活用《花间集》艳情词汇而涤尽脂粉气。这种"以清空之笔写浓挚之情"的手法,实开苏轼"以诗为词"之先声。

要言之,此词艺术价值不仅在于修辞之工,更在其对传统送别主题的创造性转化。王氏将离情别绪升华为对生命本真的观照,使小令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审美张力,堪称北宋中期词体革新的典范之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