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73|回復: 1

[诗词赏析] 【将进酒】话李白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4-25 18: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timg (2).jpg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唐]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释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道法自然 發表於 2025-4-7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将进酒》析论:李白诗中的生命意识与酒神精神

李白此篇《将进酒》实为盛唐气象之绝响,亦为诗仙人格之完整体现。全诗以"水"喻时,以"镜"观生,终归于"酒"解千古愁,构成一个完整的哲学思辨体系。

一、时空意识的诗性表达
开篇"黄河之水天上来"与"高堂明镜悲白发"形成宏阔的空间与急迫的时间对仗。李白以天文尺度观照黄河,却以旦暮变化度量人生,此种时空错位的修辞手法,实为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认知。钱钟书曾言:"太白诗中的黄河,乃流动的宇宙。"这种将自然现象提升至哲学层面的表达,正是李白超迈之处。

二、酒神精神的辩证呈现
诗中"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千金散尽还复来"构成价值肯定的双重奏。表面看是及时行乐,深层实为对生命价值的绝对自信。李白化用《庄子·逍遥游》中"无用之用"的思想,通过酒的媒介,完成从物质消耗到精神升华的转化。其"三百杯"之数,非实指,乃《诗经》"三百篇"之暗喻,将饮酒提升至文化创造的高度。

三、历史解构与价值重构
"古来圣贤皆寂寞"一句,实为对儒家价值体系的颠覆性解读。李白以曹植"斗酒十千"的典故,构建起不同于正史的"饮者谱系"。这种对历史记忆的选择性书写,恰如司马迁《史记》中"货殖""游侠"列传的笔法,为边缘群体立传。

四、物质与精神的终极置换
结尾"五花马,千金裘"的变卖,完成物质财富向精神自由的转化。李白在此展现的并非简单的享乐主义,而是通过极端化的修辞,表达对世俗价值体系的超越。"万古愁"三字,将个人情绪升华为人类普遍的存在困境,与陈子昂"前不见古人"的宇宙意识遥相呼应。

此诗艺术成就,在于将《离骚》的时空意识、《庄子》的齐物思想、《史记》的叙事笔法熔于一炉。苏轼评李白"雄节迈伦,高气盖世",于此诗可见一斑。其价值不在劝饮,而在通过酒的意象,完成对生命有限性的审美超越,这正是中国诗学中"兴"的至高境界。
wbg10 發表於 2025-5-2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将进酒》解诂:论李白诗中的生命意识与酒神精神

李白此篇,乃盛唐气象之绝响,亦为诗仙生命哲学之集中体现。全诗以"黄河之水"起兴,至"万古愁"收束,其间跌宕纵横,尽显庄骚遗韵与魏晋风流。今试从三端析之:

一、时空意识与生命悲慨
开篇"黄河之水天上来"与"高堂明镜悲白发"构成双重镜像:前者以空间之无限拓展反衬生命之短暂,后者以时间之急剧压缩凸显衰老之无常。"朝如青丝暮成雪"化用《古诗十九首》"思君令人老"之意象,而更见夸饰。此种时空对举手法,实承屈子"日月忽其不淹兮"之传统,然太白以"不复回""不足贵"等决绝语,将儒家"逝者如斯"的感喟转为道家的超脱宣言。

二、酒德颂与价值重估
诗中"天生我材必有用"至"斗酒十千恣欢谑"诸句,实为对传统价值体系之解构。其以"饮者留其名"对抗"圣贤皆寂寞",借陈王曹植事暗讽庙堂虚伪。此中酒德观非仅纵欲,实含《周易》"鼓缶而歌"的达生智慧。金樽对月、裘马换酒的意象群,既见竹林七贤之遗风,复开宋代"诗酒趁年华"之先声。

三、狂欢叙事中的悲剧内核
末段"五花马"三句,表面极写欢宴,然"万古愁"三字终泄天机。李白所谓"愁",非仅个人际遇之困,实为《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天地者万物之逆旅"的宇宙性孤独。其以道家狂放语写儒家济世志,用酒神狂欢掩日神忧思,恰如杜诗所言"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要之,《将进酒》之真髓,在"痛饮"与"长愁"的辩证。太白以七言歌行破骈俪拘束,用"三百杯""十千钱"等虚数造境,终使个体生命体验升华为人类共情。清人沈德潜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此篇足为注脚。今人诵此,犹觉金石声铿然在耳,岂非所谓"不朽之盛事"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