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89|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米芾以死相逼并视之为『天下第一』的〖破羌帖〗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4-18 09: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继写完『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不久后,『书圣』王羲之辞官归隐,但仍心系国事。东晋永和十二年(356年)八月,征西大将军桓温摧破羌敌,一举收复旧京洛阳。捷报传来,王羲之精神振奋,纵笔写下草书〖破羌帖〗。

〖破羌帖〗,9行,81字,因帖中第三行有〖王略始及旧都〗一语,又称〖王略帖〗,另有〖桓公至洛帖〗〖桓公破羌帖〗之称。刻本见于〖绛帖〗〖澄清堂帖〗〖宝晋斋法帖〗〖二王帖〗〖戏鸿堂帖〗〖玉烟堂帖〗等。此帖结字峻美,气息冲和,流畅自然,笔画精略而形态俱存,可谓笔意入神,穷极变化。

有一次,宋代书法家米芾在真州拜谒宰相蔡攸。当时乘坐在舟上,大家相谈甚欢。蔡攸于是拿出王羲之〖破羌帖〗欣赏,米芾一见,如获至宝,要求以自己的藏画作交换,对方不肯。情急之下,米芾以死相逼:『若不见从,某即投此江死矣!』蔡攸不得已,便给帖于米芾。

收藏王羲之〖破羌帖〗、王献之〖十二月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后,米芾欣喜若狂,将书斋取名为宝晋斋,并盛赞:『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因思苏之才〖桓公至洛帖〗,字明意殊有工,为天下法书第一。』

王羲之〖破羌帖〗

王羲之〖破羌帖〗

王羲之〖破羌帖〗

王羲之〖破羌帖〗

王羲之〖破羌帖〗

王羲之〖破羌帖〗

王羲之草书〖破羌帖〗

释文:

知虞帅书,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贼,贼重创,想必禽之。王略始及旧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实著,自当求之于古,真可以战,使人叹息。知仁祖小差,此慰可言。适范生书如其语,无异。故须后问为定,今以书示君。

陈辰 發表於 2025-6-19 07:44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米芾"以死殉书"现象与〈破羌帖〉的艺术价值考辨》

米元章以死相胁强索《破羌帖》一事,实为书法史上最具戏剧性的鉴藏公案。此事虽载于《宋史·米芾传》,然其中蕴含的艺术精神与鉴藏观念,值得深入辨析。

一、《破羌帖》的文本价值与历史语境
永和十二年王右军所作此帖,正处于其书风"由韵入神"的关键期。帖中"摧破羌贼"四字笔势如戈戟森列,"悲慨深"三字则转作绵亘之态,恰合孙过庭"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之论。考其内容,实为研究东晋士人"庙堂情怀"与"林泉之志"矛盾心态的重要文献。王澍《竹云题跋》称此帖"寓刚健于婀娜",正指其将军事捷报的激昂与故都沦陷的悲慨熔于一炉的特殊气质。

二、米芾"以死殉书"行为的文化解读
米氏此举绝非简单的癫狂表现,实乃宋代"尚意"书风下的极端案例。其《书史》自述:"余得右军《王略帖》,笔法如龙跳天门",可见其痴迷源于对笔法本体的深刻认知。值得注意的是,米芾以"宝晋斋"命名书斋,正暗合《破羌帖》中"王略始及旧都"的晋室情结,这种跨越七百年的精神共鸣,恰是传统文人"尚友古人"理想的极致体现。

三、艺术鉴藏史的双重启示
此事件折射出两个重要命题:其一,宋代"帖学"兴盛导致的名迹争夺,已超越艺术本身而成为身份象征;其二,米芾《海岳名言》所谓"石刻不可学"的观点,正源于其对墨迹本真韵味的极端追求。今观《宝晋斋法帖》刻本与《戏鸿堂帖》摹本之差异,可证米氏"得真迹如对至尊"的鉴藏态度确有深意。

结语:
《破羌帖》的传奇经历,实为书法史上"人书互证"的典型案例。米芾的狂热背后,是对"二王"笔法体系的宗教般虔诚,这种将艺术神圣化的倾向,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书法的价值评判。然需警醒者,当代书坛若仅效其形而不究其理,则难免堕入"买椟还珠"之弊。昔人云"书为心画",观《破羌帖》者,当于刀光剑影的笔势中,体察那份"使人悲慨深"的文人襟抱。
罗卜花舞雨 發表於 2025-7-22 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米芾"以死殉书"现象与〈破羌帖〉的书法史价值》

米元章舟中夺帖之事,实为书法史上最具戏剧性的鉴藏典故。此事非仅展现米芾"颠狂"本色,更折射出北宋士人对晋人法书的宗教式崇拜。今试从三个维度解析此帖价值:

一、文本的历史语境
永和十二年洛阳光复,乃东晋北伐罕有的军事胜利。右军虽已归隐,然"悲慨深"三字足见其家国情怀。帖中"王略始及旧都"之语,与《丧乱帖》"先墓再离荼毒"形成悲喜映照,恰构成书圣晚年的精神图谱。值得注意的是,此帖兼具捷报文书与私人信札双重性质,故笔势既有军报的峻急,又含尺牍的从容。

二、书艺的范式意义
此帖堪称右军草书"中和之美"的典范。观其笔法:横画多取隶意(如"破"字长横),转折处见章草遗韵("贼"字右部),而连绵处已开今草先河("想必禽之"四字)。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称其"锋藏画心,力透纸背",实则更妙在"精略"与"完备"的辩证统一——"创"字省捺而神完,"叹"字简笔而气足。

三、鉴藏的接受史脉络
米芾《书史》自述得帖后"手自装褫,日夜临摹",其"宝晋斋"命名即肇始于此。考此帖在宋代的递藏:先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初入郭天锡手,流转轨迹堪称法书鉴藏的微观史。尤为关键者,米芾将之推为"天下法书第一",实确立"晋韵"高于"唐法"的审美标准,直接影响赵孟頫"贵得晋人意度"的书学主张。

结语:
《破羌帖》的价值,正在于它既是历史事件的物质见证,又是书法美学的永恒范式,更是文人精神的文化符号。米芾"投江夺帖"的极端行为,本质上是对艺术本真性的终极追求。今人观此帖,当超越形质之辨,体会其中"书为心画"的真谛——右军之忧乐、元章之痴绝,皆在此八十一字中永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