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19|回覆: 0

[詩詞賞析] 【詩詞】西湖晤袁子才喜贈—趙翼

[複製連結]
每晚品詩 發表於 2018-4-11 09: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湖晤袁子才喜贈

【清】趙翼

不曾識面早相知,良會真誠意外奇。才可必傳能有幾,老猶得見未嫌遲。蘇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鬢有絲。一個西湖一才子,此來端不枉遊資。

西湖

西湖

作者

趙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

注釋

良會:美好的會見。

蘇堤:在杭州西湖中。傳爲北宋元豐年間蘇軾於杭州任職時疏浚西湖,堆泥築堤,故名。

杜牧三生:杜牧,晚唐著名詩人,風流多才。三生,指前生、今生、來生。

鬢有絲:鬢髮花白。此年袁枚六十三歲。

才子:指袁枚。

端:真正。

枉:白費。

譯文

我們不曾見面就早已知道姓名,這次意外相聚讓我格外驚奇。

你的才華一定會長久流傳,我有幸見到晚年的你也不算晚了。

二月的蘇堤漲著春水,你我曾像杜牧一般風流,如今卻已鬢邊生白。

一邊欣賞西湖的美景一邊欣賞你的才華,真不枉費我來這裡遊玩啊。

賞析

首聯寫詩人與袁枚不期而遇。『不曾識面早相知,良會真誠意外奇。』詩人與袁枚知交已久,這次相遇正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蹟,而自己的歡快之情溢於言表。

頷聯讚嘆袁枚卓越的才華,必將流傳永久,因而自己有幸於晚年得見這位名高一代的詩人也並不嫌太晚。『才可必傳能有幾,老猶得見未嫌遲。』此時趙翼五十三歲,袁枚已六十三歲,所以稱老,而這次會面又在風光旖旎的西子湖畔,更有詩情畫意。

頸聯寫二月西湖漲春水,蘇堤沉浸在春光之中。『蘇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鬢有絲。』在此景中,風流如杜牧的袁枚此時鬢邊已有了白髮。這兩句形象地再現出當日兩位詩人見面時的情景。『望湖樓下水如天』,那浩淼無際的水勢正如二月的眷光,不僅充溢於天地之間,而且也漾溢在詩人的心頭。眼前這位兩鬢花白而風流倜儻的才子便是自己心儀已久的隨園主人,怎不使詩人欣慰,所以說西湖與袁枚一樣足以令他覺得不虛此行,甚至連遊程的花費電不冤枉了。

尾聯將西湖和袁枚系爲一體,點明詩人喜悅心情。『一個西湖一才子,此來端不枉遊資。』將西湖與袁枚聯繫在一起,非常淺切,卻別開生面,『不枉遊資』云云雖語帶戲謔,卻也體現了袁、趙二人之間的友誼是真誠的。這一次的聚會是歡愉的,在兩位詩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袁枚也有詩記載此事,中有『西湖天爲兩人生』之句,表現了同樣輕快戲謔的筆調。

趙翼的詩明白清通,追求一種樸實平易的美感,如這一首通篇沒有僻字澀句,也不用濃艷的詞藻、艱深的典故,衝口而出,然不乏佳句。『才可』二句意在稱揚袁枚的才華出眾,然也帶出白首相逢的情景,『蘇堤』二句於通篇議論之中插入形象的描繪,令景物與人融合無間,都於平淡中含有深味,令人難忘。趙翼詩的另一特點是詼諧幽默,如此首中『老猶得見未嫌遲』等諸句中都顯然有一種風趣的精神,或表現曠達的胸襟,或抒寫真率的友情。

薛炊攻 發表於 2025-5-23 06:12 | 顯示全部樓層
【西湖晤袁子才喜贈】鑑賞札記
趙翼此詩乃性靈派詩人神交之典範,以白描筆法勾勒出清代文壇一段佳話。全詩四聯層層遞進,既見才子相惜之雅懷,又蘊歷史縱深之哲思,堪稱乾嘉詩壇"以性情爲詩"的實踐典範。

一、起承轉合的結構深意
首聯"不曾識面早相知"化用【晉書·山濤傳】"識面猶虛"典故,暗合袁枚【隨園詩話】"神交在先"的文學觀。頷聯"才可必傳"句實爲對袁枚"性靈說"的詩學呼應,趙翼【甌北詩話】嘗言"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此聯既贊袁枚創新精神,亦自陳"老見未遲"的豁達史觀。頸聯以蘇堤春水喻才思涌動,用杜牧典不取風流而取"三生"佛理,暗藏對袁枚晚年禪詩境界的體認。尾聯"西湖""才子"並置,實將自然造化與人文創造等量齊觀,此中深意可參趙翼【論詩】"江山代有才人出"之論。

二、性靈詩學的雙重印證
詩中"意外奇""未嫌遲"等語,恰是性靈派"重真趣、反摹擬"的創作體現。袁枚【小倉山房尺牘】有云:"作詩不可無我",趙翼此作處處見"我"——既見相知之喜,又含遲暮之嘆。更值得注意的是"杜牧三生鬢有絲"的時空處理:將唐代杜牧、當下袁枚與佛家輪迴觀念熔鑄一句,既突破線性時間,又保持意象的鮮活質感,此正趙翼所倡"意未經人說過則新"的創作實踐。

三、歷史語境的特殊價值
乾隆三十八年(1773)趙翼辭官歸里,與致仕的袁枚相遇西湖。此時考據學風靡學界,而二人以詩明志,此詩可視爲對樸學桎梏的反撥。詩中"蘇堤"不惟實景,更暗含對蘇軾"隨物賦形"文藝觀的追慕;"不枉遊資"看似俚語,實則以俗爲雅,呼應著袁枚"詩寫性情,惟吾所適"的主張。

此詩藝術成就,在於將剎那相逢升華爲永恆的文心相契。其平易處見深邃,率真中含錘鍊,恰如袁枚評趙詩所謂"如董源寫江南山,近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今人讀此,不僅得窺乾嘉詩壇活色生香的一面,更可悟得:真正的文學知音,原是穿越時空的精神共振。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