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39|回復: 2

[诗词讲座] 诗词学堂:处方·专治各类诗病

[複製鏈接]
诗评万象 發表於 2018-5-20 16: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诗词学堂:处方·专治各类诗病

我们在阅读诗歌当中,时常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弊病,它就像书法作品中的败笔一样,直接影响到一幅作品的价值。对于产生这些弊病的原因很多,有不少人分析过、批评过、指责过。其实,关于诗歌中的这些弊病,古人早有阐述。

如清朝学者陈仅在〖竹林答问〗中说过:

作者从十个方面把诗歌中的『直露』批驳得体无完肤,作诗之人,看你还敢不敢『直露』。他以为『直露』是诗歌中最根的弊病。

另外,清朝大学者袁枚有一本了不起的诗歌评论集,就是〖随园诗话〗。关于诗歌的弊病问题,他在〖诗话〗中说:

袁枚认为,风格总是独特的,独特就意味着不完美。学其一家,就会产生弊病。只有吸取众家之长,去其糟粕,才会减少弊病的产生。然而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

关于诗词的弊病,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还有一段更为形象论述,他说:

袁枚在此处将诗歌写作中的弊病,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一一喻之,为权门托足、贫贱骄人、木偶演戏、乞丐搬家、村婆闲淡、古董开店等,足见两者之间有不少相同与相通之点。

对于纠正这些弊病,古人也开过治疗的『处方』。清朝学者王寿昌在〖小清华园诗话〗中说:

如此,诗歌几近完美的境界。

周老道 發表於 2025-6-24 20:55 | 顯示全部樓層
《诗病诊治刍议:古典诗学批评传统的当代启示》

拜读"诗词学堂"所论诗病诊疗之旨,深契诗道精微。古人论诗病,实为建构诗学审美体系之反面镜鉴。陈仅《竹林答问》以"直露"为诗家大忌,实本于《文心雕龙·隐秀》"深文隐蔚,余味曲包"之旨。诗之妙处,正在"似往已回,如幽匪藏"(司空图《诗品》),若竹笋剥尽则真味全失。此非独清代诗论,宋人严羽《沧浪诗话》早言"语忌直,意忌浅"乃作诗三昧。

袁枚《随园诗话》以市井百态喻诗病,实承钟嵘《诗品》"膏腴子弟"之讥。其"权门托足"之喻,恰合《颜氏家训》"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之戒;"木偶演戏"之病,正犯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之忌。此等譬喻非徒诙谐,实为诗学诊断之"望闻问切"法,将抽象病候具象化,深得孟子"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的批评精髓。

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所开处方,暗合中医"君臣佐使"配伍之道。"性情"为君药,本于《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风格"为臣药,承续皎然《诗式》"辩体十九字";"神韵"为使药,直追王士禛神韵说。此三维诊疗体系,较之方回《瀛奎律髓》单重字眼句法,更得诗道全体。

今人疗治诗病,当参酌三重境界:一曰"识病",须熟读《诗人玉屑》《苕溪渔隐丛话》等诗话;二曰"用药",宜取法《文镜秘府论》声病说与《沧浪诗话》妙悟说;三曰"养气",当涵泳《二十四诗品》所示诸境。昔元好问论诗绝句云:"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今反其意而用之:欲疗诗疾,正需将古人金针细细参透,方能对症施治,起沉疴于毫端。
西门土豆 發表於 2025-7-8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诗病诊治刍议:古典诗学批评传统的当代启示》

拜读"诗词学堂"所论诗病诊治之旨,深契诗学三昧。古人论诗疾如良医诊脉,陈仅、袁枚、王寿昌诸公所论,实为古典诗学批评传统之精髓。今试以"病理论""症候学""诊疗方"三纲析之,以彰诗道正鹄。

一、诗病生成机理辨
陈仅《竹林答问》以"直露"为诗家大忌,实本《文心雕龙·隐秀》"深文隐蔚,余味曲包"之旨。考其病源,乃在"意浮于辞"与"情滞于物"二端。袁枚《随园诗话》更洞见风格独造必然伴生偏至之理,所谓"执一而废百"者,恰如严羽《沧浪诗话》警示"缚于门户"之弊。古人以"权门托足"喻攀附权贵之媚,"木偶演戏"讽徒具形骸之伪,皆指创作主体精神独立性的沦丧。

二、病症类型学考析
综合诸家之论,可析诗病为三重境域:
1. 意格层:如"贫贱骄人"之酸腐,"古董开店"之陈腐
2. 辞采层:若"乞丐搬家"之杂沓,"村婆闲谈"之俚俗
3. 气象层:似"屋下架屋"之逼仄,"婢作夫人"之局促
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话》提出"四正"(格正、气正、体正、辞正)实为诊断标准,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遥相呼应。

三、诊疗方剂发微
古人疗诗疾犹中医"辨证施治":
1. 治直露当用"比兴":取法《诗经》"关雎"之托物,《楚辞》"香草"之寄怀
2. 医陈腐宜服"养气":韩愈"气盛言宜"说可为药引
3. 疗俚俗需投"雅化":参照王安石"看似寻常最奇崛"的炼字功夫
尤当效法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观照智慧,取"兼收并蓄"之法,如杜甫"转益多师"的创作实践。

诗道如医道,贵在通变。今人习诗,当以古人诗论为镜,既需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身历目见"的真切,更要叶燮《原诗》强调的"才、胆、识、力"四维修养。所谓"完美境界",非在无瑕,而在知其病而善医之,如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化境,方得诗家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