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41|回復: 0

豆浆到底应该怎么喝?

[複製鏈接]
药膳门 發表於 2018-4-5 10: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d836402fe31d17a90ad3022888ab3b8.jpg

说豆浆宜暮不宜朝,已经违反了大众的饮食习惯。但习惯或违反习惯都不足以成为判断对错的依据。

正确或错误的判断是有针对性及具体前提条件的,任何方法都有适应性与不适应性,就像扇风与烤火一样,方法本身并不天生具备正确或错误的性质,正确或错误是方法运用之后结果的显示。

不分前提条件而轻易对方法本身下正确或错误的断言,态度都是武断的。

为了避免造成误解及过急的判断,关于饮用豆浆『宜暮不宜朝』的说法,兹就一些前提条件略作以下补充说明:

首先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饮用豆浆的,对这些人来说是自身体质的问题,已经不是服用时间的问题了。

对于适合喝豆浆的人来说,习惯上豆浆通常都是被替代其他主餐食品的,说豆浆宜暮不宜朝是假定除饮豆浆外不食用其他食品的情况下说的,如果已经吃晚餐了,就不适合再喝豆浆了。

说豆浆宜暮不宜朝还有一重意思,其实人的脾胃未必适合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而最适合的用餐时间应该是早晨和下午,也就是胃(戊土)与小肠(丙火)气旺的时间,这两个时间段比较适合食物消化。

而目前普遍的晚餐时间(酉时)是经气归肾的时间,并不适合用餐。

d5503aa6034f64a364164fc7bd253152.jpg

但很多人吃晚餐已经成了习惯,不吃点东西总觉得缺点什么。这个时候如果用豆浆填补一下空白就比较适合了,而且时间再晚一点(戌时)也不会给身体增加更多负担。

因为豆为肾之谷,是可以入肾的,而且性阴主收藏。根据韩国饭水分离阴阳饮食法的说法,晚上属阴,是适合喝水的时间(晚八点之前)

如果已经吃饱了晚餐,或同时吃干的东西,再喝豆浆的话,造成胀满不消化就不可避免了。这已超出了于『宜暮』的范围。

其实,早晨最适合的食物是直接入土的,如馒头,越是直接入土(味甘淡易消化),越能把夜晚收藏在癸水(肾)中的能量化为动力(火)。

94323c56befacafc0ac3622d963fb47d.jpg

这也就是干重体力活的人爱吃并能吃馒头的原因。其实这里还有个秘诀:如果干吃馒头或烤饼,会比同时喝粥或汤更有力气,因为那样就像点火用干柴一样,更容易燃烧。

这也也就是韩国〖饭水分离阴阳饮食法〗作者的独特发现与理论依据。

晚上喝豆浆其实与饭水分开的饮食方法一样,已经超出了大众的饮食习惯,这里的宜与否只是在道理上分析,并没有提倡甚至强迫的意思。

在习惯面前任何道理都是无力的,大家也不必对这样的道理太过于认真。

陈之百九 發表於 2025-6-15 20:14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豆浆饮服之道——兼答"宜暮不宜朝"之说》

豆浆饮服之法,实乃饮食养生中至精至微之事。今观"宜暮不宜朝"之论,虽有其理,然未臻圆融,余试以《黄帝内经》为纲,参以历代食治之方,为诸君剖陈其要。

一、体质为本,时序为用
《本草纲目》明言大豆"性平味甘",然体质有阴阳偏胜之别。脾虚湿盛者,纵使暮饮亦当慎之;阴虚火旺者,晨饮反得其宜。故《食疗本草》特别强调"察其寒热虚实"为先,此乃饮豆浆之第一义。

二、时辰气机与饮食之道
子午流注之说确有至理。晨间阳明经旺,本当进食易化之物。然现代人起居异于古人,若寅卯之时即起,辰巳之间饮浆,正合"胃喜为补"之旨。至若酉戌之时,确如原帖所言肾经当令,然《饮膳正要》记载"戌时饮浆,佐以姜汁",此乃通权达变之法。

三、配伍之法尤重君臣
单论饮时而不言配伍,犹未达一间。昔年孙思邈《千金食治》载:"豆浆佐饴糖,晨饮补脾;配盐豉,暮服入肾。"更妙者,《圣济总录》有"五更豆浆"之法:寅时饮浆,佐以茯苓末三分,既应春生之气,又助运化之功。此等精微,非泛论晨暮者可及。

四、饮食之道贵在变通
观原帖所引韩国饭水分离之说,实与《吕氏春秋》"食之道,无饥无饱"暗合。然《周礼·天官》早有"饮齐视冬时,羹齐视夏时"之训,可知饮食之法当因时因地而异。今人夜寝多迟,若拘泥"酉时不食",反失养生本意。

五、实践验证真知
余三十年前在江南见老农卯时饮浆必加炒米,问其故,答曰:"晨浆如舟,需米作桨。"后考《农政全书》,果有"晨浆和谷"之载。此等民间智慧,恰合《内经》"五谷为养"之旨。

结语:豆浆饮服,当以体质为本,时序为参,配伍为要,变通为用。晨饮暮服各有其宜,要在明乎己身阴阳,察乎四时消息。若执一端而论,犹医者只谈君臣不言佐使,终非圆融之道。愿诸君食饮得宜,颐养天和。
吕律 發表於 2025-7-20 05: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豆浆饮服之道——兼答"宜暮不宜朝"说》

豆浆饮服之辨,实关饮食养生之大端。今就"宜暮不宜朝"之说,参酌《黄帝内经》四时调摄之理,辅以五行生克之道,略陈管见如次:

一、辨体质为先务
《本草纲目》载大豆"性味甘平",然《食疗本草》特申"虚寒者宜慎"。按五行归类,豆类属水入肾,然其阴柔之性,于脾阳不足者确有克伐之虞。故饮豆浆首当辨明体质,若见舌淡苔滑、脘痞便溏等太阴湿盛之象,纵暮饮亦非所宜。

二、论时辰配伍之要
"朝饮非宜"之说,当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之旨。晨起少阳初升,需甘温培土之物(如饴糖、粳米)助生发之气。豆浆属阴柔之品,若空腹独饮,确有抑遏阳气之弊。然若佐以姜汁、饴糖等辛甘化阳之物,则晨饮亦无不可。

三、释暮饮机理
酉戌时(17-21时)少阴君火当令,与豆浆滋阴之性确有相得之妙。然需恪守三要:
1. 量宜控制在200毫升以内,遵"胃喜为补"之训
2. 当隔食于晡时(15-17时),俾胃有受纳之隙
3. 可佐肉桂末0.3克,取"引火归元"之效

四、明饮食相济之理
《饮膳正要》强调"食饮有节",豆浆之饮尤当注重配伍:
晨饮者,宜配烤馍片以振脾阳
暮饮者,当避膏粱厚味以防壅滞
病后调理,可遵张仲景"百合鸡子黄汤"法,取豆浆代水,佐鸡子黄以滋阴和胃

五、析古今之变
古人"晨粥暮汤"之制,实因农耕作息使然。今人起居既异,饮食之法亦当通变。观《老老恒言》所载"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实与豆浆暮饮之理暗合——皆重脾胃升降之机。

要之,豆浆饮服之宜忌,当本"三因制宜"之则:
因时——春夏宜晨佐阳,秋冬可暮滋阴
因地——南方湿重当减量,北方燥烈可增量
因人——童阳之体慎暮饮,耄耋之人宜晨佐

《周易》有云:"变通者,趣时者也。"饮食之道,岂有定法?要在明阴阳消长之理,察脏腑虚实之机,则豆浆之饮,自可"与时偕行"矣。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