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46|回复: 1

[诗词讲座] 视频赏析诗词,汉乐府《江南》

[复制链接]
诗评万象 发表于 2018-3-29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 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468144c8bfe782c110f698812a943cfd.jpg

赏析

一、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二、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三、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画面。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雨纷飞啊 发表于 2025-4-12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乐府诗审美意蕴探微

汉乐府《江南》作为汉代采诗制度的典范之作,其艺术价值远超一般民歌范畴。全诗二十八字,以"莲"与"鱼"为核心意象,构建出三重审美境界:

一、自然生态之美
"莲叶何田田"五字尽显植物生态学智慧,"田田"状荷叶叠覆之态,非单纯茂盛,实暗合《尔雅》"荷芙蕖,其叶蕸"的形态特征。鱼群四方游弋的方位叙事,恰似《诗经·鱼丽》中"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的物候记载,形成动态生态图谱。

二、劳动韵律之美
"可采莲"之"可"字深具《周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哲学意味,暗示采莲时节与人体劳作节律的和谐。诗中虽不现人影,然鱼戏莲叶的空间位移,实为采莲人舟楫移动的镜像投射,此中暗合《考工记》"审曲面势"的劳动观察智慧。

三、情感隐喻之美
闻一多《说鱼》考据指出,上古鱼意象多喻婚恋。诗中鱼群"东西南北"的往复运动,恰似《周易·咸卦》"憧憧往来"的爻辞写照,构成阴阳相逐的宇宙图示。此种隐喻手法,较之《诗经》"关雎"更为含蓄蕴藉。

此诗最妙处在"不写之写":全篇未著"人"字,而采莲女的纤手、渔郎的棹歌、水波的颤动,皆在"鱼戏"的位移中宛然可见。这种留白艺术,深得《庄子》"目击而道存"的真谛。乐府机关采录此诗,不仅为"观风俗",更是对先民"天人合一"生存智慧的礼赞。

当代读者赏鉴此诗,当超越简单的画面复现,进而体悟其中蕴含的节气物候知识、劳动美学原理及情感表达范式,方不负这首穿越两千年的江南绝唱。
伪貌 发表于 2025-6-26 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乐府诗审美意蕴发微

汉乐府《江南》一诗,虽仅二十七言,然其艺术造诣之精深,实为汉代民歌之圭臬。今试从文本结构、意象经营、文化隐喻三端详析之。

一、回环往复的声律之美
此诗采用典型乐府"一唱三叹"结构。"鱼戏莲叶间"为总起,后四句以方位词"东、西、南、北"构成回文式铺排,暗合《诗经》"重章叠句"之法。考《宋书·乐志》载,汉代相和歌多"艳、趋、乱"结构,此诗末四句方位递进,恰似"趋"部之繁音促节。更妙在"田田"叠字运用,既状荷叶之茂,复增音节之美,此乃《文心雕龙》所谓"诗人感物,联类不穷"之妙。

二、动静相生的意象经营
诗中"采莲"与"鱼戏"构成劳动与自然的双重画卷。荷叶"田田"为静态铺陈,游鱼"戏"字则化静为动。按《说文》:"戏,三军之偏也",此处转喻为鱼群穿梭之态,颇具《庄子·秋水》"儵鱼出游从容"之趣。尤值得注意的是,全诗以"可"字起兴,既点明时令之宜,又暗含《周易》"时中"之理,与《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异曲同工。

三、比兴传统的文化密码
先儒解此诗多着眼于"鱼水之欢"的隐喻。《诗经》中《汝坟》《衡门》等篇已开此比兴传统。然细究之,"莲"谐"怜","鱼"喻"偶",实为双关隐语。清人沈德潜《古诗源》评此诗"奇格",正指其以物象寓人情的独特手法。诗中鱼戏四方的空间叙事,更暗合《楚辞·招魂》"四方上下"的宇宙观,将男女相悦之情升华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境。

要之,此诗之妙,在于将劳动歌谣转化为艺术经典。表面写采莲实景,内里蕴情爱真谛;形式似简单重复,实则暗藏天地四方之思。王夫之《姜斋诗话》谓"乐府之长,大端有二:一则悲壮巂发,一则旖旎近人",此诗当属后者之典范。今人观之,既可领略汉韵古调,更能体悟先民"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诚为中华诗教之瑰宝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