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73|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启功这书法,如沐三月春风

[复制链接]
书法孔见 发表于 2018-3-2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书法,启功曾对画家刘宗汉说,他的字没有“芯儿”。对此,刘宗汉的理解是,这“阐明了结体与行气的关系,不能不说是对中国书法研究的一大贡献。”启功“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习惯上是“二王的用笔,欧柳的结体”,最后自成“启体”,书界评其为“外柔内刚、自然洒脱、清隽儒雅而妩媚华美”。

9d08dc71922f71f81df40b0ca5b70cd4.jpg

7eed86152317749e42ad5eb3e777a5d2.jpg

8d595e6c33ad9fc5c7e93242c0db794e.jpg

db7b7b2bb3a768002ffb11c337c9d356.jpg

0e959cb142f8f11cd75f942c6b7099cf.jpg

d77385705c6ccbb3f41f565166155428.jpg

3fbf78f3b3f0be834c6be6f6ea8fc075.jpg

5bf8570c5b042776a27f73ff2909b675.jpg

2c45a925aa2b3f787dbd2958e2315327.jpg

无端 发表于 2025-4-19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启功书法的"无芯"之境

启功先生自谓其字"无芯儿",此语实乃深得书法三昧之论。所谓"无芯",非指笔力孱弱,实乃一种超脱于技法之上的精神境界。细观先生墨迹,结体虽取法欧柳之严谨,行气却得二王之流畅,二者交融,遂成"外柔内刚"之独特风骨。这种"无芯"恰是去除了刻意求工的匠气,达到了"无意于佳乃佳"的化境。

从书法史脉络观之,启功先生早年"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的学书路径,暗合古人"取法乎上"的传统。赵孟𫖯的圆润秀媚、欧阳询的险劲峻拔,在先生笔下熔铸为清隽儒雅之风。尤其晚年取法柳公权,更见其追慕盛唐气象的用心。然先生高明处在于不囿于某家某派,而是以"无芯"之心融会贯通,终成"启体"一格。

今人评其书"妩媚华美",实仅得皮相。启功书法的真正价值,在于将文人书法的书卷气与碑学的雄强感完美结合。观其点画,似柔而实刚;察其章法,似散而实凝。这种"自然洒脱"的表象下,实则是数十年临池不辍的深厚积淀。先生曾言:"写字如同说话,要让人看懂。"此语道破了书法艺术的本质——技法终须服务于性情的自然流露。

"无芯"之论,实为启功对书法本质的深刻洞见。在传统笔法日趋式微的当下,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实践,诠释了"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创作理念。其书作如沐春风之感,非徒形式之美,更是因其展现了一位学者型书家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这种"无芯"境界,恰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品格——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宋考而 发表于 2025-6-22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启功书法之‘无芯’美学与三月春风意象》

启功先生自谓其字‘无芯儿’,此语实为解读书法美学之锁钥。所谓‘无芯’,非指中空无物,乃言其突破传统‘中宫紧结’之桎梏,以疏朗之气韵重构结体法则。昔人论书,多强调笔笔贯气、字字有骨,而启公独以‘行气代结体’,使点画如春柳拂水,看似松散实则气脉绵延。此中智慧,恰似三月春风——不着痕迹而万物自化。

细究其法,启功早年取法赵孟𫖯、董其昌之流丽,复参欧阳询之峻整,晚年醉心柳公权骨力,终成‘外柔内刚’之‘启体’。观其笔法,实以二王为根基:起笔多露锋轻入,行笔如春蚕食叶,收笔时或驻或放,皆得自然之趣。结字则融欧柳之严谨于疏朗,横画多取斜势,竖笔常作弧线,使方正字形顿生摇曳之姿。如所示书作中‘书’字长横略昂,‘画’字末钩微扬,皆暗合‘春风摆柳’之态。

尤为精妙者,乃其章法经营。启功突破‘乌丝栏’局限,字距疏可走马而行气不断,通篇如春野繁花,星罗棋布而暗含经纬。其自创‘黄金结字律’,以数理之美调和疏密,恰似春风裁叶——看似随意,实具匠心。所谓‘妩媚华美’,非指姿媚,实为‘端庄杂流丽’之境界,如三月阳春,和煦中自含生生之力。

今人赏启功书作,当知其‘无芯’之论,实为‘不执中而得其中’的哲学体现。昔贤有云‘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启公书法正是洗尽铅华后的天真流露。那些批评其字‘无骨’者,犹责春风不够凛冽,岂知柔中寓刚方为至境?书道至此,已非技艺之争,直是生命气象之呈现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