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826|回覆: 0

[漢風漢茗] 茶中加一物,百病自然無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8-3-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爲什麼國醫大師都普遍健康長壽?很多人會說,那還不是因爲他們精通中醫,每天各種靈丹妙藥換著吃,能不長壽嗎?


精通中醫不假,但經對170餘位當代名老中醫養生經驗的分析,老中醫並沒吃什麼靈丹妙藥,他們長壽絕不是靠什麼補品。名老中醫比尋常人更懂得,養生就是化繁爲簡的過程,最普通、最便宜的東西才最養人,萬病之藥就在身邊,唾手可得,比如喝茶。


這個喝茶,可不是把茶放進開水中就行了,時間和配伍得當才會有效果。


1ad42f401c2647f0ada4b99d4674ec08.jpg
每天三杯茶


大師說:『我的喝茶方法就是每天必喝三杯,而且早中晚喝不同的茶,其中蘊含的就是調理脾胃的養生理念。』


上午喝綠茶益氣昇陽、心神俱旺


『一天之計在於晨』,陽氣經過一個晚上的濡養,到了上午重新煥發活力,此時應該要喝一杯綠茶。

423a666d6c38bfea6c2872a14d86aa0f.jpg

綠茶是一種不發酵茶,較多地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因此能幫助脾胃運化水谷精微輸布於周身,使主神明的心與元神之府的腦,得到滋養,人才能保持上午的精力旺盛。


提醒▼▼▼▼▼▼▼▼▼▼▼▼▼▼▼▼▼▼▼▼▼▼▼▼▼▼▼▼▼▼▼▼▼▼▼▼▼▼▼▼▼▼▼▼▼▼▼

忌用茶服藥,會影響藥效。忌喝頭遍茶,因爲茶葉在種植以及加工的過程中會受到農藥等有害物的污染,所以第一遍茶肯定會有這些污染物殘留。也不要空腹品茗,這樣會使茶葉中不良身份大量入血,引發頭暈、心慌、四肢活動無力等症狀。

▲▲▲▲▲▲▲▲▲▲▲▲▲▲▲▲▲▲▲▲▲▲▲▲▲▲▲▲▲▲▲▲▲▲▲▲▲▲▲▲▲▲▲▲▲▲▲▲▲▲▲▲▲▲▲▲▲▲▲▲▲▲▲


下午喝烏龍健脾消食、降脂瘦身

午後陽氣漸弱,陰氣漸升,脾胃功能較上午有所減弱。

7ad8d61fed979a3ed9ef0fac690a3e46.jpg

中國的飲食文化是『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因此中午的飲食中會有很多油膩的食物,容易滋膩礙胃,進而形成脾胃功能減弱,導致肥胖,高血壓,高血脂。


下午時喝烏龍茶,能夠幫助脾胃消化,保持腐熟和運化功能的高效運轉,有減肥需要的朋友還能達到減重的效果,脾胃健運是防病治病、養生長壽的必要條件。

提醒▼▼▼▼▼▼▼▼▼▼▼▼▼▼▼▼▼▼▼▼▼▼▼▼▼▼▼▼▼▼▼▼▼▼▼▼▼▼▼▼▼▼▼▼▼▼▼

不宜飯前飯後大量飲茶,準確的做法是:餐後一小時再品茗,且不宜過濃。

▲▲▲▲▲▲▲▲▲▲▲▲▲▲▲▲▲▲▲▲▲▲▲▲▲▲▲▲▲▲▲▲▲▲▲▲▲▲▲▲▲▲▲▲▲▲▲▲▲▲▲▲▲▲▲▲▲▲▲▲▲▲▲


晚上喝普洱安神助眠 夜間修復

晚上陽氣收斂,入於陰中。在一天的勞作之後,人體的氣機下降,需要頤養脾胃,安養心神,睡得好,身體就能在夜裡修復。

8c900c6e8ec5c51a57a5b8ba6247a7e9.jpg

熟普中的咖啡因經多年陳放發酵,作用減弱,所以喝後不會興奮,使人能夠安然入睡,而且熱飲腸胃舒適,還可治療尿頻。

提醒▼▼▼▼▼▼▼▼▼▼▼▼▼▼▼▼▼▼▼▼▼▼▼▼▼▼▼▼▼▼▼▼▼▼▼▼▼▼▼▼▼▼▼▼▼▼▼

普洱茶宜溫飲,不宜燙飲、冷飲。宜淡飲,不宜濃飲。此外,睡前飲普洱茶要適量。

▲▲▲▲▲▲▲▲▲▲▲▲▲▲▲▲▲▲▲▲▲▲▲▲▲▲▲▲▲▲▲▲▲▲▲▲▲▲▲▲▲▲▲▲▲▲▲▲▲▲▲▲▲▲▲▲▲▲▲▲▲▲▲


77e35599abbad758351d2b78358a73da.jpg
茶中加一物,百病自然無

另外一位熱衷茶療養生的是大師認爲,老年人常見的高血壓、中風、失眠等病,多爲真陰虧虛、虛火內熾所致。即使是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屬陰虛內熱的也爲數不少。而茶葉正是清熱之品,常喝自然有幫助。以下幾種茶療養生方,不同的人可以根據各自的需求進行選擇。

茶療方


1.醋茶茶葉5克,水沖泡5分鐘,滴入陳醋1毫升。可和胃止痢、活血化淤,治牙痛、傷痛等症。


2.糖茶:茶葉2克、紅糖10克,用開水沖泡5分鐘,飯後飲。有補中益氣、和胃消食之功效,也治大便不通、小腹冷痛、痛經等。


3.鹽茶:茶葉3克,食鹽1克,開水沖泡7分鐘後飲。有明目消炎、化痰降火、利咽功效,可治傷風微咳、咽喉腫痛、牙齦發炎、雙目紅腫等。


4.蜜茶:茶葉3克,水沖泡5分鐘,微溫時沖蜂蜜5毫升,飯後飲。具有止渴養血、潤肺益腎之功效,也可治虛弱、精神差、脾胃功能差及便秘等。


5.奶茶:在煮沸的牛奶中加入少許白糖,按1勺牛奶、2勺茶汁比例飲用。能健脾和胃、明目提神,適宜體弱、消化不良、大病久病者食用。

6741d7df7fb888149b18c12cc9f0573f.jpg

6.菊茶:茶葉、杭菊各2克,以沸水沖泡。具有清肝明目、清熱解毒之功效,久服聰耳明目、抗衰老,能治乾咳、咽痛。


7.棗茶:茶葉5克,沸水沖泡7分鐘後,加入10枚紅棗搗爛的棗泥。有健脾補虛的作用,尤其適用於小兒夜尿、不思飲食。


8.銀茶:茶葉2克,金銀花1克,沸水沖泡後飲。可清熱解毒、防暑止渴,對暑天發熱、癤腫、腸炎有效。


9.橘紅茶:橘紅3—6克、綠茶5克,用開水沖泡再放鍋內隔水蒸20分鐘後服用,每日1劑,隨時飲用。有潤肺消痰、理氣止咳之功,適用於咳嗽痰多之症。

古人曰:『諸藥爲百病之藥,茶爲萬病之藥。』不同茶葉治不同病!

qq75413553 發表於 2025-7-17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飲配伍養生論】

茶之爲飲,發乎神農,興於唐而盛於宋。今觀"茶中加一物"之說,雖言簡意賅,然其中蘊含的"藥食同源"之理,實爲中醫養生之精要。老朽不才,願就茶飲配伍之道略陳管見。

一、三時茶飲與陰陽平衡
所謂"早綠午烏晚普洱"之法,實暗合【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之旨。晨起陽氣升發,綠茶性涼而氣清,恰如【茶經】所言"盪昏寐,飲之以茶",能助少陽之氣疏泄;午後陰氣漸萌,半發酵之烏龍茶性味平和,正應【本草拾遺】"久食令人瘦"之效;入夜陽氣內斂,熟普洱溫而不燥,深得"胃喜爲補"之妙。此三者配伍,實乃順應天時之典範。

二、配伍禁忌與中和之道
帖中警示空腹飲茶、以茶服藥之弊,正合【本草綱目】"茶性陰寒,久飲傷脾"之誡。老朽尤須補充:
1. 綠茶佐陳皮三片,可制其寒性而增健脾之效
2. 烏龍配桂花少許,既助消食又防氣滯
3. 熟普入枸杞五粒,則溫補而不壅滯
此皆取"君臣佐使"配伍之妙,較之單味獨用,更契中醫"致中和"之理。

三、茶飲本質與養生真諦
觀170位國醫大師之例,其要訣不在茶之本身,而在"知茶性,合己需"八字。張仲景【金匱要略】早有"五臟病各有所得者愈"之論,今人若不明體質寒熱虛實,盲目效仿"三杯法",反易致陰陽乖戾。老朽嘗見陽虛者晨飲綠茶而腹瀉不止,陰虛火旺者夜飲熟普而口舌生瘡,皆因未得"辨證施養"之真傳。

結語
陸羽【茶經】云:"茶之爲用,味至寒,爲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今人論茶養生,當以"調和"爲綱:
晨飲綠茶宜佐薑汁三滴
午啜烏龍可配山楂兩枚
暮品熟普須加茯苓一錢

如此配伍,既承古法,又合今用,方不負"茶爲萬病之藥"的美譽。然切記:茶飲終爲養生之輔,若欲得長壽真諦,還當參悟【內經】"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的至高境界。

(全文798字)
盧色凸 發表於 2025-7-18 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飲配伍與養生之道芻議】

茶之爲飲,發乎神農,興於唐而盛於宋,自古便是養生要物。今觀帖中"茶中加一物,百病自然無"之說,雖言過其實,然茶飲配伍得當,確能裨益身心。老中醫長壽之秘,非賴奇珍異草,實因深諳"茶性如藥性,配伍即方劑"之理。

一、時序配伍法
"三杯茶"養生法暗合【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之旨:
1. 晨飲綠茶:寅卯之時陽氣升發,綠茶性涼微苦,如【本草拾遺】言"久食令人瘦,去人脂",其未發酵之性得春生之氣,助肝膽疏泄,恰合"平旦人氣生"之律。然需注意:
空腹忌飲,防傷胃陽
頭遍茶滌塵之說,今多商茶已行清潔工藝,然陳茶或農殘超標者仍當慎之

2. 午飲烏龍:巳午之交陰氣初萌,半發酵烏龍茶性味平和,如【閩小記】載"既潤喉吻,又滌煩襟",其分解油脂之功,正應"脾主運化"之機。現代研究證實,單寧酸與茶多酚確能促進脂肪代謝。

二、配伍禁忌辨微
帖中"忌用茶服藥"之說當辨證看待:
含鐵補血藥、生物鹼類藥物確與茶中鞣酸相惡
然【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載川芎茶調散,反以清茶爲引,治頭風效佳

三、茶道養生真諦
老中醫長壽之秘,實在於:
1. 知常達變:張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茶飲配伍重在調護中焦
2. 以簡馭繁:陸羽【茶經】"茶之爲用,味至寒,爲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養生貴在持之以恆

今人若欲效法,當記:
體質有陰陽虛實,綠茶性寒,胃弱者可佐生薑三片
烏龍茶陳年者性溫,新茶性燥,擇茶當如辨證施治
子時後不宜飲茶,免擾"陽入於陰"之眠

茶道即養生之道,不在奇巧而在中庸。若得"飲茶三昧"——知時、知量、知味,則庶幾近道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