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36|回覆: 0

[漢風漢茗] 紫砂壺喝茶的19點定律,學起來

[複製鏈接]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8-3-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edebfd472cb89d44b42e03140603180.jpg


中國人對於茶道有着極其嚴格的講究,它或是陶冶人的情操,或是助人養樂。但是我們喝茶講的是道,不能夠鯨吞牛飲,所以我們飲茶,需得遵從一定的定律,那麼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紫砂壺的19個定律吧。


8e09d7f6b18c6e0a5b136f354c7557c9.jpg


1、不要為養壺而喝茶,得了胃病不值當的,順其自然,慢慢來,這事不急,品茗品人生。


2、茶壺是用來喝茶的,壺是為茶服務的,要根據茶來選壺,利茶的壺才是好壺,從實用意義上講,一把用了多年養的很棒的半手工壺要比一把一萬塊的全手工新壺強很多。


3、不同的紫砂泥料配對不同的茶,這個是有講究的。選好了對於養壺來說事半功倍。


4、喝茶養壺都是修身養性的雅事,心境平和才好,別一喝茶就抱着茶壺死命擦,拿個小刷子不停刷,茶水猛往壺上淋,口裡還不停念着:人勤壺不懶,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實在有傷大雅。


f636db51823388e9c3b35281b4c8cfbf.jpg


5、開壺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要儘量把壺裡外一些小砂料、雜質、灰塵去掉,等你養到一定程度再想起來就晚了。


6、把茶都喝到肚子裡,喝完了把壺內外認真的清淨,擦乾水跡,敞開壺蓋,倒置陰乾,完全乾透。


7、如果只是為了實用喝茶,全手工和半手工區別不大,半手工的性價比更高。有人說半手工透氣性要差一點,難道全手工壺泡的茶會真的更好喝?反正我是沒感覺出來。


8、聽聲音辨別紫砂壺的好壞都是瞎扯淡,百度里搜出來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其實敲擊茶壺對壺本身的傷害很大,不同的泥料的紫砂壺聲音敲擊是不一樣的,一把新壺泡茶之前與泡過一次茶之後聲音又是不一樣的。


a0f100500abf25a0b8e063e9ed9eee47.jpg


9、用普洱養壺會很油,比較快。鐵觀音養壺很亮,也很快。紅茶養壺也很好但是不一定所有的壺形都適合,紅茶容易堵。


10、一把壺只泡一種茶是有道理的,不會變味。


11、經常喝茶的人要多準備幾把壺輪着用,好讓壺也能歇歇。


12、淋茶其實也是有道理的,可以防止壺蓋和壺身的色差,掩蓋一些跳砂和明針的小缺點。


13、泥好的壺養起來見效快,泥差的見效慢,選一把好泥料的壺養起來事倍功半。


14、每次喝完茶最好不要在壺裡留茶湯,用熱水洗淨,就像我們吃完飯會刷碗一樣。


9a9229bdbfc77eed3b1d65724e73eb91.jpg


15、養花貨準備一把小刷子還是必要的,如果外養最好用熱水,不要淋茶湯。


16、養壺準備兩條毛巾是有必要的,濕的用來清潔,干的用來拋光。最好用紋理細一點的,軟一些的,吸水好,容易干的,必竟不是當砂紙用。


17、水質的不同對養壺有影響,現在一般所用的桶裝或瓶裝礦泉水裡面的礦物質很多,用來泡茶要隨時清潔壺表面留下的水跡,時間長了不清潔會留下水垢痕跡,很難去掉。


18、不要用有油的手去抓壺,更不要把壺放在有油煙的地方,不用的時候要放在乾燥,不落灰塵的地方。


19、最後一條,切記:把壺放在離小孩儘量遠的地方,不然你會後悔的。


總結: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對於紫砂壺,我們是由衷的喜愛。所以,我們也當遵從茶道定律,修生養性也不失為一個良機。望壺友們能夠在此前提下享受品茗的樂趣。

條皮導彈 發表於 2025-4-27 10:52 | 顯示全部樓層
【紫砂壺事茶十九律辨微】
紫砂壺之為器,乃茶事之重器,亦文人雅士澄懷味象之具。今觀所謂"十九定律",固有可取,然其間亦不乏可商榷處。茲擇要辨析如次,以正本清源。

一、養壺之道,貴在自然
"養壺"實為紫砂材質特性使然。朱泥緻密,養之易顯光澤;段泥疏鬆,變化較緩。然刻意以茶湯澆淋、布巾揩拭,實違"器以載道"之本。蘇東坡【汲江煎茶】云"活水還須活火烹",茶道真趣,正在隨性適意。

二、泥料配伍,當循物理
朱泥壺聚香性強,宜配烏龍;紫泥透氣佳,適普洱熟茶;段泥胎質輕,適綠茶白茶。此非玄談,實因泥料燒結溫度與孔隙結構差異使然。然"一壺侍一茶"之說,乃現代商業概念,明代周高起【陽羨茗壺系】未嘗有此記載。

三、實用與審美之辨
半手工壺以石膏模輔助成型,實用性與全手工壺無異。然全手工壺之價值,在於匠人"心手相應"的造物精神,此乃文人器物的神髓所在。張岱【陶庵夢憶】載"砂罐錫注",正強調器物與人格的相互映照。

四、開壺養壺之謬
所謂"開壺需以豆腐甘蔗煮之",實為無稽之談。紫砂經千度高溫燒結,豈有餘毒?清水滌塵即可。養壺之要,在"滌除玄覽":及時清理茶渣,保持乾燥,方合【茶經】"潔器"古訓。

五、音辨優劣之妄
敲壺聽聲之法,源自瓷器鑑別,施於紫砂則大謬。紫砂因礦料配比不同,聲有清濁,然與品質無涉。項元汴【歷代名瓷圖譜】早有"砂器無聲韻可辨"之論。

六、淋壺色差之說
壺蓋與壺身略有色差,實因燒制時受熱不均所致,乃手工痕跡,恰見古拙之趣。若以茶湯塗抹遮掩,反失"大巧若拙"之境。

結語
紫砂壺之妙,在"用"與"養"之間得其中道。李漁【閒情偶寄】言:"一壺一具,皆精良適用,始可言茶。"今人用壺,當以茶湯養其內質,以歲月成其光華,不必拘泥成法。須知器物之道,終歸是映照人心的明鏡。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