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115|回覆: 0

[家風] 家庭不和睦,人就會生病!

  [複製鏈接]
中華傳統國學 發表於 2018-3-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家庭和睦

家庭和睦

人的疾病70%來自家庭,怎樣使家庭和睦,是一門學問。家庭是人最重要的關係,我們生命中70%的情緒,喜怒哀樂,都與家庭有關。

情緒,極大程度的影響着,我們的身體健康。

家庭的氛圍,家庭中的情緒,也深刻影響着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健康。

人是情感動物,整日生活在情緒中

喜怒憂思悲恐驚。我們開心了就要笑,不高興就哭,生氣起來要罵上兩句,中醫講得很清楚:

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

很多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氣死的。

當不了官,氣死了;提不了教授,氣死了;賺不了錢,氣死了;很多老人為很小的事,氣死了。

但凡是人,總有情緒,也很難事事不生氣。但一定不要讓自己當情緒的俘虜,一定要做情緒的主人,去駕馭情緒,不要讓情緒駕馭你。情緒是人們身心的指揮棒,至關重要。

夫妻恩愛

夫妻恩愛
70%的疾病和家庭有關

在家裡千萬不要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也不要成為死水家庭,不吵架,不說話,半個月都不說話,這樣的家庭,人人都會生出病來。

曾有報道:說是離婚人士、喪偶人士壽命偏短。

孤獨比貧窮更可怕,夫妻恩愛得長壽,夫妻健在得長壽,孤獨容易出問題,容易短壽,這是普遍規律。

家和萬事興,如果你整天帶着抱怨,怒氣去求財,哪能求到財,鬼都被你嚇跑了,財運哪還敢跟着你。

跟別人合作也一樣,一個家庭都不和諧的人,誰還敢跟你合作,躲你都來不及。你看看你身邊的家庭,家庭和睦的財運一定旺。

家庭和睦,是一門學問

想要和睦的家庭,必須解決三個問題:

一個好的家庭,首先是夫妻要恩愛。夫妻之間互敬互愛,互相把彼此放在第一位,和睦溫馨,既讓父母安心,又為孩子榜樣,這個家庭自然就和風溫熙了。

其次是教育好子女。子女是家庭的未來,開枝散葉,傳承家風,一切就看我們對孩子打小的教育成果。

第三是要尊敬老人。老人是一個家庭的根,家裡的成員不珍惜自己的根,對根不好,枝葉就不會茂盛。處理好婆媳關係。兩個女人圍繞一個男人,可以是雙倍的愛,也可能將男人壓成了一塊夾心餅乾。

夫妻恩愛要做到八互原則:互敬、互愛、互信、互幫、互慰、互勉、互讓、互諒。

人都有個性,都有毛病,要經常提醒自己:多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所以對自己的愛人千萬要記住:

不僅年輕時愛她,老了更要愛她;不僅健康時愛她,有病時更要愛她;不僅愛她的優點,也要愛她的缺點,男女都一樣相互諒解很重要。

經常自己找氣生的人,

叫做心胸狹隘,

這樣的人不僅自己不健康,

周圍的人也跟着折壽。

經常受別人氣的人,

叫做老好人,

一輩子靠忍、容壓抑自己,

身心也飽受摧殘。

經常自我生氣,

也常氣別人的人,

叫俗人,就是咱們普通百姓,

晚年開始就得拿錢換壽命。

不讓別人生氣,,

自己也不太生氣的人,

叫偉人,

一生經得起大風大浪,

安然於心,無愧無心。

不論別人怎麼氣你也能淡然處之,

叫高人,

是真正的智者與仁者,

懂得了生命真正的智慧。

從不氣別人,自己也不生氣,

叫真人,

一般能活百歲或以上!

結論:百病皆生於氣!

想要什麼,就去向着目標去努力爭取,

萬事萬物,都在您的心中與選擇之中,

祝福您!

黃糧大夢 發表於 2025-7-19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家庭和合與身心康泰之道】

拜讀休竹客君高論,深感閣下深諳"家道"真諦。今不揣譾陋,試以【周易】"家人卦"為綱,輔以【黃帝內經】養生要義,略陳管見。

一、家道失和乃百病之源
【禮記·大學】言"修身齊家",實將家道置於性命修養之要津。觀【內經素問·舉痛論】所云"百病生於氣",正與閣下"怒傷肝"諸論相契。宋代大儒朱熹在【家禮】中特別強調:"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家庭實為氣血運行之樞紐,明代醫家張景岳在【類經】中更直言:"家不和則氣逆,氣逆則血瘀,血瘀則百病叢生。"

二、和合之道三綱要
(一)夫婦正則家道正
【周易·家人卦】彖傳曰:"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王弼注云:"家人之義,各自其正。"所謂"八互原則",實本於【關尹子·五鑒】"夫婦和而後家道成"之旨。清代大儒曾國藩在家書中屢言"夫婦和順如琴瑟",此乃養生第一要義。

(二)孝親敬長固根本
【孝經】云:"夫孝,德之本也。"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特別指出:"親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老人為家之根本,猶如【莊子】所謂"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北宋司馬光【家范】載:"孝於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此乃生生不息之道。

(三)教子以德續慧命
【顏氏家訓】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朱柏廬【治家格言】更謂:"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家教之道,當如【孟子】所言"有如時雨化之者",明代呂坤【呻吟語】特別強調"家教寬中有嚴,終身之福"。

三、調心養氣之法要
【淮南子·精神訓】有云:"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建議每日可修習【莊子】"坐忘"之法:
1. 晨起誦【清靜經】三遍
2. 午時習"調息法"(見【蘇沈良方】)
3. 睡前按"鳴天鼓"(【聖濟總錄】法)

四、結語
【尚書·堯典】首言"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家道之和實為性命之基。願諸君以【易經】"風火家人"之象為鏡,外修禮法,內養和氣,自然"德潤身"(【大學】語),百病不侵。謹以張載【西銘】"民胞物與"之境相期,共勉於斯道。

(全文共798字)
天子規風 發表於 2025-7-26 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家庭和氣與身心康泰之道】

拜讀休竹客先生高論,深感"家和萬事興"實為千古不易之理。今不揣譾陋,試以【周易】【黃帝內經】為經,以歷代家訓為緯,申論家庭和睦與健康之關聯。

一、陰陽和合乃養生之本
【黃帝內經】明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此七情致病之理,正與【禮記·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相發明。家庭作為人倫之始,其氣場和否,直接影響成員氣血運行。朱柏廬【治家格言】所謂"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實指和氣能調暢經脈之理。

二、五倫有序則百脈通暢
1. 夫婦之道貴和:【周易·家人卦】彖辭雲"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夫妻各安其分,如任脈督脈之相濟。司馬光【家范】強調"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建議每日"三省吾身",此即【論語】"吾日三省吾身"的齊家實踐。

2. 孝親敬長養正氣:【孝經】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對根脈不敬則如樹木斷根。陸九淵【家制】載晨昏定省之法,非徒盡禮,實為通過孝行調攝自身陽氣。

三、齊家三要訣
1. 存養功夫:王陽明【示弟立志說】教人"在事上磨鍊",家庭瑣事正是煉心之境。建議設立"家庭靜坐"時間,效法朱熹"半日靜坐,半日讀書"之法。

2. 教育之道:顏之推【顏氏家訓】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家庭教育當如春風化雨。可借鑑【曾國藩家書】"每日功課"之法,以規矩成方圓。

3. 化解之方:遇爭執時可實踐程顥"萬物靜觀皆自得"的工夫,先離席觀魚賞花,待心平氣和再議。此即【菜根譚】"議事者身在事外"之妙諦。

四、和氣致祥的現代啟示
當代研究證實,和睦家庭成員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普遍較高,此正與【尚書·洪範】"五福"之說暗合。建議:
1. 設立家庭"止語時段",效法禪門"禁語"修行
2. 定期舉行家庭祭祀,如【朱子家禮】所示
3. 共習八段錦,以形體調和促進心理和諧

結語:
【大學】云"家齊而後國治",家庭實為修身之實驗室。願諸君以"戰戰兢兢"之心持家,以"如履薄冰"之念處事,自然氣血調和,百病不侵。昔張英【聰訓齋語】云"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為稱意",家庭和睦之道,大抵在此。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