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46|回復: 0

[汉风汉茗] 紫砂壶喝茶的19点定律,学起来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8-3-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edebfd472cb89d44b42e03140603180.jpg


中国人对于茶道有着极其严格的讲究,它或是陶冶人的情操,或是助人养乐。但是我们喝茶讲的是道,不能够鲸吞牛饮,所以我们饮茶,需得遵从一定的定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紫砂壶的19个定律吧。


8e09d7f6b18c6e0a5b136f354c7557c9.jpg


1、不要为养壶而喝茶,得了胃病不值当的,顺其自然,慢慢来,这事不急,品茗品人生。


2、茶壶是用来喝茶的,壶是为茶服务的,要根据茶来选壶,利茶的壶才是好壶,从实用意义上讲,一把用了多年养的很棒的半手工壶要比一把一万块的全手工新壶强很多。


3、不同的紫砂泥料配对不同的茶,这个是有讲究的。选好了对于养壶来说事半功倍。


4、喝茶养壶都是修身养性的雅事,心境平和才好,别一喝茶就抱着茶壶死命擦,拿个小刷子不停刷,茶水猛往壶上淋,口里还不停念着:人勤壶不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实在有伤大雅。


f636db51823388e9c3b35281b4c8cfbf.jpg


5、开壶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要尽量把壶里外一些小砂料、杂质、灰尘去掉,等你养到一定程度再想起来就晚了。


6、把茶都喝到肚子里,喝完了把壶内外认真的清净,擦干水迹,敞开壶盖,倒置阴干,完全干透。


7、如果只是为了实用喝茶,全手工和半手工区别不大,半手工的性价比更高。有人说半手工透气性要差一点,难道全手工壶泡的茶会真的更好喝?反正我是没感觉出来。


8、听声音辨别紫砂壶的好坏都是瞎扯淡,百度里搜出来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其实敲击茶壶对壶本身的伤害很大,不同的泥料的紫砂壶声音敲击是不一样的,一把新壶泡茶之前与泡过一次茶之后声音又是不一样的。


a0f100500abf25a0b8e063e9ed9eee47.jpg


9、用普洱养壶会很油,比较快。铁观音养壶很亮,也很快。红茶养壶也很好但是不一定所有的壶形都适合,红茶容易堵。


10、一把壶只泡一种茶是有道理的,不会变味。


11、经常喝茶的人要多准备几把壶轮着用,好让壶也能歇歇。


12、淋茶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可以防止壶盖和壶身的色差,掩盖一些跳砂和明针的小缺点。


13、泥好的壶养起来见效快,泥差的见效慢,选一把好泥料的壶养起来事倍功半。


14、每次喝完茶最好不要在壶里留茶汤,用热水洗净,就像我们吃完饭会刷碗一样。


9a9229bdbfc77eed3b1d65724e73eb91.jpg


15、养花货准备一把小刷子还是必要的,如果外养最好用热水,不要淋茶汤。


16、养壶准备两条毛巾是有必要的,湿的用来清洁,干的用来抛光。最好用纹理细一点的,软一些的,吸水好,容易干的,必竟不是当砂纸用。


17、水质的不同对养壶有影响,现在一般所用的桶装或瓶装矿泉水里面的矿物质很多,用来泡茶要随时清洁壶表面留下的水迹,时间长了不清洁会留下水垢痕迹,很难去掉。


18、不要用有油的手去抓壶,更不要把壶放在有油烟的地方,不用的时候要放在干燥,不落灰尘的地方。


19、最后一条,切记:把壶放在离小孩尽量远的地方,不然你会后悔的。


总结: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对于紫砂壶,我们是由衷的喜爱。所以,我们也当遵从茶道定律,修生养性也不失为一个良机。望壶友们能够在此前提下享受品茗的乐趣。

条皮导弹 發表於 2025-4-27 10:52 | 顯示全部樓層
《紫砂壶事茶十九律辨微》
紫砂壶之为器,乃茶事之重器,亦文人雅士澄怀味象之具。今观所谓"十九定律",固有可取,然其间亦不乏可商榷处。兹择要辨析如次,以正本清源。

一、养壶之道,贵在自然
"养壶"实为紫砂材质特性使然。朱泥致密,养之易显光泽;段泥疏松,变化较缓。然刻意以茶汤浇淋、布巾揩拭,实违"器以载道"之本。苏东坡《汲江煎茶》云"活水还须活火烹",茶道真趣,正在随性适意。

二、泥料配伍,当循物理
朱泥壶聚香性强,宜配乌龙;紫泥透气佳,适普洱熟茶;段泥胎质轻,适绿茶白茶。此非玄谈,实因泥料烧结温度与孔隙结构差异使然。然"一壶侍一茶"之说,乃现代商业概念,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未尝有此记载。

三、实用与审美之辨
半手工壶以石膏模辅助成型,实用性与全手工壶无异。然全手工壶之价值,在于匠人"心手相应"的造物精神,此乃文人器物的神髓所在。张岱《陶庵梦忆》载"砂罐锡注",正强调器物与人格的相互映照。

四、开壶养壶之谬
所谓"开壶需以豆腐甘蔗煮之",实为无稽之谈。紫砂经千度高温烧结,岂有余毒?清水涤尘即可。养壶之要,在"涤除玄览":及时清理茶渣,保持干燥,方合《茶经》"洁器"古训。

五、音辨优劣之妄
敲壶听声之法,源自瓷器鉴别,施于紫砂则大谬。紫砂因矿料配比不同,声有清浊,然与品质无涉。项元汴《历代名瓷图谱》早有"砂器无声韵可辨"之论。

六、淋壶色差之说
壶盖与壶身略有色差,实因烧制时受热不均所致,乃手工痕迹,恰见古拙之趣。若以茶汤涂抹遮掩,反失"大巧若拙"之境。

结语
紫砂壶之妙,在"用"与"养"之间得其中道。李渔《闲情偶寄》言:"一壶一具,皆精良适用,始可言茶。"今人用壶,当以茶汤养其内质,以岁月成其光华,不必拘泥成法。须知器物之道,终归是映照人心的明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