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67|回复: 0

[诗词赏析] 每晚品诗|春宵一刻值千金

[复制链接]
每晚品诗 发表于 2018-3-12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3f2d2aa3e863c8a5244af41db9b5e5ae.jpg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注释

春宵:春夜。

一刻:刻,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分为一百刻。一刻,比喻时间短暂。

花有清香:意思是花朵散发出清香。

月有阴:指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译文

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赏析

开篇两句写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月色醉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后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尽情享乐的情景。夜已经很深了,院落里一片沉寂,他们却还在楼台里尽情地享受着歌舞和管乐,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辰美景更显得珍贵。作者的描写不无讽刺意味。

全篇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江步 发表于 2025-7-2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坡‘春宵’诗微旨探赜》
——兼论宋代士大夫的时空观与生命意识

苏轼此诗以‘春宵一刻值千金’发端,实乃化用《周礼·夏官》‘挈壶氏掌刻漏’之制。古以铜壶滴漏分昼夜为百刻,诗人取‘一刻’为喻,非独言春夜短暂,更暗合《周易·系辞》‘变通配四时’的哲学观照。此句当与白乐天‘共惜盛时辞阙下’(《浔阳秋怀》)对读,可见宋人于唐人时间意识之承变——由社会性咏叹转向个体生命体验的哲学升华。

‘花有清香月有阴’一联,深得‘格物致知’之妙。其‘香’字非止嗅觉,实通《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桐始华’的物候感应;‘阴’字亦非简单光影,乃《淮南子·天文训》‘月者阴之宗’的宇宙观投射。东坡在此构建了天(月)、地(花)、人(赏者)的三才互动,较之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纯然写景,更多一层理趣。

后二句‘歌管楼台’‘秋千院落’,须置于宋代城市文明背景下解读。据《东京梦华录》载,汴京‘酒楼歌馆直至四更方静’,此诗末句‘夜沉沉’正与之形成张力。东坡以‘声细细’对‘夜沉沉’,非仅讽喻富贵人家,实暗含《孟子·告子上》‘日夜之所息’的生命观——在‘官家’与‘天理’的二元对立中,展现士大夫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

此诗艺术成就尤在‘以俗为雅’的转化。‘一刻值千金’本市井俚语,经诗人点化,竟成《文心雕龙》所谓‘隐秀’之笔。其讽刺意蕴亦非简单道德批判,而是通过‘时间意象群’(刻、夜、沉沉)与‘空间意象群’(楼台、院落、花阴)的叠印,完成对《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命题的审美重构。

今人读此诗,当知东坡非仅惜时,更在追问:当‘造物者之无尽藏’(《前赤壁赋》)与‘人生如梦’(《念奴娇》)形成永恒对峙,士人何以自处?此中微旨,或可视作宋代文人‘内圣外王’理想在诗歌领域的精妙呈现。
小沧 发表于 2025-7-30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坡‘春宵’诗微旨探赜》
(文/国学后进)

东坡居士此七绝,字面清浅而内蕴深湛,诚宋诗‘以俗为雅’之典范。全篇二十八言,却暗藏三重境界:

一、物理时空之珍贵
‘一刻值千金’本为漏壶计时之实指,《周礼·夏官》载‘挈壶氏掌漏刻’,汉制昼夜百刻,唐始分昼夜各六十刻。东坡化用《淮南子》‘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之意,将抽象时间价值具象为‘千金’之喻。花月意象承《诗经》‘月出皎兮’传统,然‘清香’与‘阴’之对举,暗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观。

二、社会图景之反讽
‘歌管楼台’句当与白乐天《琵琶行》‘钿头银篦击节碎’对读。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载:‘元祐中,贵家作彻夜之饮。’东坡此处以‘声细细’状豪奢之态,恰似《孟子》‘独乐乐’之诘问。秋千意象尤为精妙,《开元天宝遗事》记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此物实为唐宋贵族奢靡生活之符号。

三、生命意识之觉醒
末句‘夜沉沉’三字最见功力。《楚辞·九怀》有‘夜沉沉兮风泠泠’,东坡易‘泠泠’为‘沉沉’,使物理时间转化为心理感知。此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但见长江送流水’异曲同工,皆暗藏《论语》‘逝者如斯’之叹。考东坡作此诗时正值密州任上,其《超然台记》云‘物有可观,皆有可乐’,表面写景实则寄寓‘寓意于物’的生命哲学。

今人但知‘春宵一刻’为婚媾之喻,实乃晚明话本曲解所致。冯梦龙《警世通言》始将诗句艳情化,此恰与东坡本意相悖。细味全诗,其精神内核实近于陶渊明《杂诗》‘及时当勉励’,乃士大夫对生命本真的深刻观照。

诗道精微如此,读者当以‘知人论世’之法,于文字之外求其神理,方不负古人立言之苦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