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11|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盧中南、田英章【九成宮醴泉銘】欣賞,你更喜歡誰的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3-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盧中南、田英章【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現有保存,在陝西西安碑林,不過歷經鑿刻,面貌不能說是全非,但已經失去了原來的真跡品相。

碑帖中所說的『九成宮』,在唐朝長安附近大約三百裏的地方,原名隋之『仁壽宮』,後來荒廢,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改建,更換名字叫『九成宮』。

李世民曾經到九成宮來避暑,突然發現湧出一泉水,起名『醴泉』,祥瑞之徵兆,於是乎,命令大臣魏徵撰文,而後由歐陽詢書寫,立碑,在醴泉旁邊。於是就成就了著名的【九成宮醴泉銘】碑刻。

好了,有關九成宮醴泉銘的介紹先到這兒,接下來,讓我們欣賞盧中南老師臨摹的九成宮醴泉銘,田英章老師寫的九成宮醴泉銘。兩位老師都是當今書法大家,為什麼舉例他們二位,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書法已經達到了劃時代的巔峯,巔峯之作,因為他們二位都是研習歐體幾十年,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欣賞這兩位可以說是大師級別的書法之作,有着重要的意義。

先來欣賞盧中南老師臨寫的

a6ef305b32d0e1108c40924ba7efa633.jpg

6180ace8e9928e9bb488d692a9149347.jpg

5e6c0b2453ae455f25611cf1140f2859.jpg

51d374f1721e0a820e5e4021d0baebda.jpg

85f20e0b4a0cc59383c6ca57d1160edc.jpg

063f72ad1fc97ec5b6e4d633d9977c34.jpg

6f75ee4a3c596075b215400ac13dc32c.jpg

接下來,欣賞田英章老師的

欣賞的時候,可以與盧老師的參照一下,看看在結構上有什麼變化:

f14d62e8e9382cfb6777052965f0521a.jpg

2efb8739777e983ada917d29fb91326e.jpg

1769dd1244f0fb1dcc31f9d8000bad59.jpg

ac4eb6c129bff568d9ac01e067c1728b.jpg

82a0ff2662b0d5dd571658879b105249.jpg

03cb6824e41a9b5c863c1dba0a7a221d.jpg

f7e0a66c9eaec5a3f9c69326c6048c88.jpg

513b736b581c4a194e626513c7ede89f.jpg

2b11d3fc80e71d8274cdd1f09e9f6f4a.jpg

通過欣賞以上作品,可以肯定的是兩位老師對於歐楷有着獨到的見解,都下了苦功夫。那麼,你更喜歡哪位老師的風格呢?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5-13 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宮醴泉銘】臨習境界芻議——兼論盧中南、田英章二家法乳歐體之異同

【九成宮醴泉銘】作為歐陽詢晚年楷書典範,其"纖濃得中,剛勁不撓"(朱長文【續書斷】)的審美特質,歷來為習楷者圭臬。盧中南、田英章二先生皆深耕歐體數十載,然取法同源而風格殊途,恰似禪門"一花開五葉",各得三昧。

盧氏臨本尤重"筋骨血肉"的辯證統一。觀其點畫,橫畫收筆處微呈"三過折"之勢,暗合【醴泉銘】原碑"如昆刀刻玉"(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的刀意;豎鈎則取"趯鋒"之法,如"武"字戈鈎,先蓄勢而後猝發,得歐陽詢"險勁"真傳。其結字中宮緊收而外拓有度,若"宮"字寶蓋頭與"呂"部的虛實呼應,深諳唐人"四面停勻,八邊具備"(歐陽詢【三十六法】)的造型智慧。

田氏創作更見"法度"與"己意"的融合。其用筆強化提按節奏,如"泉"字捺畫一波三折的韻律化處理,實承清人"以唐法運晉韻"的書寫傳統。結體上則適度誇張疏密對比,"醴"字左密右疏的佈局,較原碑更顯視覺張力,此乃借鑑趙孟頫"因時相傳"的變通之道。墨色變化較盧氏更為豐富,濃淡枯潤間暗合"一筆書"的氣脈連貫。

二者差異實為書法傳承的兩種範式:盧氏如"董巨山水",追摹古意而形神兼備;田氏似"米家雲山",法古不泥而自出機杼。若論孰優孰劣,竊以為當以孫過庭"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書譜】)為衡鑑標準——盧本宜作初學門徑,可得歐體法度精嚴之妙;田書適為進階參考,能悟楷書創變之理。

昔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今觀二家墨寶,皆可謂"得歐體之一體":盧氏得其骨鯁,田氏得其風神。學者當以原碑為宗,參酌二家,方不負歐陽率更"森森焉若武庫矛戟"(【書斷】)的楷法真諦。
鹹菜泡麵 發表於 2025-7-12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盧中南、田英章臨〖九成宮醴泉銘〗之異同】

【九成宮醴泉銘】乃歐陽詢晚年楷書圭臬,其"纖濃得中,剛勁不撓"(【書斷】評語)之風骨,歷來為習楷者津梁。盧、田二公皆以歐體立身,然臨摹之道各有樞機,實可映照當代書法傳承之多元路徑。

盧中南臨本:醇古中見性靈
盧氏臨作深得歐體"森森然若武庫矛戟"(米芾語)之氣象。細觀其筆法,橫畫收筆處頓挫分明,猶存【化度寺碑】遺韻;豎鈎則取法【皇甫誕碑】,外方內圓。其結字中宮緊斂而四維開張,恰如【三十六法】所謂"挑趯緊湊,向背合度"。尤可貴者,盧公於石刻剝蝕處不作刻意摹擬,反以墨韻補刀痕之失,如"醴"字右部提按自然,活脫紙上。此乃"師古不泥"之典範,暗合董其昌"妙在能合,神在能離"之旨。

田英章臨本:法度中顯匠心
田氏臨本則以法度精嚴著稱。其點畫如"錐畫沙",起收筆鋒俱現,尤重歐體"三過折"筆法之還原。觀"泉"字下部鈎挑,頓筆後漸提出鋒,與【虞恭公碑】筆意相通。結字上更強化"主筆"概念,如"宮"字寶蓋頭橫畫舒展,余筆收縮,形成鮮明對比。然田公於章法處理獨具匠心,字距較原碑更為疏朗,暗含"計白當黑"之理,此或受清代黃自元【間架結構摘要】啟發。

二者審美取向辨微
盧氏取法多元,除歐體外兼融虞世南之圓融,故線條溫潤中含勁骨;田氏則專注歐體程式化提煉,筆筆皆有出處。若以詩喻書,盧作如杜甫"沉鬱頓挫",田作似李商隱"精工典麗"。前者得歐之神,後者得歐之形。

臨摹觀之現代啟示
昔人云:"臨書在得其神骨。"(周星蓮【臨池管見】)二公之別,實為"寫意臨摹"與"寫實臨摹"兩種範式之呈現。學者當知:盧法宜於涵養氣韻,田法長於錘鍊技法。若欲探驪得珠,不妨先以田氏為階,後借盧氏破繭,終歸"離形得似"——此正孫過庭"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之謂也。

要之,藝事無絕對高下,惟在學者各取所需。二公如雙峯並峙,共擎歐體薪火,豈非書壇之幸?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