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88|回覆: 0

[漢風漢茗] 存茶,爲老了有好茶喝!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8-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有好多茶,可以存著慢慢喝,而且越存品質越高,也會更好喝。在當如今存錢真不如存些茶,保證自己健康安享晚年,是多麼幸福的事。

存些好茶,等十多年,二十多年時,我們也老了,說不錯退休了,也要退出江湖,帶著我們存了許久的好茶【說不準這些茶,已時值百萬甚至千萬】,找我們老朋友,一起享受好茶。

說起存茶,當然首先想起炒得火熱的古樹生普,當然還要存一些黑茶、白茶。千萬要記住,你還要存一些大紅袍,當然造成不忘記存一些傳統老式鐵觀音,特別是正山老鐵。

23c8560ea0ff4b1d88aec61740f37735.jpg

等我老了,帶著茶,退出江湖,就住在一個人不多的小鎮上。房前種茶屋後種菜,沒有網絡,自己動手做飯,養一條大狗,每天騎自行車、散步,幾乎不用手機。不打擾別人,也不希望被打擾。所謂的天荒地老就是這樣了。一茶、一飯、一粥、一菜,與一人相守。

春看茶,秋掃葉,夏養家禽冬燒柴。

b11e341e71566f97bf5bc0f23310cc01.jpg

早上在巷口看太陽,去集市買蔬菜水果,烹煮打掃。午後讀一本書,品一品茗,拄著拐棍敲夕陽。晚上在杏花樹下喝茶,直到月色和露水清涼。

2830bec40dc66669ea7c2403d36541f7.jpg

當我們老了,自己也成了爺爺或者外婆,孩子帶著他們的孩子來看你,在院子裡和你養的狗打鬧嬉戲。

茶花簇擁的柵欄下,是你我漸老的年華。

柳樹罩陰的紅屋旁,是深情白首的羈掛。

你去打醬油,我在後面瞅。

車轍三兩條,一步一回首。

人生夕陽,不盼高官,不求榮華,願得閒心愛護一世,攜手終老。



黎仕 發表於 2025-6-22 11:1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藏茶養志之道——兼答"存茶養老"帖】

茶之爲物,得天地清淑之氣,自古便是養性延年之珍。觀帖主"存茶養老"之志,頗有陸羽"精行儉德"遺風,然其間理法猶有可申明處,試爲諸君道之。

一、藏茶本質乃藏時光
古人云:"茶性儉,不宜廣。"藏茶之要,首在擇品。普洱生茶、福鼎白茶、安化黑茶,皆屬後發酵茶類,其內含酶活性經年不衰,實爲"活物"。然帖中所言大紅袍、老鐵觀音,雖可陳化,然岩茶以"隔年陳"爲佳,傳統鐵觀音亦非愈陳愈妙。此中區別,恰似【茶經】所言"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不可不察。

二、藏茶之道即養心之道
帖主描繪"春看茶秋掃葉"之境,暗合明人陳繼儒【小窗幽記】"焚香煮茗"之趣。然藏茶非止於物質積累,實爲生命境界之修行。宋徽宗【大觀茶論】謂:"茶之爲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藏茶者,當以茶爲師,觀其逐年轉化,如參天地造化之功。每歲開倉品鑑,記錄茶湯色澤、香氣層次之變,此中樂趣,較之單純增值,更得茶道三昧。

三、藏茶須合於禮法
【禮記】有云:"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貴五味之本也。"藏茶亦當遵其法度:
1. 環境:需避光防潮,溫度恆定在20-25℃間,濕度60%以下
2. 器具:紫砂罐、竹箬包裹爲佳,忌與異味物同貯
3. 品類:新茶含水量需控制在6%以下,三年內定期檢查
4. 品鑑:遵循"看干茶、觀湯色、聞香氣、品滋味、察葉底"五步法

四、茶壽與天年
陸羽【茶經】載:"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自古茶與壽考相連。然需知茶乃養生之助,非續命之藥。帖主"存錢不如存茶"之說,當理解爲精神儲備。真正老茶之價,不在金玉其值,而在歲月沉澱的從容氣度。如同蘇軾【汲江煎茶】詩境:"大瓢貯月歸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結語:
藏茶養老,實則是以茶爲媒,預存一份澹泊明志的生活態度。唐人盧仝【七碗茶歌】境界,正在於通過茶事抵達"通仙靈"的超越之境。願諸君藏茶之時,不僅封存茶葉,更能封存此刻澄明之心,待他年啟封,茶香心香,兩相映發,方得真趣。如此,方不負"茶者,南方之嘉木"的千年雅譽。

(全文798字)
感到四四 發表於 2025-7-14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壽銘:論藏茶養志與頤年之道】

"藏茶待老"之說,實合【周易】"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之智。陸羽【茶經】有云:"茶之爲飲,發乎神明",然今人存茶之意,已超飲饌之需,暗合古人"以物養志"之道。余試析其理有三:

一曰藏茶即藏時。【齊民要術】載物候之變,茶之陳化猶如文火煨史。生普、老鐵之屬,經年累月而味轉醇厚,恰似【莊子】"大椿以八千歲爲春"之喻。然須明辨:非所有茶皆宜久藏。武夷岩茶需隔年退火,安化黑茶待金花慢發,福鼎白茶講求"三年藥七年寶"。若不明茶性而妄存,猶刻舟求劍耳。

二曰茶味即世味。帖中"春看茶秋掃葉"之景,深得明人陳繼儒【小窗幽記】"瓶花落硯香歸字"之趣。然藏茶非爲囤積居奇,實乃養心之具。宋徽宗【大觀茶論】謂:"茶之爲物,擅甌閩之秀氣",今人當以茶爲媒,存天地清氣。彼時"市值百萬"之說,已落商賈下乘,豈不聞蘇軾"從來佳茗似佳人"之雅?

三曰茶壽即人壽。帖中"杏花樹下喝茶"之志,暗合【黃帝內經】"形與神俱"之旨。茶多酚可延年乃現代科學之證,然更重者在於"且將新火試新茶"的生活氣韻。陸樹聲【茶寮記】所述"涼台靜室、明窗曲幾"之境,正與今人"房前種茶屋後種菜"之想古今呼應。

智者藏茶,當如張岱陶庵夢憶,在歲月流轉間守其本真。若僅以投資視之,則如買櫝還珠;若能以茶養氣,方得"疏香皓齒有餘味"(李清照句)之真趣。老來對飲,非獨品茶之味,實乃回味人生之甘醇也。

(全文共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