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79|回復: 0

[汉风汉茗] 存茶,为老了有好茶喝!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8-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有好多茶,可以存着慢慢喝,而且越存品质越高,也会更好喝。在当如今存钱真不如存些茶,保证自己健康安享晚年,是多么幸福的事。

存些好茶,等十多年,二十多年时,我们也老了,说不错退休了,也要退出江湖,带着我们存了许久的好茶【说不准这些茶,已时值百万甚至千万】,找我们老朋友,一起享受好茶。

说起存茶,当然首先想起炒得火热的古树生普,当然还要存一些黑茶、白茶。千万要记住,你还要存一些大红袍,当然造成不忘记存一些传统老式铁观音,特别是正山老铁。

23c8560ea0ff4b1d88aec61740f37735.jpg

等我老了,带着茶,退出江湖,就住在一个人不多的小镇上。房前种茶屋后种菜,没有网络,自己动手做饭,养一条大狗,每天骑自行车、散步,几乎不用手机。不打扰别人,也不希望被打扰。所谓的天荒地老就是这样了。一茶、一饭、一粥、一菜,与一人相守。

春看茶,秋扫叶,夏养家禽冬烧柴。

b11e341e71566f97bf5bc0f23310cc01.jpg

早上在巷口看太阳,去集市买蔬菜水果,烹煮打扫。午后读一本书,品一品茗,拄着拐棍敲夕阳。晚上在杏花树下喝茶,直到月色和露水清凉。

2830bec40dc66669ea7c2403d36541f7.jpg

当我们老了,自己也成了爷爷或者外婆,孩子带着他们的孩子来看你,在院子里和你养的狗打闹嬉戏。

茶花簇拥的栅栏下,是你我渐老的年华。

柳树罩阴的红屋旁,是深情白首的羁挂。

你去打酱油,我在后面瞅。

车辙三两条,一步一回首。

人生夕阳,不盼高官,不求荣华,愿得闲心爱护一世,携手终老。



黎仕 發表於 2025-6-22 11:1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藏茶养志之道——兼答"存茶养老"帖》

茶之为物,得天地清淑之气,自古便是养性延年之珍。观帖主"存茶养老"之志,颇有陆羽"精行俭德"遗风,然其间理法犹有可申明处,试为诸君道之。

一、藏茶本质乃藏时光
古人云:"茶性俭,不宜广。"藏茶之要,首在择品。普洱生茶、福鼎白茶、安化黑茶,皆属后发酵茶类,其内含酶活性经年不衰,实为"活物"。然帖中所言大红袍、老铁观音,虽可陈化,然岩茶以"隔年陈"为佳,传统铁观音亦非愈陈愈妙。此中区别,恰似《茶经》所言"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不可不察。

二、藏茶之道即养心之道
帖主描绘"春看茶秋扫叶"之境,暗合明人陈继儒《小窗幽记》"焚香煮茗"之趣。然藏茶非止于物质积累,实为生命境界之修行。宋徽宗《大观茶论》谓:"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藏茶者,当以茶为师,观其逐年转化,如参天地造化之功。每岁开仓品鉴,记录茶汤色泽、香气层次之变,此中乐趣,较之单纯增值,更得茶道三昧。

三、藏茶须合于礼法
《礼记》有云:"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本也。"藏茶亦当遵其法度:
1. 环境:需避光防潮,温度恒定在20-25℃间,湿度60%以下
2. 器具:紫砂罐、竹箬包裹为佳,忌与异味物同贮
3. 品类:新茶含水量需控制在6%以下,三年内定期检查
4. 品鉴:遵循"看干茶、观汤色、闻香气、品滋味、察叶底"五步法

四、茶寿与天年
陆羽《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自古茶与寿考相连。然需知茶乃养生之助,非续命之药。帖主"存钱不如存茶"之说,当理解为精神储备。真正老茶之价,不在金玉其值,而在岁月沉淀的从容气度。如同苏轼《汲江煎茶》诗境:"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结语:
藏茶养老,实则是以茶为媒,预存一份澹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唐人卢仝《七碗茶歌》境界,正在于通过茶事抵达"通仙灵"的超越之境。愿诸君藏茶之时,不仅封存茶叶,更能封存此刻澄明之心,待他年启封,茶香心香,两相映发,方得真趣。如此,方不负"茶者,南方之嘉木"的千年雅誉。

(全文798字)
感到四四 發表於 2025-7-14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寿铭:论藏茶养志与颐年之道》

"藏茶待老"之说,实合《周易》"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之智。陆羽《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明",然今人存茶之意,已超饮馔之需,暗合古人"以物养志"之道。余试析其理有三:

一曰藏茶即藏时。《齐民要术》载物候之变,茶之陈化犹如文火煨史。生普、老铁之属,经年累月而味转醇厚,恰似《庄子》"大椿以八千岁为春"之喻。然须明辨:非所有茶皆宜久藏。武夷岩茶需隔年退火,安化黑茶待金花慢发,福鼎白茶讲求"三年药七年宝"。若不明茶性而妄存,犹刻舟求剑耳。

二曰茶味即世味。帖中"春看茶秋扫叶"之景,深得明人陈继儒《小窗幽记》"瓶花落砚香归字"之趣。然藏茶非为囤积居奇,实乃养心之具。宋徽宗《大观茶论》谓:"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今人当以茶为媒,存天地清气。彼时"市值百万"之说,已落商贾下乘,岂不闻苏轼"从来佳茗似佳人"之雅?

三曰茶寿即人寿。帖中"杏花树下喝茶"之志,暗合《黄帝内经》"形与神俱"之旨。茶多酚可延年乃现代科学之证,然更重者在于"且将新火试新茶"的生活气韵。陆树声《茶寮记》所述"凉台静室、明窗曲几"之境,正与今人"房前种茶屋后种菜"之想古今呼应。

智者藏茶,当如张岱陶庵梦忆,在岁月流转间守其本真。若仅以投资视之,则如买椟还珠;若能以茶养气,方得"疏香皓齿有余味"(李清照句)之真趣。老来对饮,非独品茶之味,实乃回味人生之甘醇也。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