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55|回覆: 0

[漢風漢茗] 漢茶,自有態度

[複製鏈接]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12-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好茶,

一千種茶有一千種味道,

漢茶,是一種有態度的茶。


每一款漢茶,

是一縷細流;

每一個追求平等的人,

是一條小溪,

流淌,匯聚,

匯成我們共同的理想。


漢茶,

自有態度!


e2f3fa48b64e1139f5565eb996cac404.jpg


據說,某地,

從有豬肉賣,

到不許賣豬肉,

只用了五年。


吃豬肉,

一種普通到不能察覺的生活習慣,

現在具有了反抗壓迫的革命性意義。


聽說,

在抵制極端的路上,

豬肉和漢茶更配哦!


吃完豬肉,

再喝杯漢茶,

就一個字:爽!


我吃豬肉,我自豪!

我喝漢茶,我自豪!



茶,

上茶,

上漢茶!


a176d8c546b46ff960b02abd22b595ab.jpg

風藤茶,

神奇的客家茶,

似藥非茶,似茶非藥,

是茶勝於藥。


1f71b28e5004741503169b1d2d7ed33c.jpg

正山小種紅茶,

松煙香,桂圓湯,

冬夜裡那暖暖的紅玉!


3d0c68dbc5a475ed63a1d462313454a4.jpg

單叢雪片,

大自然冬天最好的饋贈,

春水秋香,不及雪片冰山一角!


26662d7b42d2084f78e749661455a7ff.jpg

白牡丹,

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b2d6e71a0d2e8daf5a15e98dfcb374e4.jpg

老白茶,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


fbfd39193c6d8c0d815799e719197965.jpg

手工鐵觀音,

蜻蜓頭,青蛙腿,

才是真正的鐵觀音!


c0a1a457be3df01a4a43f4d471ecbd9e.jpg

茉莉花茶,

天香國色!


e45c60202ee641a1f19df80fcd50fd1f.jpg

黃金桂,

透天香!


3e5357e68f13cb5ef48235175ba61bac.jpg

豬兜窩綠茶

辦公、旅遊,舍他其誰!


88d2cfd6dfb38b5f40deba12b57b60e4.jpg

豬兜窩紅茶,

寒夜裡煮一壺,

香溢四鄰!


e046ee3ffc874d82ae398c79367ceff1.jpg

甘茶林綠茶,

漢家傳統工藝!


361c8a00633e7d49a1467a52b94a9033.jpg

鮮柚茶,

無添加的,健康的

蜂蜜柚子茶。


608a1252116e560c48119151ada2637f.jpg

蜂蜜金銀花,

清熱解毒去火,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看了不公正的新聞而上火了。


1fbf2f45920d67b5beabcd03b8921beb.jpg

蜂蜜茶,

啥也不說了,

就兩字:金獎!


0e26b9b11d86e77749fa4be3d9848525.jpg

金柚膏,

無添加,健康,

濃縮的蜂蜜柚子茶!


還有三天就是2018年了

希望在2018

能迎來偉大復興。


喝漢茶,迎復興!

zhuzhu508 發表於 2025-6-23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道精神與文明對話之我見】

拜讀休竹客君【漢茶,自有態度】一文,深感茶之為物,實乃中華文明精神之載體。然竊以為,論茶之道,當以"和敬清寂"為宗,不宜過分強調對抗性意涵。陸羽【茶經】有云:"茶之為飲,發乎神明,茶之為道,成於中和。"此中深意,值得吾輩三思。

考諸茶史,漢茶之精神本在"和"字。唐人封演【封氏聞見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此非因茶具反抗之姿,實因其能"滌煩療渴",成就"清談"之雅。宋代趙佶【大觀茶論】更明言:"致清導和,韻高致靜。"茶道真諦,正在於超越二元對立,達至"天人合一"之境。

今觀文中列舉諸茶:正山小種之松煙香,單叢雪片之冬韻,白牡丹之清雅,老白茶之醇厚,皆體現"各美其美"的茶道包容精神。風藤茶"似藥非茶"之性,恰如【黃帝內經】"藥食同源"之訓;鐵觀音"蜻蜓頭、青蛙腿"之形,暗合【周易】"觀物取象"之智。此般茶韻,何必以"反抗"標榜?

至若將飲茶與特定飲食習慣相聯繫,竊以為有違茶道本旨。明人屠隆【考槃餘事】論茶:"茶之為物,可以助詩興而雲山頓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茶之真味,在超越俗世紛爭,非為標榜立場。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真正的文化自信,當如老茶般醇厚包容。

建議諸君不妨細品盧仝【七碗茶】詩:"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此中展現的,正是茶道超越性的精神境界。漢茶之態度,不在對抗,而在其"味外之味";中華茶道之精髓,恰是"茶禪一味"的圓融智慧。

(全文798字)
陳尤狀 發表於 2025-7-23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漢茶之精神與茶道本真】

拜讀休竹客君【漢茶,自有態度】一文,深感茶道之妙,不在形器,而在精神。今試以陸羽【茶經】為綱,參以宋明茶道要義,析論漢茶真諦。

一、茶之為道,中和為本
【茶經】開篇即言:"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漢茶之精神,首在承續"精行儉德"之古訓。所謂"態度",實為茶人"不以物遷,不以境轉"的修養功夫。風藤茶"似藥非茶"之性,正合【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之理;老白茶"七年為寶"之說,暗契【周易】"七日來復"之天道循環。

二、茶飲之雅,貴在純粹
宋徽宗【大觀茶論】云:"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今觀單叢雪片"春水秋香"、黃金桂"透天香"等品評,皆得古人"色香味"三昧真傳。然茶道之雅,當如白牡丹之"銀裝素裹",去偽存真。茉莉花茶"天香國色"之喻,恰似李漁【閒情偶寄】所謂"花露點茶,取其鮮潔",最忌喧賓奪主。

三、茶事之儀,見微知著
明人許次紓【茶疏】強調:"茶宜常飲,不宜多飲。"手工鐵觀音"蜻蜓頭、青蛙腿"之形制,正是對傳統技法的堅守。而"豬肉與漢茶"之論,雖顯俚俗,然【禮記】有雲"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茶道從不離人間煙火。惟需謹記朱權【茶譜】告誡:"茶之為物,可以助詩興而雲山頓色。"

四、茶性之真,貫通古今
正山小種"松煙香,桂圓湯"之韻,實為【詩經】"我有旨蓄"的現代詮釋;豬兜窩綠茶"辦公旅遊"之用,恰合蘇軾【汲江煎茶】"活水還須活火烹"的隨性之樂。漢茶之"態度",正在於這種"即俗即雅"的智慧,誠如王陽明所言"不離日用常行內,直造先天未畫前"。

結語:
漢茶之精神,非標新立異,而在返本開新。從【茶經】"茶性儉"到今日"自有態度",實為同一茶湯的不同註腳。願諸君飲茶時,細品盧仝【七碗茶】"喉吻潤、破孤悶"的真趣,方不負這"草木英華"的天賜嘉木。

(全文798字,謹依傳統茶道要義而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