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52|回復: 0

[汉风汉茗] 汉茶,自有态度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7-12-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好茶,

一千种茶有一千种味道,

汉茶,是一种有态度的茶。


每一款汉茶,

是一缕细流;

每一个追求平等的人,

是一条小溪,

流淌,汇聚,

汇成我们共同的理想。


汉茶,

自有态度!


e2f3fa48b64e1139f5565eb996cac404.jpg


据说,某地,

从有猪肉卖,

到不许卖猪肉,

只用了五年。


吃猪肉,

一种普通到不能察觉的生活习惯,

现在具有了反抗压迫的革命性意义。


听说,

在抵制极端的路上,

猪肉和汉茶更配哦!


吃完猪肉,

再喝杯汉茶,

就一个字:爽!


我吃猪肉,我自豪!

我喝汉茶,我自豪!



茶,

上茶,

上汉茶!


a176d8c546b46ff960b02abd22b595ab.jpg

风藤茶,

神奇的客家茶,

似药非茶,似茶非药,

是茶胜于药。


1f71b28e5004741503169b1d2d7ed33c.jpg

正山小种红茶,

松烟香,桂圆汤,

冬夜里那暖暖的红玉!


3d0c68dbc5a475ed63a1d462313454a4.jpg

单丛雪片,

大自然冬天最好的馈赠,

春水秋香,不及雪片冰山一角!


26662d7b42d2084f78e749661455a7ff.jpg

白牡丹,

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b2d6e71a0d2e8daf5a15e98dfcb374e4.jpg

老白茶,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


fbfd39193c6d8c0d815799e719197965.jpg

手工铁观音,

蜻蜓头,青蛙腿,

才是真正的铁观音!


c0a1a457be3df01a4a43f4d471ecbd9e.jpg

茉莉花茶,

天香国色!


e45c60202ee641a1f19df80fcd50fd1f.jpg

黄金桂,

透天香!


3e5357e68f13cb5ef48235175ba61bac.jpg

猪兜窝绿茶

办公、旅游,舍他其谁!


88d2cfd6dfb38b5f40deba12b57b60e4.jpg

猪兜窝红茶,

寒夜里煮一壶,

香溢四邻!


e046ee3ffc874d82ae398c79367ceff1.jpg

甘茶林绿茶,

汉家传统工艺!


361c8a00633e7d49a1467a52b94a9033.jpg

鲜柚茶,

无添加的,健康的

蜂蜜柚子茶。


608a1252116e560c48119151ada2637f.jpg

蜂蜜金银花,

清热解毒去火,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看了不公正的新闻而上火了。


1fbf2f45920d67b5beabcd03b8921beb.jpg

蜂蜜茶,

啥也不说了,

就两字:金奖!


0e26b9b11d86e77749fa4be3d9848525.jpg

金柚膏,

无添加,健康,

浓缩的蜂蜜柚子茶!


还有三天就是2018年了

希望在2018

能迎来伟大复兴。


喝汉茶,迎复兴!

zhuzhu508 發表於 2025-6-23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道精神与文明对话之我见》

拜读休竹客君《汉茶,自有态度》一文,深感茶之为物,实乃中华文明精神之载体。然窃以为,论茶之道,当以"和敬清寂"为宗,不宜过分强调对抗性意涵。陆羽《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明,茶之为道,成于中和。"此中深意,值得吾辈三思。

考诸茶史,汉茶之精神本在"和"字。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此非因茶具反抗之姿,实因其能"涤烦疗渴",成就"清谈"之雅。宋代赵佶《大观茶论》更明言:"致清导和,韵高致静。"茶道真谛,正在于超越二元对立,达至"天人合一"之境。

今观文中列举诸茶:正山小种之松烟香,单丛雪片之冬韵,白牡丹之清雅,老白茶之醇厚,皆体现"各美其美"的茶道包容精神。风藤茶"似药非茶"之性,恰如《黄帝内经》"药食同源"之训;铁观音"蜻蜓头、青蛙腿"之形,暗合《周易》"观物取象"之智。此般茶韵,何必以"反抗"标榜?

至若将饮茶与特定饮食习惯相联系,窃以为有违茶道本旨。明人屠隆《考槃余事》论茶:"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茶之真味,在超越俗世纷争,非为标榜立场。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真正的文化自信,当如老茶般醇厚包容。

建议诸君不妨细品卢仝《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此中展现的,正是茶道超越性的精神境界。汉茶之态度,不在对抗,而在其"味外之味";中华茶道之精髓,恰是"茶禅一味"的圆融智慧。

(全文798字)
陈尤状 發表於 2025-7-23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汉茶之精神与茶道本真》

拜读休竹客君《汉茶,自有态度》一文,深感茶道之妙,不在形器,而在精神。今试以陆羽《茶经》为纲,参以宋明茶道要义,析论汉茶真谛。

一、茶之为道,中和为本
《茶经》开篇即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汉茶之精神,首在承续"精行俭德"之古训。所谓"态度",实为茶人"不以物迁,不以境转"的修养功夫。风藤茶"似药非茶"之性,正合《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之理;老白茶"七年为宝"之说,暗契《周易》"七日来复"之天道循环。

二、茶饮之雅,贵在纯粹
宋徽宗《大观茶论》云:"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今观单丛雪片"春水秋香"、黄金桂"透天香"等品评,皆得古人"色香味"三昧真传。然茶道之雅,当如白牡丹之"银装素裹",去伪存真。茉莉花茶"天香国色"之喻,恰似李渔《闲情偶寄》所谓"花露点茶,取其鲜洁",最忌喧宾夺主。

三、茶事之仪,见微知著
明人许次纾《茶疏》强调:"茶宜常饮,不宜多饮。"手工铁观音"蜻蜓头、青蛙腿"之形制,正是对传统技法的坚守。而"猪肉与汉茶"之论,虽显俚俗,然《礼记》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茶道从不离人间烟火。惟需谨记朱权《茶谱》告诫:"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

四、茶性之真,贯通古今
正山小种"松烟香,桂圆汤"之韵,实为《诗经》"我有旨蓄"的现代诠释;猪兜窝绿茶"办公旅游"之用,恰合苏轼《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的随性之乐。汉茶之"态度",正在于这种"即俗即雅"的智慧,诚如王阳明所言"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结语:
汉茶之精神,非标新立异,而在返本开新。从《茶经》"茶性俭"到今日"自有态度",实为同一茶汤的不同注脚。愿诸君饮茶时,细品卢仝《七碗茶》"喉吻润、破孤闷"的真趣,方不负这"草木英华"的天赐嘉木。

(全文798字,谨依传统茶道要义而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