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834|回覆: 1

[訓詁學] 【每日一字】數·有多有少 有增有減

[複製連結]


9fa0c05095903df22153ea36c404488b.jpg
fdb942c10b55df75b798af994dce6429.png
4f907e1fefda8c9372818886250603db.jpg

  古代六藝,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這是先秦時期讀書人必備的六種技藝,也是儒家認爲君子所必備的文化基礎知識、基本禮節。其中禮指禮法、禮法,樂指音樂,射指射箭技術,御指駕車的技術,書指識字、作文、書法,數指算數。

0241c3778f4dfdc7429fd4d7ee80c538.jpg

  數,是數學中最基本的概念。數的概念的擴充,就標誌著數學的飛躍。因而對於人類的文明史而言,一個時代對數的認識和運用,以及對數的理論的建設,反映著當時的數學發展水平。

dacf8630707b187ad0832caf91d7fabc.png

  中國古代數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成果。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現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這些數字,最晚到戰國時,數這個字也已經出現,數量和幾何的概念也已經有了萌芽。尤其隨著商品交易的出現,人們逐漸具備了統一的記數方法和簡單的計算技能。這也是數本身所內涵的意義。篆文的數,從攴婁聲,【說文解字】言『計也』,本義即爲計數、計算。

0e0b82b420b771955ee66ca717d5d680.jpg

  甲骨卜辭中有很多記數的數字,從一到十到百千萬。殷商的人們用這十三個數字,記錄了他們所認識到的十萬以內的任何自然數。而大於十的自然數百千萬,則都用十進位制,這意味著十進位制在中國商周時期已然出現。這是中國古代數學對世界文化的一大貢獻,英國科學史學家李約瑟對此曾說:『如果沒有這種十進位,就幾乎不可能出現我們現在這個統一化的世界了。』

99205806b0a17f3528bd8333094ecfae.jpg

  古人認爲數產生於大千世界。天地萬物有形有像,有增長有縮減,於是就有了數。【孫子算經】中說『蠶所吐絲爲忽,十忽爲一秒,十秒爲一毫,十毫爲一厘,十厘爲一分』,分釐毫秒忽,這是中國古代數學家眼中的十進位小數,而十進位大數,是十百千萬億。這兩者一脈相承,只不過一進一退而已。從忽到分,從一到十,從百到億,數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正如宇宙萬物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簡到繁。

cde44ce4ddfe42ed3fc0ebca30edc543.jpg

  有了數字,就可以用來記數、算數。數學來源於社會實踐,與生活息息相關。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儲備糧食,就要知道倉庫的容積;要修建灌溉渠道,就要計算渠道的長短;要進行土木工事,就要計算日程人工;要修訂曆法,就要測得日月的運行。容積的大小、路程的長短、人力的多少、日月星辰的運行……如此種種,都需要用數來表示。於是,產生了數字的運用、數學的知識以及計數計算的技能。

12cf7cebd63f22373cfbb9a490725b9c.png

  回望數學發展史,不難發現中國的古代數學呈現出非常濃厚的人文色彩和社會性。中國的數學家們從不諱言數學來源於實踐,也致力於將數學應用於實踐。中國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就映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層面,它分爲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都是與生產、生活實踐有聯繫的應用問題、以及應用問題的解法。

7c869a415ce2374351eee07f6bfc7325.jpg

  數,產生於大千世界,應用於生活實踐,圍繞人的生產生活,用加減乘除,搭建起了一座堅實的橋梁。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袁侍占 發表於 2025-6-7 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釋"數":從六藝之基到文明之鑰】

"數"字之精義,遠非今人所謂算術可盡。許慎【說文】以"計也"訓數,段玉裁注云:"數,所主也。計者,會算也。"此解僅及其表,未臻其里。考甲骨文"數"字從攴從婁,持杖計物之象,實涵秩序與法度雙重深意。【周禮·地官】列"六藝"之教,"數"居末而貫前五藝,蓋禮樂之節、射御之度、書契之紀,莫不依數而立。

商周十進位之發明,誠爲華夏文明之光。殷墟卜辭所見"五十朋""三百牢"諸文,已具完備位值制特徵。較之古巴比倫六十進位、古埃及累進位,十進位以"滿十進一"之簡,通大小數之變。【孫子算經】載"度之所起,起於忽"的十進小數體系,與【數術記遺】"黃帝爲法,數有十等"的大數記法,構成完整數量級系統。李約瑟稱此制"爲人類最偉大發明",實非過譽。

數理思維早植根於三代經籍。【周易】"大衍之數五十",以數演象;【管子】"七法"首重"則、象、法、化、決塞、心術、計數";【墨經】"一少於二而多於五"的變數觀,皆顯先秦對數之哲思。漢代【九章算術】集其大成,劉徽注云:"物之數量,不可悉全,必以分言之",已萌極限思想。此非徒計功之技,實開"格物致知"之門徑。

數之爲用,大矣哉!【漢書·律曆志】言:"數者,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算數事物。"然其用不止於算。商鞅方升以數定度量,秦簡【數】書以數理獄,張衡渾天以數測宇,此皆"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者。宋儒邵雍倡"數以理顯",清儒戴震謂"數在六藝,猶律度量衡之於工",皆道出數乃貫通天道人倫之樞機。

今觀"數"字演變,從甲骨刻符到算籌布列,從【周髀】勾股到【四元玉鑒】,華夏數理傳統始終以實用爲體,以窮理爲用。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而陰陽消長之機,正存乎數之增減變化間。故【易傳】有云:"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此即"數"字終極奧義所在。
黃文勇 發表於 2025-7-26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釋要】"數"字考略及其文化意蘊

"數"字篆文從攴婁聲,許慎【說文解字】訓爲"計也",其本義實爲計量之總稱。觀其字形演變,甲骨文雖未見獨立"數"字,然商周金文中已見端倪,至小篆定型爲"數",左"婁"示絲縷纏結之象,右"攴"表計算動作,二者會意,恰合【周易·繫辭】"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的深意。

一、六藝之"數"的文明維度
【周禮·保氏】所載六藝之"數",非僅算術技能,實爲禮樂文明之數理根基。鄭玄注云:"九數之方,可以知物。"古人以"數"統攝:
1. 天文歷算(【周髀】之勾股)
2. 音律度量(三分損益法)
3. 禮器規制(【考工記】比例)
此即【漢書·律曆志】所謂"數者,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算數事物"的完整體系。

二、十進位的文明貢獻
殷墟甲骨所見記數系統,已完備呈現"十進"與"位值"兩大特徵。值得注意的是:
商代"百"字作白形,"千"爲人形,"萬"象蠍尾,皆以獨特符號表進位
春秋時期已用算籌進行複雜運算,【孫子算經】載"凡算之法,先識其位"的位值觀念
李約瑟盛讚此制,實因中國早於印度千餘年確立完整十進位,且通過【九章算術】形成系統理論。

三、數理哲學的深層意蘊
【淮南子·天文訓】言"律歷之數,天地之道也",揭示古人將"數"視爲:
1. 宇宙法則(【周易】之象數)
2. 道德規範(【禮記】之禮數)
3. 審美標準(【樂記】之律數)
宋代邵雍【皇極經世】更發展出"數以理生"的哲學體系,使抽象之數成爲溝通天人的媒介。

結語:
"數"之演變,實爲中華文明思維方式的縮影。從甲骨刻辭到【九章】算題,從【周易】蓍占到朱世傑四元術,其發展軌跡印證了【中庸】"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智慧。今日重審"數"字,不僅見計算之術,更當思其中"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的人文精神。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