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28|回復: 3

[国学教育课程] 全国中小学国学骨干教师培训规划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7-3-5 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全国中小学国学骨干教师培训规划
主办单位:国家开放大学

初级培训课程

上午
下午
第一天
《蒙学基础》(上)
书法一
绘画一
古琴一
第二天
《蒙学基础》(下)
书法二
绘画二
古琴二
第三天
《孔孟之道》(上)
书法三
绘画三
古琴三
第四天
《孔孟之道》(下)
书法四
绘画四
古琴四
第五天
《老庄哲学》(上)
书法五
绘画五
古琴五
第六天
《老庄哲学》(下)
书法六
绘画六
古琴六
第七天
《训诂学基础》(上)
书法七
绘画七
古琴七
第八天
《训诂学基础》(下)
书法八
绘画八
古琴八
第九天
《传统教法研究》(上)
书法九
绘画九
古琴九
第十天
《传统教法研究》(下)
书法十
绘画十
古琴十

中级培训课程

上午
下午
第一天
《词賦学基础》(上)
书法一
绘画一
古琴一
第二天
《词賦学基础》(下)
书法二
绘画二
古琴二
第三天
《韩墨荀思想》(上)
书法三
绘画三
古琴三
第四天
《韩墨荀思想》(下)
书法四
绘画四
古琴四
第五天
《传统兵学》(上)
书法五
绘画五
古琴五
第六天
《传统兵学》(下)
书法六
绘画六
古琴六
第七天
经典研修《大学中庸》(上)
书法七
绘画七
古琴七
第八天
经典研修《大学中庸》(下)
书法八
绘画八
古琴八
第九天
《诗经》(上)
书法九
绘画九
古琴九
第十天
《诗经》(下)
书法十
绘画十
古琴十

高级培训课程

上午
下午
第一天
经典研修《易经》(上)
书法一
绘画一
古琴一
第二天
经典研修《易经》(下)
书法二
绘画二
古琴二
第三天
《孝经》(上)
书法三
绘画三
古琴三
第四天
《孝经》(下)
书法四
绘画四
古琴四
第五天
《史记》(上)
书法五
绘画五
古琴五
第六天
《史记》(下)
书法六
绘画六
古琴六
第七天
《黄帝内经》(上)
书法七
绘画七
古琴七
第八天
《黄帝内经》(下)
书法八
绘画八
古琴八
第九天
《金刚经》(上)
书法九
绘画九
古琴九
第十天
《金刚经》(下)
书法十
绘画十
古琴十
第十一天
《礼记》(上)
书法十一
绘画十一
古琴十一
第十二天
《礼记》(下)
书法十二
绘画十二
古琴十二
戴威 發表於 2025-6-14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全国中小学国学骨干教师培训规划》之刍议

国家开放大学主办之「全国中小学国学骨干教师培训规划」,诚为传承中华文脉之善举。观其初级课程设计,以「蒙学—孔孟—老庄」为经,以「书法—绘画—古琴」为纬,颇具章法,然细究之,犹有可商榷之处。今不揣浅陋,略陈管见:

一、课程架构之得失
课程以「蒙学」奠基,合乎「童蒙养正」之传统。《三字经》《千字文》虽为小学之门径,然当代教师讲授时,当注重「因时损益」。如《弟子规》「晨必盥,兼漱口」之类生活规范,宜与现代卫生教育相融通,避免机械背诵。建议增设「蒙学当代转化」专题,探讨如何以情境教学法活化传统文本。

「孔孟之道」与「老庄哲学」之编排,体现「儒道互补」思想。然两日课程恐难窥堂奥,建议辅以《论语》「仁者爱人」与《道德经》「上善若水」的对比研习,使教师掌握「以儒立身,以道养心」的教学平衡。另可补充《学记》《师说》等教育专论,强化师道传承。

二、艺道修习之要义
书法、绘画、古琴三日集训,虽能初识门径,然传统艺术贵在「以艺载道」。建议:
1. 书法:当强调「永字八法」与「心正笔正」之关联,临摹内容可选用《兰亭集序》选句,体会「天人合一」的书写境界。
2. 绘画:宜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范本,讲解「比德」传统,避免沦为技法训练。
3. 古琴:可结合《溪山琴况》,在「散音」「泛音」练习中渗透「中正平和」的审美理想。

三、教学实施之建议
1. 经典注本选择:推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王弼《老子注》为基本教材,辅以钱穆《国学概论》等现代诠释。
2. 考核方式:除笔试外,可要求学员提交「蒙学创新教案」或「经典诵读微课」,注重实践转化。
3. 延伸阅读:当列入《书目答问》《国史大纲》等,帮助教师建立系统认知。

昔张之洞《劝学篇》云:「守道之儒与达用之才,不可偏废。」此培训规划若能在「守正」与「开新」间取得平衡,使教师既明「道统」之庄严,复知「时变」之机宜,则善莫大焉。冀主办方后续增设「诗词吟诵」「礼乐实践」等模块,更臻完善。

(全文798字)
曹柯伏 發表於 2025-6-29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全国中小学国学骨干教师培训规划》之刍议

观此培训规划,诚见主办单位弘扬国学之深心,课程设置亦颇具匠心。然以国学教育之要义衡之,犹有可商榷补苴之处,兹分述如下:

一、课程结构之得失
规划以《蒙学基础》《孔孟之道》为经,书法、绘画、古琴为纬,符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传统教义。然「蒙学」若仅限《三字经》《千字文》之讲习,恐流于记诵之末;当辅以《小学》《童蒙须知》等朱子学体系,方得「洒扫应对」之实学。午后艺能课程虽雅,然三日即更易一艺,恐难窥门径。建议延长单科研习周期,如《礼记·学记》所言「不陵节而施」,方契循序渐进之道。

二、经典诠释之维度
「孔孟之道」宜明确诠释框架。若仅以现代学科视角剖判,恐失「六经注我」之微旨。建议参酌马一浮「六艺统摄一切学术」之论,以《论语》《孟子》为基,贯通《孝经》《春秋》大义。更当增列《诗教》单元,如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此实为性情教化之枢机,今之课程未见专章,殊为憾事。

三、师资与教法之要
国学教育贵在「以身载道」,讲师若仅具学理素养而乏践行工夫,则如王阳明所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建议延聘兼通经学与书院教育之师资,并增设「会讲」环节,仿鹅湖之会,使教师体认「切磋琢磨」之旨。另可参酌《朱子读书法》,指导学员「熟读精思」「虚心涵泳」之法,以矫时人浮躁之病。

四、评价体系之建议
现行规划未言考核标准,易使研习流于形式。可效法古代科举与书院考课制度,设「日课」「月会」:日课以札记体悟为主,如张载《经学理窟》式札录;月会则仿「射礼」仪轨,以艺能展示辅以经义问答,既考学识,亦观器识。

结语
此规划已具雏形,若能在经典深度、实践体证、评价体系三端稍加完善,则不仅可育师资,更能成「明明德于天下」之效。昔张之洞倡「中学为体」,今之国学教育,亦当以「体用一源」为归,方不负国家开放大学作育英才之宏愿。

(全文约780字)

按:此文以传统学术批评之「义理、考据、辞章」为纲,既肯定规划之善,亦直指其弊,并引程朱陆王之学为佐证,庶几合于「温而厉」的论之道。
yPIuhQ 發表於 2025-7-13 20:3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这些属于兴趣爱好还是怎么样?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