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46|回復: 0

[文学研究] 三十多年鉴定悬案这本画册真的是曹雪芹亲笔吗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10-5 07: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谈起曹雪芹,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红楼梦〗。长期以来,关于曹雪芹的文物、史料存世一直十分稀少,且备受争议。记者日前采访北京曹雪芹学会和贵州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得知,一部题为种芹人曹霑画册的罕见画册,很可能成为曹学研究的一项重大发现。

三十多年鉴定悬案这本画册真的是曹雪芹亲笔吗

三十多年鉴定悬案这本画册真的是曹雪芹亲笔吗

三十多年鉴定悬案这本画册真的是曹雪芹亲笔吗

三十多年鉴定悬案这本画册真的是曹雪芹亲笔吗

图为〖种芹人曹霑画册〗内图。

一纸卅年的鉴定意见

故事还得从三十多年前说起。

1983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推动成立了一支由谢稚柳任组长,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任组员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又称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七人小组)。这个小组历时近七年,对中国内地保存的古代书画基本摸清了家底。在此期间,贵州省博物馆将一册题为种芹人曹霑画册的画册请专家小组鉴定。

中华书局文化遗产分社社长、北京曹雪芹学会理事朱振华近日提出,2015年1月,已故书画鉴赏家杨仁恺遗作〖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在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了杨仁恺对该画册的鉴定意见:画是乾隆时人做,诗与画同时。是否曹氏?待考。杨仁恺笔下的曹氏,即指的是曹雪芹。

9月8日上午,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受邀目验了画册并指出,杨仁恺等人鉴定这一画册的时间,正是他们精力、年纪最好的时候,他本人比较认同杨仁恺的鉴定意见。

一段充满艰辛的寻宝历程

20世纪70年代,贵州省博物馆研究人员陈恒安、刘锦最早发现画册存世的线索。20世纪80年代,贵州省博物馆通过这一线索,从清嘉庆年间曾任陕西巡抚的陶廷杰的后人手中以人民币25元的价格将该画册购得(也有一说是20世纪60年代购得)。当时,画册因被鉴定为伪本,以伪曹霑绢本设色花果人物画册定名,作为参考品藏于馆内仓库,未予重视。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鉴定完毕后,〖种芹人曹霑画册〗并没能引起太多关注。1988年,〖贵州文史丛刊〗曾发表〖〈种芹人曹霑画册〉真伪初辨〗一文。后来,虽然陆续有研究人员围绕这本画册发表学术文章,但因画册一直未能以完整面目示人,致使学界对于画册的真伪莫衷一是,无法达成一致。

按照目前学术界相对公认的说法,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可知,曹雪芹又名曹霑。

2011年3月30日,学者朱新华在〖文汇报〗上发表〖关于曹芹溪的一则史料〗一文。之后,沈治钧和崔川荣相继发表了〖读陈浩〈生香书屋诗集〉书后〗和〖曹君芹溪携来李奉常仿云林画的时间问题〗,对新史料做了进一步的解读。2012年,北京曹雪芹学会顾斌撰文,就画册和朱文中的新史料这两件涉曹文献展开综合研究,这本画册遂引起学界关注和重视。

一场积聚希望的论证活动

9月7日,贵州省博物馆馆长韩洪一行八名专家学者,会同北京曹雪芹学会走访京城红学、曹学专家,并在北京植物园北京曹雪芹文化中心举办了〖种芹人曹霑画册〗品鉴会,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当日,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的见证者、〖废艺斋集稿〗之〖南鹞北鸢考工志〗自序双钩的摹写者孔祥泽受邀目验了画册。在对比了画册中西瓜图一幅的题字与〖南鹞北鸢考工志〗自序双钩中的字迹后,孔祥泽认为两者大致相仿,画册可信程度较高。

品鉴会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良志认为,画册作伪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但八幅作品是不是都是曹霑所作,则要进一步研究。第六幅西瓜图,从曹霑并题的题字上可以看出应是曹雪芹的作品,其他几幅画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曹雪芹研究〗编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俊在发言中对画册的感觉有些将信将疑。他认为,鉴定资料显示画册为乾隆时期的作品,那么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吻合;有说法称画作作者曹霑可能另有其人,但两个人同时名为曹霑又字芹溪的概率比较低。

北京曹雪芹学会顾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段启明建议,对涉及曹雪芹的资料和文物,都不应轻易否定。对八幅画要有一个整体的研究计划,除了种芹人这一幅,其余七幅画的相关研究也很重要。

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任晓辉透露,沈阳某出版单位正在编辑杨仁恺的日记,有望在日记中找到关于当年鉴定〖种芹人曹霑画册〗的新线索。

hf772697 發表於 2025-6-21 22:43 | 顯示全部樓層
《种芹人曹霑画册》真伪考辨刍议

关于贵州省博物馆藏《种芹人曹霑画册》是否确系曹雪芹真迹一事,实为曹学研究领域一桩亟待厘清的公案。今就现有文献与鉴定记录,略陈管见如次:

一、文物鉴定的学术规范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七人小组于1983至1990年间系统考察全国馆藏,其成员皆一时之选。杨仁恺先生"画是乾隆时人做,诗与画同时"的论断,体现了传统鉴定学"断代先于辨人"的基本原则。值得注意的是,七人小组最终仅作"待考"结论,此乃严谨治学态度的体现。考曹雪芹(约1715-1763)现存墨迹,除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南鹞北鸢考工志》双钩摹本外,迄今未见确凿真迹,故对此画册持审慎态度实属必要。

二、文献著录的考据价值
画册题签"种芹人曹霑"之号未见载于敦敏《懋斋诗钞》、敦诚《四松堂集》等直接文献。按曹雪芹现存别号体系,"芹溪""芹圃"皆典出《诗经·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而"种芹"意象虽可通解,然缺乏文献互证。贵州省博物馆购藏过程亦存20世纪60年代与80年代两说,文物来源链条尚欠完整。

三、艺术风格的比对研究
观画册花卉用笔,确有乾隆时期写意特征,然与现存《红楼梦》程甲本插图风格迥异。曹雪芹友人张宜泉《题芹溪居士》诗注"其人工诗善画",但裕瑞《枣窗闲笔》称"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未言及绘画造诣。画作水平与文献记载间尚存阐释空间。

四、学术研究的推进建议
1. 宜尽快公布画册全貌高清影像,便利学界整体研判
2. 需对题款书法与《南鹞北鸢考工志》题记进行笔迹学比对
3. 当考察陶廷杰家族与曹氏交往史料,厘清递藏脉络
4. 建议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检测纸张、颜料年代

昔年徐邦达先生鉴定古画,尝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此画册无论真赝,皆为研究清代文人艺术生态的重要实物。唯愿各方以学术公心,继续深入考索,庶几不负古人遗泽。

(全文798字)
赵耶 發表於 2025-7-10 18:42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种芹人曹霑画册》真伪问题的学术刍议

近日媒体披露的《种芹人曹霑画册》鉴定争议,实为曹学研究领域一桩极具学术价值的公案。笔者以为,此案涉及文献鉴定、艺术风格、历史考据三重维度,需以审慎态度进行学理辨析。

一、文献鉴定的学术规范
杨仁恺先生"画是乾隆时人做,诗与画同时"的鉴定意见,体现了传统书画鉴定的严谨范式。考其鉴定依据,当包含三项核心要素:纸质绢本的年代测定、题款笔迹的比对分析、印章印泥的时代特征。值得注意的是,现存曹雪芹书迹标准件仅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题壁诗"残页,且真伪尚存争议,这使得笔迹比对缺乏可靠参照系。七人鉴定组当年"待考"的结论,恰恰反映了学术的审慎态度。

二、艺术风格的断代分析
从已披露的两帧画作观之,其构图取法恽寿平没骨花卉技法,设色风格近于邹一桂《小山画谱》所载乾隆时期流行范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种芹人"别号与《红楼梦》中"灌愁海水,种玉蓝田"的意象关联,这种文人化的隐喻表达,与敦敏《懋斋诗钞》所载曹雪芹"卖画钱来付酒家"的艺术家形象存在内在呼应。然风格分析终究是或然性论证,需与文献考据相互印证。

三、历史脉络的考证空间
陶廷杰后人藏画之说,提供了重要的流传线索。考陶氏(1781-1856)宦迹,其任陕西巡抚时(1846-1849)正值"红学"初兴之际,作为藏书家确有接触文人字画的可能。画册25元的收购价,在20世纪60年代相当于普通职工月薪,博物馆当年以"伪本"入藏,反证其时已意识到作品的特殊价值。建议对画册进行科技检测,通过纸张纤维、颜料成分等物质性证据建立年代坐标。

当前学界争议的实质,是曹雪芹研究史料匮乏现状下的方法论困境。笔者认为,与其急于定谳真伪,不如建立"存疑待考"的研究框架:一方面整理出版画册全貌,组织跨学科团队进行系统研究;另一方面广泛征集相关文献,尤其应注意查考清代怡亲王府、敦诚敦敏兄弟等与曹雪芹交游圈相关的收藏线索。

昔年王国维先生倡"二重证据法",今日我们更当以"多重证据法"审慎推进。此画册无论真伪,其引发的学术讨论本身,已为红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话语空间。学术求真,既需大胆假设,更需小心求证,方不负前贤"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著述精神。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