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014|回復: 0

[医药临床] 翁维良·谈冠心病方药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12-15 16: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翁维良·谈冠心病方药

翁维良·谈冠心病方药

翁维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翁维良教授行医数十年,擅长应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疑难病,用药精炼,疗效显著,特访谈如下。

思维篇

问:您认为怎样才能学好中医?

答:学好中医一定要勤于实践,不能只看书本,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跟诊当住院医生18年,1960年毕业,1978年才当主治医生,一直在临床一线。总之要认真临床,勤于思考,打好基础,对于学习中医是十分必要的。

问:您临床诊疗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答:中医的优势不仅在于治疗常见病,也在于治疗疑难病。我提倡辨证论治,病证结合。

西医不用中药不违法,中医不用西药也不违法。好多病人都不愿用阿司匹林,丹红注射液和阿司匹林合用导致脑出血的,我自己碰见过3例。有病人希望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抵抗的人很多。这些都是临床的实际问题,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

临床篇

问:您临床如何治疗冠心病?

答:我临床治疗冠心病主要是辨证论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过去名老中医很多,每个人治病的着眼点不同。我们发现郭士魁教授的活血化瘀方起效快,治疗胸痹不加活血药起效慢。现在病种多了,活血化瘀治疗百病,百病皆瘀就是证了。

问:您在治冠心病用活血药时有什么考虑?

答:我现在多用三七,冬天加高良姜、附子、细辛。祛痰活血、养阴活血法用于糖尿病的比较多。轻症用养血活血,现在病越来越重,我主要看心绞痛的程度而不是根据冠心病的单支、双支或三支病变来用活血药。

问: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您怎么治疗?

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我在治疗时用黄连、黄芩、黄柏比较多,三药同用,量不大,一般用量为6~10g。苦寒药对胃有影响,酌加和胃的药,如佛手、陈皮,用起来效果比较满意。

问:冠心病合并胃病您怎么治疗?

答:血脉瘀阻是贯穿于冠心病整个发病过程的一个基本病理环节,所以主张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但导致心脉瘀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气虚或气滞外,浊阻、寒凝、阴虚、热结均可引起心脉不通,产生心痛的症状。因此,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不可一味地应用活血化瘀药。冠心病合并胃病,先要把胃养好,水蛭、全蝎、地龙用的时候要与和胃药一起用。

问:您如何治疗老年人高血压?

答: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天麻钩藤饮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子。尤其是老年人,低压低,症状很多,血压降下来很难受,用天麻钩藤饮滋肾阴可有调节血压的作用。用中药可以把低压升起来,如人参、太子参、北沙参、黄芪,对于气虚的老年人,疗效非常好。

问:中医治疗病窦综合征的优势在哪里?

答:病窦综合征出现晕厥时先要考虑起搏器等治疗,如果没有晕厥,还可以保守治,我临床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但现在我不用附子了,乌头碱处理处理不好会有问题,临床实践表明不用附子效果也很好。缓慢性心律失常多是因阳虚导致心脉运行不畅而出现瘀滞,临床有畏寒、眩晕、心悸、舌质暗、脉沉结代等表现,我在应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常配伍温阳药,从温心、温脾胃、温肾来温阳祛寒,常用药有炮附子10~12克,干姜10克,肉桂6~10克,良姜10克,补骨脂10克,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问:对于心衰您如何治疗?

答:我临床多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养阴之法治疗心衰,方以真武汤合冠心2号方加减,佐生脉饮等养阴之品兼顾阴液。老年人出现心衰也很多,单纯理气利水不管用,心衰的治疗要益气活血利水才行。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衰也多用活血化瘀法,用生脉饮加减养阴,防干姜、附子等温燥之品伤阴;水肿甚加葶苈子、大腹皮、冬瓜皮、玉米须利水消肿;心悸加苦参清心火、龙骨重镇安神;风湿日久化热,予金银花、金莲花清热解毒;加用北五加皮益气强心,夏季加藿香、佩兰、荷叶、薄荷之品清暑利湿,冬季加防风、白术、黄芪益气固表,以防外感。

问:您临床喜用宽胸丸,如何加减?

答:宽胸丸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个经典方剂,以芳香温通活血化瘀的荜茇、良姜、细辛、檀香、元胡等药物为主。此方温散,临床多用于气虚、阳虚有寒的病人。我在临床常应用此方,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用其中的一两味药物配伍其他活血药。对于血瘀有热的病人通过配伍清热药如黄芩、黄连等,避免温热药物性温助热之过,对阴虚有热的病人则配伍生地、麦冬、玄参等滋阴清热但不滋腻的药物,避免了温散之品助热伤阴,同时又加强了通窍活血的力量。

问:您临床常用的活血药物有哪些?

答:我临床常用的活血药有三棱、莪术。宽胸丸中有降香,用于冠心病急性期有较好地缓解心绞痛的作用,但长期服用有伤正之弊。我现在常用郁金,用郁金活血、行气、通窍,避免了降香久服耗散气血之弊。改降香为郁金,是变温通为凉通,适用于血瘀有热不适合温通的冠心病病人。对于血瘀有寒又要长期服药的病人,我用姜黄,姜黄性味辛、苦、温,它和郁金是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但性味变温。

问:您临床怎样应用安神药?

答:我治疗心血管病喜用养心安神药,因为心主血、藏神,临床应用在益气活血、养阴活血、开窍活血等诸法中加用安神养心药,无论是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还是对于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的治疗,都明显增强了疗效。我经常选用养心安神的药物如酸枣仁、五味子、柏子仁、首乌藤、珍珠母等。

问:您常用哪些藤类药物?

答:我在临床上常用络石藤、路路通两味药作为对药。络石藤祛风湿、通经络,路路通能通经利水,二者均可治疗跌打损伤、经行不畅,故又均有活血化瘀之效,避免损伤正气,尤其适合慢性病人长期服用。

问:您常用的和胃药物有哪些?

答:健脾和胃,我常用的方剂有参苓白术散、二陈汤、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等。药物常用玫瑰花、佛手、砂仁、煅瓦楞、乌贼骨、丝瓜络、郁金、木香、香附、芍药、焦三仙等。腹胀满,我常用佛手、玫瑰花同用。胃口不好,为什么用玫瑰花?玫瑰花是醒胃的,吃完后感觉胃里会很舒服,常用量为10克。瓦楞子、乌贼骨常用量为20克,制酸好,常用于反流性食管炎。丝瓜络理气和胃,无副作用,常用量为15克,腹胀即可用。

问:您临床怎样应用散剂、茶饮方?

答:中药散剂有成分不易丢失、患者可长期坚持服用等优点。郭士魁教授治疗冠心病就经常施以散剂,他常用的散剂有人参三七散、人参三七沉香散、三七散、活血止痛散、人参散、青麝散、三白散、乌沉散、湿疹散等,其中前5种散剂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散剂。我临床治疗冠心病也常配合散剂进行治疗。

茶饮方用在干燥症、慢性咽炎效果比较好,我多用山萸肉、生山楂、乌梅、麦冬、天冬、菊花、青果、金银花、金莲花、玫瑰花等,糖尿病口渴也常用这些药物作为茶饮方。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7-9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翁维良教授冠心病辨治心法刍议》

翁维良教授作为当代中医心血管病大家,其学术思想深植于《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旨,又融通王清任活血化瘀之说,形成独具特色的"病证结合"诊疗体系。本文就其冠心病辨治精要进行学术梳理。

一、治学根基:知行合一的临床思维
翁老强调"读经典做临床"的实践观,暗合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治学传统。其18年住院医师的淬炼历程,正是对《伤寒论》"平脉辨证"诊断学的现代诠释。这种重视临床实证的学术路径,与叶天士"临证多,识证真"的治学理念一脉相承。

二、辨治特色:气血同治的立体思维
1. 活血化瘀法的创新运用
翁老继承郭士魁学术经验,将活血化瘀发展为动态辨证体系。其用药特点有三:①分层论治:轻症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重症取水蛭、地龙破血通络,符合《本草纲目》"血滞宜活,血瘀宜破"的分治原则;②因时制宜:冬季配伍附子、细辛,取法《伤寒论》当归四逆汤温通之意;③脏腑相关:胃病者佐以佛手、陈皮,体现《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治未病思想。

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辨治
采用三黄(黄连、黄芩、黄柏)泻火存阴,暗合刘完素"火热致瘀"理论。其用量控制在6-10克,佐以和胃之品,既承袭李东垣"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的学术主张,又规避苦寒伤胃之弊。

三、学术启示:守正创新的典范
翁老对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观察,体现中医"审证求因"的辨证思维。其提出"百病皆瘀"的学术观点,既是对《血证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理论的延伸,又融合现代血液流变学认识。在冠心病合并胃病的治疗中,强调"胃气为本"的用药原则,深得《脾胃论》调中州以安四脏的精髓。

结语:
翁维良教授的临床经验启示我们,中医学术发展当以经典为基、临床为验。其将传统瘀血理论与现代心血管病研究相结合的治疗体系,不仅丰富发展了中医心病学内涵,更为当代中医传承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学者当于此用心体悟,方能在临床实践中实现"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学术境界。

(全文798字)
宇悠久久 發表於 2025-7-13 02:03 | 顯示全部樓層
《翁维良教授冠心病辨治心法刍议》

翁维良教授作为当代中医心血管病大家,其学术思想深植于《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旨,又融汇历代医家心法。本文就其冠心病辨治特色略陈管见。

一、学术渊源与辨证思维
翁氏承郭士魁先生"活血化瘀"学术衣钵,然非拘泥成法。其强调"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实与张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一脉相承。临证时尤重三焦气化,认为心脉瘀阻当分虚实:虚者宗李东垣补气活血,实者法王清任逐瘀通络。其不用阿司匹林之论,正体现《伤寒论》"观其脉证"的辨证精髓。

二、用药法度精要
1. 活血药运用层次:轻症取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中症用丹参、红花和血活血,重症选水蛭、地龙破血逐瘀。其用三七颇有发明,既合《本草纲目》"散血定痛"之功,又避峻烈伤正之弊。冬季佐以附子、细辛,暗合《伤寒论》四逆汤温通之意。

2. 合并症处理要诀:
糖尿病冠心病变通运用三黄(黄连、黄芩、黄柏),取法《千金要方》黄连解毒汤而减其量,佐以陈皮、佛手,既清燥热又不伤胃阳。
合并胃病时谨守"有胃气则生"之训,常以砂仁、檀香护胃,此乃化裁自《和剂局方》檀香饮之妙用。

三、学术启示
1. 辨证与辨病关系:翁氏突破传统"胸痹"范畴,将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候有机结合,开创性地提出"以痛为度"的用药标准。

2. 活血化瘀新诠:其临床发现"百病皆瘀"现象,实为对《血证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理论的现代诠释。然强调需辨"因瘀致病"与"因病致瘀"之异。

四、临证启示
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翁氏常以天麻钩藤饮合泽泻汤化裁,体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与"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经旨融合。其用药精当处,在于知常达变:如遇阳虚者,虽高血压亦敢用附子,此即《内经》"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之真谛。

结语:翁维良教授之学,既恪守"方证相应"之经旨,又创新性地发展活血化瘀理论。其临床思维深具"圆机活法"之妙,用药如弈棋,步步皆有法度,诚为当代中医临床范式。学者当于其"病证结合"处深究,于"药随证转"处体悟,方能得此心法真传。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