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87|回覆: 2

[考古發現] 河南中牟河裡挖出大量宋代古幣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12-8 11: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1月30日下午,中牟官渡鎮小王村賈魯河地段,河道治理施工隊從河裡挖出古錢幣,消息不脛而走,附近村民紛紛趕來『淘金』。有年長者稱,70多年前,該地段曾有多艘走私貨船在該地域沉陷。

目前,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已抵達現場,帶有古幣的淤泥已被清運走,以待清洗。工作人員稱,河底沉船的可能性很大,只待發掘。

不顧嚴寒,村民淤泥里『摸金』

12月1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幾十米寬的賈魯河兩岸,聚集了近百名村民,坑坑窪窪河灘上都是淤泥。村民們穿着膠鞋把淤泥抓在手裡,尋找着裡面的『寶貝』。

『我找到了一大串。』一村民歡呼。水裡淘了淘,瞬間黑色的淤泥變成了十幾個銅錢。

一村民告訴記者,昨天下午他和村里人路過河邊時,見到挖掘機司機在河岸上撿東西,走近一看是銅錢。『我回村一說,都知道了。』

『早上正在家裡吃飯,村里人都喊着去河裡挖寶了』,一王姓村民說,『挖了兩個多小時,挖到了十幾個銅錢。』

現場,有幾位村民不顧嚴寒,脫掉鞋子下到了河裡,在河邊不停地摸着。不一會兒的功夫,一位村民摸到了10多個古幣。

記者看到,村民挖出的銅錢,大小不一,上面的字跡大多已經腐蝕,無法辨認。其中,能明顯辨認出的有咸平元寶、崇寧重寶。

據了解,咸平元寶為宋代宋真宗趙恆咸平年間(公元998年~1003年)鑄的年號錢;崇寧重寶為北宋徽宗崇寧年間鑄(公元1102年~1106年)鑄的年號錢。

曾有走私貨船在此沉陷?

今年83歲的賈西順是小王村人,說起河裡打撈出的銅錢,賈西順認為,與多年前附近河域的沉船事件有關。

賈西順說,他9歲時,有天夜裡,自己與幾個夥伴正在河岸捉魚,忽然聽見河裡傳來『救命』的聲音。隱約中,他們看見有艘船沉陷在河裡。第二天,他們又來到河邊,河面上風平浪靜,什麼也沒有。

賈西順說,在小王莊一代的賈魯河流域有兩個渡口,分別為付莊村、劉莊村,而小王莊村並沒有渡口,從這裡過往的船隻,屬於走私船隻。『當時,這裡河道狹窄,河流急,我知道偷渡的船隻在此沉陷的有好幾隻。』

賈西順的說法,得到了村里許多老人的認同。70多年前的沉陷船隻上,為何會有宋代的貨幣,老人們認為,當時沉陷的船只有可能是走私古代貨幣的。

官渡鎮惠莊一惠姓村民告訴記者,關於小王莊附近沉船的事兒,聽自己的父親講過,確有此事。

將對河底進行考古發掘

當天中午12點,中牟縣警方、文物所抵達現場,拉起了警戒線,對『挖寶』村民進行了疏散。此時,中牟縣文物所組織的10名勘測隊員,帶着洛陽鏟亦抵達了現場。

『由於在河岸,打到3米多深的時候,已經有水,給勘測工作帶來了很多的不便。』一名勘測隊員說,『現場發現了好多塊宋代磚。』

關於發現大量宋代錢幣的原因,中牟縣文物所所長張培認為附近村民的說法有一定的可信度。『但也不排除是其他的因素,比如說古時的官窯等,目前還不能做結論。』

12月2日上午11點左右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亦抵達現場。一名郭姓工作人員通過了解現場情況後告訴記者,目前最重要的是清洗已經挖掘上來的泥土。

對於河底是否有發掘價值,該工作人員說,既然發現了古幣,且宋代的較多,就有一定的發掘價值。『不過,要發掘河底,需要向相關部門申報,手續批下來以後文物部門才能有發掘的權利。』該工作人員說。

為何挖到的多數都是宋代年間的古幣?如果說是當時沉陷的走私船,怎麼只會走私一個年代的古幣?河底是不是還有其他東西?對於這一連串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真衣 發表於 2025-4-24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中牟賈魯河宋代錢幣出土事件之文化價值芻議

河南中牟賈魯河出土宋代錢幣一事,誠為近年宋代貨幣考古之重要發現。據現場所見"咸平元寶"與"崇寧重寶"二品,可初步判定此批錢幣跨越真宗至徽宗朝,時間跨度逾百年,實為研究北宋中後期貨幣流通之珍貴實物。

就出土錢幣形制而言,"咸平元寶"屬小平錢,而"崇寧重寶"則為當十錢,二者並出,反映了北宋貨幣制度的重大變革。真宗時期承襲唐制,錢文仍用八分書,至徽宗崇寧年間,蔡京主政推行"崇寧新政",始創瘦金體錢文,並推行大錢制度。此次出土錢幣若經科學清理,或可發現不同時期錢幣之鑄造工藝差異,對研究北宋鑄錢技術演變具有標本價值。

關於沉船之說,雖村民口述史料有待考證,然賈魯河作為汴河支流,確為宋代漕運要道。【宋史·河渠志】載:"汴河歲漕江、淮、湖、浙米數百萬石",民間走私亦時有發生。值得注意的是,沉船中出現宋代錢幣而村民指認為走私物品,此說需審慎對待。宋代嚴禁銅錢外流,【宋刑統】明文規定"將銅錢出中國界者,徒三年",若確係走私,則此批錢幣或為研究宋代貨幣管制政策提供新證。

此次事件中村民"摸金"行為雖情有可原,然終究有違【文物保護法】。建議當地文物部門加強公眾考古教育,使民眾了解:出土錢幣之學術價值,不在單枚珍罕,而在於整體埋藏狀況所反映的歷史信息。散佚民間的錢幣雖經回收,其原始堆積狀態已遭破壞,誠為遺憾。

展望後續考古工作,當以科學方法釐清三個關鍵問題:其一,確認是否存在沉船遺蹟;其二,分析錢幣埋藏性質(是否屬有意窖藏);其三,檢測錢幣金屬成分以判斷鑄地。若能證實為沉船遺蹟,則此發現將為宋代內河航運史研究提供重要案例。

此次發現再次證明中原地區"地下文物寶庫"之實至名歸。建議有關部門以此為契機,系統梳理賈魯河流域歷史文化資源,或可考慮建設遺址展示館,使出土文物真正"活起來",發揮其文化傳承與教育功能。
q985065752 發表於 2025-7-28 0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賈魯河宋代錢幣出土考略】

中牟賈魯河畔驚現宋代錢幣一事,誠為近年中原考古之重要發現。據現場所見咸平元寶、崇寧重寶二品,可確證為北宋真宗至徽宗時期(998-1106年)所鑄年號錢。此發現不僅印證了賈魯河作為北宋漕運要道的歷史地位,更揭示了民間貨幣流通的鮮活圖景。

按【宋史·食貨志】載,咸平年間始鑄小平錢"咸平元寶",其錢徑約2.4厘米,重3.7克;崇寧重寶則為當十錢,錢文系徽宗御書瘦金體。今出土錢幣字跡漫漶,正符合銅錢在河道沉積百年的腐蝕特徵。值得注意的是,兩錢年代跨度逾百年卻同出淤泥,此現象當與宋代"錢荒"背景下新舊錢混用的貨幣制度有關。

關於沉船之說,考【元豐九域志】載,賈魯河(古稱汴水支流)確為北宋東京漕運要道。然村民所述民國走私沉船藏宋錢之事,需持審慎態度。蓋因宋代銅錢在明清仍為硬通貨,民國時確有古錢走私現象。若沉船屬實,則可能系商賈私運前朝錢幣所致。建議考古工作者重點關注:1.錢幣出土層位關係;2.錢範或錢監遺蹟;3.船體殘骸的碳十四測年。

此次事件尤需關注者有三:其一,錢幣出土地點距開封故城僅三十餘里,恰在北宋漕運輻射範圍內;其二,集中出土不同時期年號錢,或反映當地曾有錢幣窖藏;其三,村民所述沉船位置與河道變遷記載可相互參證。建議採用探地雷達等科技手段,對河床進行系統性勘探。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此類出土文物當屬國家所有。欣慰所見當地文物部門處置及時,然亦需反思:如何加強施工中的文物保護預警機制?建議借鑑洛陽"先勘探後施工"的經驗,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建立文物部門全程監理制度。

此發現的重要意義在於:它為研究北宋貨幣經濟提供了新的實物證據,也為重構賈魯河水系歷史變遷提供了考古坐標。期待後續發掘能揭示更多北宋漕運與民間貿易的細節,使這批沉睡千年的古錢真正成為解讀歷史的鑰匙。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