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50|回復: 0

[考古文物] 怀化惊现西汉墓 天锅田汉墓群首现滑石剑(1)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11-4 07: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此次『天锅田』汉墓群中出土的剑茎、剑鞘合体滑石剑,是我国在汉墓中的首次发现。

今年5月,湖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小组在怀化中方县龙井村一工地发现规模较大的汉代墓葬群,随后,文物部门对该墓葬群进行了3个月的抢救性发掘。近日,该墓葬群较为完整地出现在世人面前。专家称,它对湘西北地区汉墓文化及『五溪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大墓周围均有几座小墓

据文物专家介绍,该汉墓群位于中方县龙井村西南一小山包,因山包的山顶开垦成了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大圆形水稻田,形似天锅,所以文物专家命名该墓葬群为『天锅田』汉墓葬群。这里墓葬密集,文物专家目前已在荆坪大桥建设用地近15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汉墓近30座,现已发掘21座,出土青铜、铁、陶、滑石等器类的器物共412件。这些墓葬排列有序,呈南北向或东西向分布,在大的墓葬周围往往埋葬有几座小的墓葬。文物专家表示,这种特点说明墓主的身分和地位存在明显差异。至于墓葬主人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怀化惊现西汉墓 天锅田汉墓群首现滑石剑(1)

怀化惊现西汉墓 天锅田汉墓群首现滑石剑(1)

15号墓出土的滑石猪,做工精美。

怀化惊现西汉墓 天锅田汉墓群首现滑石剑(1)

怀化惊现西汉墓 天锅田汉墓群首现滑石剑(1)

清风 發表於 2025-7-26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天锅田汉墓滑石剑之文化意涵》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新近发掘之天锅田汉墓群,其出土滑石剑形制殊异,剑茎与剑鞘合体之制,实为汉代考古首见。此发现非惟填补物质文化研究之空白,更对理解五溪地区丧葬制度与工艺技术具有突破性意义。

一、滑石器之丧葬功能考
滑石器作为汉代"象器"传统之重要载体,其制作本为"明器"之用。然此墓出土滑石剑形制之完整,尤以剑鞘与剑身合铸之工艺,实颠覆既往认知。按《周礼·考工记》"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的记载,汉代工匠以滑石仿铜剑形制,既遵循"事死如事生"之礼制,又体现"形似而质异"的明器特征。15号墓伴出之滑石猪,其细腻刀工与滑石剑形成工艺呼应,足证西汉时期五溪地区已形成成熟的滑石加工体系。

二、墓葬布局之礼制内涵
该墓群呈现"大墓居中,小墓环伺"之格局,恰合《礼记·王制》"尊者居中央,卑者处四隅"的记载。考古所见30余座墓葬的向位差异,或反映"阴阳相济"的堪舆观念。值得注意的是,随葬品组合中青铜器与滑石器并存,既显示中原礼制之影响,又保留地方特色,正合司马迁《史记》所述"楚越之地,地广人稀"的文化交融特征。

三、五溪文化之历史定位
墓群所处沅水中游,古属"五溪蛮"活动区域。滑石剑之出现,或为当地部族对汉王朝"赐剑"制度的在地化演绎。考《后汉书·南蛮传》载"武陵蛮特多铜锡",而此墓群以滑石代铜的现象,既反映矿产资源的地方性差异,亦揭示中央与边地之文化调适过程。

此发现之价值,不仅在于器物本身之罕见,更在于其为研究汉代边郡地区文化认同提供了新证。建议后续研究可着重分析滑石剑与同期巴蜀漆剑、岭南玉剑之工艺关联,或可解开秦汉时期西南夷与华夏文明互动之谜题。
随缘 發表於 2025-7-26 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天锅田汉墓滑石剑之文化意蕴》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新近发掘之"天锅田"汉墓群,实为研究湘西地区汉代丧葬制度与五溪文化之重要实物资料。此次出土之滑石剑,剑茎与剑鞘合铸一体,形制特殊,确系国内汉墓考古之首见,其文化价值与学术意义殊为深远。

细考滑石明器之制,本为汉代"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之体现。《盐铁论》有云:"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此滑石剑之出现,恰印证汉代"视死如生"之葬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剑形制完整而工艺精湛,非普通随葬品可比,当为墓主身份地位之象征。墓群中"大墓环小墓"之布局,更昭示着严格的等级差异,与《周礼》所载"公墓""邦墓"之分野制度一脉相承。

就出土滑石猪而言,其造型写实,刀法流畅,具有典型西汉晚期风格。此类滑石器物在岭南地区虽有发现,然于湘西五溪流域出土尚属罕见。按《后汉书·南蛮传》载,五溪地区"有虞夏之遗风",此次发掘为探究中原文化与五溪土著文化之交融,提供了崭新物证。

尤可重视者,滑石器在潮湿环境中得以完好保存之特性,恰弥补了该地区有机质文物难以存世之缺憾。考古专家当以此为契机,深入考察汉代武陵郡与长沙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路线,以及滑石工艺在南方地区的传播路径。

此次发掘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汉代边郡葬制的认识,更为研究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经略提供了实物参照。建议后续研究可着重分析滑石材质来源、制作工艺特征,并与同时期岭南、巴蜀地区出土滑石明器作类型学比较,必能取得更大突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