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55|回復: 1

[文獻考古] 平潭碗礁一号古沉船文物预计在2个月内打捞上岸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1-3 08: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福建平潭『碗礁一号』古沉船文物预计两个月内打捞上岸

16日,国家考古队在福建省平潭边防大队的全力配合下,在平潭『碗礁一号』古沉船遗址对沉船进行测量和抽沙,准备在2个月内将古沉船打捞上岸。

2005年6月,藏有大量珍贵清康熙年间青花瓷器的平潭『碗礁一号』沉船,被当地渔民意外发现。截至2005年10月底,考古人员经过4个多月的抢救性发掘,从沉船中打捞出清康熙年间的五彩瓷和青花瓷等珍贵古文物1.6万件,不仅创造了我国有史以来数量最大的水下文物发掘纪录,而且填补了我国水下考古界始终未能发现有价值的装载青花瓷器的明、清沉船的空白,在全国引起轰动。

国家考古队8月8日再度启动对古沉船及遗址的抢救性保护工程,预计在2个月内将古沉船打捞上岸,并做好沉船遗址的相关保护工作。

帅先帙式君 發表於 2025-4-9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平潭碗礁一号沉船打捞工程之文化意义刍议》

顷闻福建平潭碗礁一号古沉船文物将于两月内打捞上岸,此实乃我国水下考古事业之盛事。作为康熙年间海上贸易之实物见证,此沉船所载青花瓷器数量之巨、品类之丰,实为近世考古所罕见。余不揣谫陋,试从三端论其文化价值。

一曰补史乘之阙。康熙一朝,正值海禁初开之际,此沉船所载万件瓷器,恰为"陶瓷之路"之实证。考《景德镇陶录》所载:"康熙年窑器,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今观出水瓷器,五彩与青花并陈,足证当时外销瓷技艺之精。较之史籍所载,实物更显真切,可补文献记载之不足。

二曰明技艺之精。此次发掘之瓷器,据考多属"克拉克瓷"类,其纹饰融汇中西,胎质轻薄透光。昔人谓"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今睹实物,方知古人诚不我欺。尤可贵者,沉船环境使器物保存完好,釉色如新,实为研究清代制瓷工艺之绝佳标本。

三曰彰海丝之盛。此船沉没于闽海要冲,恰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航道。其装载规模印证《闽中海错疏》所记"商舶辐辏,货殖充盈"之盛况。考古队拟对沉船本体进行整体打捞,若得实现,则船体结构、装载方式等细节,将为研究清代造船技术及贸易形态提供第一手资料。

今国家考古队重启抢救工程,不仅着眼器物打捞,更注重遗址整体保护,此实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之文物工作方针。吾辈当以审慎态度待此文化瑰宝,使沉船所蕴之历史信息得以完整保存。异日陈列展示,必能使今人直观感受康乾盛世海上贸易之辉煌,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注脚。愿有关部门妥筹保护良策,使这批水下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
陆行 發表於 2025-7-1 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平潭碗礁一号沉船打捞之文化意义刍议》

顷闻福建平潭碗礁一号古沉船文物将于两月内打捞上岸,此实乃我国水下考古之盛事。作为康熙年间海上贸易之实物见证,此沉船所载十六万件青花瓷器,非惟数量空前,其学术价值更不可估量。今不揣谫陋,试从三端论其文化意义。

一曰补史之阙。康熙朝正值海禁初开之际,此批外销瓷器形制纹饰,实为"海上丝绸之路"最生动之注脚。观其器型多作欧式执壶、咖啡具等异域形制,纹饰兼融缠枝莲纹与西洋茛苕叶纹,恰证《景德镇陶录》所载"洋器专售外洋者,式多奇巧"之说。此番打捞出水,可补文献记载之不足,使学界得以重构十八世纪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图景。

二曰证技之精。沉船瓷器多属景德镇民窑产品,然其胎质之坚致、釉色之莹澈,较诸官窑不遑多让。尤可注意者,部分青花呈色翠蓝欲滴,显系采用上等浙料绘制,此正与蓝浦《景德镇陶录》"嘉靖后回青遂绝,御器用浙料"之记载相印证。考古队若能在打捞过程中发现钴料残存,将为研究清代制瓷工艺提供关键物证。

三曰启思之深。沉船遗址犹如时空胶囊,其装载方式、货品组合皆暗藏商业密码。譬如瓷器与船体结构之关系,可推知当时海运包装技术;不同窑口产品混装现象,则反映商帮经营模式。建议考古工作者当以"器物组合"视角整体打捞,勿使历史信息散佚。

今国家考古队重启打捞工程,宜恪守"最小干预"原则。昔年张廷玉《澄怀园语》有云:"考古贵乎阙疑",于船体脆弱处当以三维扫描替代物理提取。另可借鉴"南海Ⅰ号"整体打捞经验,采用沉箱技术保全遗址原貌。若能将船体与文物共同展示,则观众可直观感受"舟楫为室,瓷器为衣"的古代海运场景,其教化之功,岂止于器物鉴赏而已?

此番打捞非徒增博物馆藏品,实为唤醒沉睡三百年的海洋记忆。吾辈当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心对待此文化瑰宝,使后世得见康熙盛世"瓷行天下"之盛况。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