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977|回覆: 0

[醫藥臨床] 小兒低熱治驗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1-4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醫認爲小兒稚陰稚陽,發育不全,陰陽不相協調,外感風寒,邪留肺衛,低熱,溫溫然其勢不盛,故微惡風寒,兼有鼻塞流涕,乾咳少痰,指紋浮而紅。

因小兒的體質特點是陰陽相對不足,在一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容易發生外感熱病,高熱或長期發熱,亦可傷及津液,而導致低熱久治不愈;或暑季外感,濕熱蘊結,低熱纏綿,出汗暫緩但繼而復熱,頭身困重,伴有納呆嘔惡,便溏尿少,指紋隱伏。

方藥 玉屏風散加地骨皮、白薇、甘草。

功效 益氣固表,補脾實衛,清退虛熱。

主治 不規則的發熱,或潮熱,或朝熱暮退,或夜重晝輕等,常伴有頭汗多,手足心發熱,口乾口臭,夜間睡眠不安寧,或腹痛多啼。

方解 針對小兒體質特點,一旦出現發熱症狀,家長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輸液治療,過多的藥物,反而加重體內正氣的匱乏,使正虛不能抗邪,故治宜益氣固表,輔以清熱退蒸。

藥用玉屏風散益氣固表,補脾實衛;地骨皮、白薇清熱涼血,益陰除熱,其中地骨皮甘、寒,既能清降肺火,又善清虛熱,爲退熱除蒸常用之佳品;白薇苦、咸,寒,長於清解血分之邪熱,對清解血熱或陰虛發熱之證尤爲平妥;甘草清熱解毒,補脾潤肺,調味和藥。

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固表、養陰除熱之功效。

【典型醫案】

李某,女,4歲,2014年1月2日初診。

家長代述,患兒反覆感冒發熱三個月,體溫多在37.5℃~38℃之間,輸液治療5~7天,症狀緩解,間隔十多天又會出現感冒發熱症狀,三天前復現發熱,輕微咳嗽,求助中醫。

刻診見患兒形體偏瘦,營養一般,發育正常,精神可,面唇微紅,舌體瘦、質紅,苔白,指紋隱現。家長代述,患兒在發熱之前可見精神萎靡不振,平時活動後或睡眠中容易出汗,食慾一般,愛挑食,小便黃,大便乾結,時測體溫37.4℃,咽部無充血,扁桃體無腫大,頸軟,頸部未觸及腫大淋巴結,雙肺呼吸音清,心率90次/分,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部無壓痛,化驗血、尿常規基本正常。

依據舌紋症狀,辨證爲正氣不足,衛外不固,外邪乘虛內舍,伏於表里之間,入里化熱,陰津虧虛則見發熱起伏。治宜益氣固表,清退虛熱。

處方:黃芪10克,炒白朮5克,防風3克,地骨皮5克,白薇5克,甘草3克,大黃2克。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混合,分3~4次溫服,4小時服藥1次。

囑咐家長調節飲食,按時進餐,少與零食,飲食清淡,多喝溫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暢,若見體溫升高,可用溫水泡腳,避免汗後受風。

兩周後遇患兒家長,述患兒低熱好轉。

水木水了 發表於 2025-7-14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兒低熱證治芻議——兼論玉屏風散加味方之妙用】

小兒低熱一證,乃兒科常見痼疾。細究其理,誠如帖中所言"稚陰稚陽"之體,然更深層病機在於"三不足、兩有餘"——肺脾腎常不足,心肝多有餘。今就證治要點闡發如下:

一、病機精微
小兒低熱非獨外感所致,實與"少陽樞機不利"密切相關。少陽爲三陽之樞,主司氣機升降出入。觀案中患兒"發熱起伏""汗出不解",正是邪郁少陽之典型表現。葉天士【幼科要略】云:"小兒熱病,半在少陽",此之謂也。

二、方藥析義
玉屏風散加味之妙,在於暗合"扶正達邪"之法:
1. 黃芪用量頗具深意。4歲小兒用至10克,取其"量大力宏"以振奮衛陽,較之成人"輕靈用藥"原則,反見重劑起沉疴之巧。此即吳鞠通"治小兒如擒虎"之驗。
2. 地骨皮、白薇配伍乃畫龍點睛。二藥皆歸少陽經,一清肺腎伏火,一瀉肝經鬱熱,恰合"少陽爲樞"之要。尤妙在佐以2克大黃,既通腑泄熱,又制黃芪之溫,暗合"給邪出路"之旨。

三、調護要訣
案中飲食調護之法,實寓"藥食同源"之智:
1. "少與零食"意在護脾,【幼幼集成】謂"小兒脾常不足",零食多礙運化。
2. "溫水泡腳"非僅物理降溫,實取"引火歸元"之理。足少陰腎經起於湧泉,溫水沐足可助陰陽交接。

四、臨證心悟
此案啟示有三:
1. 指紋診法不可偏廢。案中"指紋隱現"提示邪在半表半里,較之單純舌診更顯兒科特色。
2. 發熱時序尤當詳察。"朝熱暮退"者多屬氣虛,"夜熱早涼"者常見陰虛,本案兼而有之,故用玉屏風散加滋陰清熱之品。
3. 治未病思想貫穿始終。囑"保持大便通暢",實遵【傷寒論】"陽明爲三陰之外藩"之訓。

結語:小兒低熱之治,貴在明辨標本。玉屏風散加味方之妙,在於既固衛陽之本,又清鬱熱之標,更佐通腑之法以暢氣機。若能參透其中"調和陰陽,疏利樞機"之奧義,則兒科外感熱病思過半矣。
張岑 發表於 2025-7-20 23:03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兒低熱辨治要旨與玉屏風散加味應用闡微】

小兒低熱一證,乃兒科常見疾患,其病機關鍵在於"稚陰稚陽,陰陽失調"。今觀此案論述精當,方藥合度,茲就辨證要點與方義再作申論。

一、病機樞要
小兒"三不足兩有餘"(肺脾腎常不足,心肝常有餘)之體,尤以肺衛不固爲外感發熱之淵藪。本案所述"溫溫然其勢不盛"者,正是【幼科發揮】所言"客熱"之象。其發熱反覆三月,此非外感實證,實乃【小兒藥證直訣】"虛熱"範疇,屬衛陽不足而里陰虧虛之候。指紋隱現、舌瘦質紅,恰合錢乙"面白唇紅,虛熱之徵"的論述。

二、方藥精析
玉屏風散爲固表止汗第一方,然本案妙在加味之法:
1. 地骨皮配白薇,取法【聖濟總錄】小兒骨蒸方義,清透伏熱而不傷正。地骨皮走氣分,白薇入血分,二者相須,盡得"入陰分清熱"之妙。
2. 少佐大黃甚爲精當,既通陽明腑氣以泄熱,又合"肺與大腸相表里"之旨。然用量僅2克,深得兒科"中病即止"要訣。
3. 全方恪守"量小味薄"原則,4歲小兒總劑量僅33克,符合萬全"小兒用藥,貴在輕靈"之訓。

三、調護要點
案中飲食調護之法尤具深意:
1. "少與零食"防食復,暗合【諸病源候論】"食熱復"之戒。
2. 溫水泡腳法源自【外台秘要】"濯足退熱法",取"引熱下行"之義,較酒精擦浴更合"稚陰勿劫"之理。

四、臨證心悟
此案啟示有三:
1. 低熱纏綿當責"正虛邪戀",不可妄投苦寒。吳鞠通"治外感如將,治小兒如相"之喻,於此尤爲切要。
2. 指紋診斷須參合舌診。本案指紋隱現而非浮紅,提示邪已入里,故不用薄荷、銀翹等表散之品。
3. 兒科用藥須"預護其虛",玉屏風散預防用藥之功,實勝於治療之用。張景岳"治病必求於本"之論,於此可見一斑。

結語:小兒低熱之治,要在明辨標本虛實。本案謹守病機,以扶正爲主,清熱爲輔,既承仲景"調和營衛"之旨,又得錢乙"柔潤清養"之妙,堪爲兒科治熱範例。學者當於此等處細加揣摩,則臨證自得圓機活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