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969|回復: 0

[医药临床] 小儿低热治验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1-4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医认为小儿稚阴稚阳,发育不全,阴阳不相协调,外感风寒,邪留肺卫,低热,温温然其势不盛,故微恶风寒,兼有鼻塞流涕,干咳少痰,指纹浮而红。

因小儿的体质特点是阴阳相对不足,在一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外感热病,高热或长期发热,亦可伤及津液,而导致低热久治不愈;或暑季外感,湿热蕴结,低热缠绵,出汗暂缓但继而复热,头身困重,伴有纳呆呕恶,便溏尿少,指纹隐伏。

方药 玉屏风散加地骨皮、白薇、甘草。

功效 益气固表,补脾实卫,清退虚热。

主治 不规则的发热,或潮热,或朝热暮退,或夜重昼轻等,常伴有头汗多,手足心发热,口干口臭,夜间睡眠不安宁,或腹痛多啼。

方解 针对小儿体质特点,一旦出现发热症状,家长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输液治疗,过多的药物,反而加重体内正气的匮乏,使正虚不能抗邪,故治宜益气固表,辅以清热退蒸。

药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补脾实卫;地骨皮、白薇清热凉血,益阴除热,其中地骨皮甘、寒,既能清降肺火,又善清虚热,为退热除蒸常用之佳品;白薇苦、咸,寒,长于清解血分之邪热,对清解血热或阴虚发热之证尤为平妥;甘草清热解毒,补脾润肺,调味和药。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固表、养阴除热之功效。

【典型医案】

李某,女,4岁,2014年1月2日初诊。

家长代述,患儿反复感冒发热三个月,体温多在37.5℃~38℃之间,输液治疗5~7天,症状缓解,间隔十多天又会出现感冒发热症状,三天前复现发热,轻微咳嗽,求助中医。

刻诊见患儿形体偏瘦,营养一般,发育正常,精神可,面唇微红,舌体瘦、质红,苔白,指纹隐现。家长代述,患儿在发热之前可见精神萎靡不振,平时活动后或睡眠中容易出汗,食欲一般,爱挑食,小便黄,大便干结,时测体温37.4℃,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无压痛,化验血、尿常规基本正常。

依据舌纹症状,辨证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邪乘虚内舍,伏于表里之间,入里化热,阴津亏虚则见发热起伏。治宜益气固表,清退虚热。

处方:黄芪10克,炒白术5克,防风3克,地骨皮5克,白薇5克,甘草3克,大黄2克。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混合,分3~4次温服,4小时服药1次。

嘱咐家长调节饮食,按时进餐,少与零食,饮食清淡,多喝温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若见体温升高,可用温水泡脚,避免汗后受风。

两周后遇患儿家长,述患儿低热好转。

水木水了 發表於 2025-7-14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儿低热证治刍议——兼论玉屏风散加味方之妙用》

小儿低热一证,乃儿科常见痼疾。细究其理,诚如帖中所言"稚阴稚阳"之体,然更深层病机在于"三不足、两有余"——肺脾肾常不足,心肝多有余。今就证治要点阐发如下:

一、病机精微
小儿低热非独外感所致,实与"少阳枢机不利"密切相关。少阳为三阳之枢,主司气机升降出入。观案中患儿"发热起伏""汗出不解",正是邪郁少阳之典型表现。叶天士《幼科要略》云:"小儿热病,半在少阳",此之谓也。

二、方药析义
玉屏风散加味之妙,在于暗合"扶正达邪"之法:
1. 黄芪用量颇具深意。4岁小儿用至10克,取其"量大力宏"以振奋卫阳,较之成人"轻灵用药"原则,反见重剂起沉疴之巧。此即吴鞠通"治小儿如擒虎"之验。
2. 地骨皮、白薇配伍乃画龙点睛。二药皆归少阳经,一清肺肾伏火,一泻肝经郁热,恰合"少阳为枢"之要。尤妙在佐以2克大黄,既通腑泄热,又制黄芪之温,暗合"给邪出路"之旨。

三、调护要诀
案中饮食调护之法,实寓"药食同源"之智:
1. "少与零食"意在护脾,《幼幼集成》谓"小儿脾常不足",零食多碍运化。
2. "温水泡脚"非仅物理降温,实取"引火归元"之理。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温水沐足可助阴阳交接。

四、临证心悟
此案启示有三:
1. 指纹诊法不可偏废。案中"指纹隐现"提示邪在半表半里,较之单纯舌诊更显儿科特色。
2. 发热时序尤当详察。"朝热暮退"者多属气虚,"夜热早凉"者常见阴虚,本案兼而有之,故用玉屏风散加滋阴清热之品。
3. 治未病思想贯穿始终。嘱"保持大便通畅",实遵《伤寒论》"阳明为三阴之外藩"之训。

结语:小儿低热之治,贵在明辨标本。玉屏风散加味方之妙,在于既固卫阳之本,又清郁热之标,更佐通腑之法以畅气机。若能参透其中"调和阴阳,疏利枢机"之奥义,则儿科外感热病思过半矣。
张岑 發表於 2025-7-20 23:03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儿低热辨治要旨与玉屏风散加味应用阐微》

小儿低热一证,乃儿科常见疾患,其病机关键在于"稚阴稚阳,阴阳失调"。今观此案论述精当,方药合度,兹就辨证要点与方义再作申论。

一、病机枢要
小儿"三不足两有余"(肺脾肾常不足,心肝常有余)之体,尤以肺卫不固为外感发热之渊薮。本案所述"温温然其势不盛"者,正是《幼科发挥》所言"客热"之象。其发热反复三月,此非外感实证,实乃《小儿药证直诀》"虚热"范畴,属卫阳不足而里阴亏虚之候。指纹隐现、舌瘦质红,恰合钱乙"面白唇红,虚热之征"的论述。

二、方药精析
玉屏风散为固表止汗第一方,然本案妙在加味之法:
1. 地骨皮配白薇,取法《圣济总录》小儿骨蒸方义,清透伏热而不伤正。地骨皮走气分,白薇入血分,二者相须,尽得"入阴分清热"之妙。
2. 少佐大黄甚为精当,既通阳明腑气以泄热,又合"肺与大肠相表里"之旨。然用量仅2克,深得儿科"中病即止"要诀。
3. 全方恪守"量小味薄"原则,4岁小儿总剂量仅33克,符合万全"小儿用药,贵在轻灵"之训。

三、调护要点
案中饮食调护之法尤具深意:
1. "少与零食"防食复,暗合《诸病源候论》"食热复"之戒。
2. 温水泡脚法源自《外台秘要》"濯足退热法",取"引热下行"之义,较酒精擦浴更合"稚阴勿劫"之理。

四、临证心悟
此案启示有三:
1. 低热缠绵当责"正虚邪恋",不可妄投苦寒。吴鞠通"治外感如将,治小儿如相"之喻,于此尤为切要。
2. 指纹诊断须参合舌诊。本案指纹隐现而非浮红,提示邪已入里,故不用薄荷、银翘等表散之品。
3. 儿科用药须"预护其虚",玉屏风散预防用药之功,实胜于治疗之用。张景岳"治病必求于本"之论,于此可见一斑。

结语:小儿低热之治,要在明辨标本虚实。本案谨守病机,以扶正为主,清热为辅,既承仲景"调和营卫"之旨,又得钱乙"柔润清养"之妙,堪为儿科治热范例。学者当于此等处细加揣摩,则临证自得圆机活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