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28|回復: 1

[祭祀礼仪]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7-1-25 07: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缘起:

弹琴履礼,心祭蒙庄。自宋代王竞始建庄子祠,苏轼撰〖庄子祠堂记〗以志,自此每年祭祀不缀,直至五四,西风日劲,祠毁炉冷。

今中华文化复兴,政府民间皆以道统可复为期,公元2012(壬辰)年起,布衣学人张真(号连山)携四方共学之士,恢复祭祀,礼拜圣人。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连山先生手绘庄子像.局部}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时间

2016年10月23日9点9分:

霜降节气。〖礼记.祭义〗云: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霜露之思,慎终追远;九转功成,天地阳极。在这个时刻,先圣不隔,来复可期。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乐礼

以鼓贯通,以琴为和

礼始,鼓一通, 告于天地先君,迎神;

读祝,鼓一通,祭祀先贤往圣,礼圣;

礼毕,鼓九声,闭其门归其藏,送神。

琴者正南面。歌南风,熏然慈仁。佩剑挥书,赞天地之化育。乐有三段:

咸和之乐:乐声和缓,少长如仪,祭众行礼;

·宁和之乐:静怡肃穆,剑有庄恭,书成严正;

安和之乐:安宁祥和,献官读赞,众宾恭谨。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典

1、献官三人,献官着玄端

献爵三次,三为万物始,预示着:薪尽火传,香火绵续。

玄端者,尚红尚黑,端正如仪,自天子下达至于庶士皆以此为斋服,服者服也;祭如在,端方正直。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2、从祭百人,从祭着青衣/大氅

所有与祭人员自发参祭,多数曾深入学习庄子。此次讲学与祭祀相结合,海内外庄子学者与嘉宾云集。心斋坐忘,庄严可期。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3、祭旗49

祭旗49面,护旗手49名。七七之数,来复之意。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4、祭牌7尊

七尊祭牌,依次为: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

一一从祭者的手里穿过,七日来复,为学进路。此七层,取意于〖庄子.大宗师〗,在亦步亦趋的行进中,靠近的不是与庄子其人的千岁之隔,而是距自身庄严的毫厘之间。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5、献官宣读祭文,呈供品

祭文者,上启天庭,以寄哀思;下达人心,以明其志。

作为祭礼的核心部分,祭文有着及为重要的陈情述志、守先待后之功用。历届布衣祭祀庄大典祭文

供品:见7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典

6、鼓盆歌于逍遥堂前:

逍遥者,生命在循道而趋中随顺,典出〖庄子.逍遥游〗;

鼓盆,为祭祀庄子所特有的形式,典出〖庄子.至乐〗;

今岁,马蹄声声催人醒,鼓盆歌『至德』。

07

五供祭庄

天六地五,数之常也。

经天纬地,五为阴阳交错之数。故居最吉。

五行相禅,万类莫不生于其间。

五供贊

礼以诚为先,以真为本

至诚、尽性

尽人之性,尽物之性

赞天地之化育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水赞:

大一生水,以成天地

神降明居,阴阳交趣

应时生物,止止成岁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香赞:

袅袅渺渺,行遊无住

凡圣同幻,垢空虚透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花赞:

花盛果微,果盛花衰

因是成毁,生灭復来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五谷赞:

食谷者寿,食气者长

谷气形殊,生身难养

民不可细,善事其上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太极赞:

性自命出,万体一气

宇宙在手,吞吐发机

乘彼海运,鹰扬奋鳍

未发守中,微动天倪

君子致和,道行太一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如在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祭祀 |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预告之【祭礼】篇

8、撤馔

有来有往,爱出爱返。起始恭迎,末了送归。所迎非圣,乃汝心之光辉,祈请回归;所送非神,心光光而不耀,守藏善护。故有迎神,有撤馔。

9、归藏

礼毕,各归其位。归藏!藏个什么?答案在仁者的心里。

连山先生言:

中国人的祭祀,是祭礼。在『礼』中完成生与死的交流和对话。在我们祖先的心里、情怀中,并不认为祖先死去了。

祭如在,祭祀之时,生死两界打开,先人同在,人神交会。我们要意识到中国文化是多么的宏大和包容,多么的温暖。

为什么我们要祭祀?

我们忙碌于吃喝拉撒,常常忘记有祖先在。祭祀能把你从日常的琐碎中拉出来。

这一刻,可以脱落外在的形骸,直面自己的人生。

每年设祭祀,就是每年给你一个机会把那个不知道我们跑多远的人拉回来,提供一个机会,让你以直面先人的形式来直面自己——祖先在这里,我在哪儿呢?

面临这个终极之问: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会到哪儿去。

设置祭祀是为了直面人生,让我们不至于被抛得太远。

祭祀也是一事,也是在事上证功夫,真正激活祭祀对我们的提醒,对我们的定位。只要这样才能真诚的祭祀。

庄敬身心,庄严国土。托不得已以养中。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愚者张真愿与诸仁,炮庄发药,自事其心。

返回光明网首页

返回光明网首页

万伸 發表於 2025-4-10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祭礼刍议
文/国学后学

《周礼》云:"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丙申年霜降之祭,布衣学人张真率众复礼蒙城,其仪轨之精严、义理之深湛,足为当代祭礼范式。今就其祭礼要义,略陈三端:

一、时令之契:天人相感的礼学实践
霜降履祭,深合《礼记·月令》"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之旨。郑玄注《祭义》谓"凄怆非畏寒,乃感时追远之诚",正与此祭"九转阳极"之时相契。昔苏轼撰《庄子祠堂记》,特重"阴阳之序";今择巳时初刻(9时9分),暗合《周易》"乾元用九"之数,非徒取吉时,实寓"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的宇宙观照。

二、乐礼之统:声教政化的古法再现
"鼓琴和鸣"之制,直承《周礼·大司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遗意。其仪三变:
1. 咸和之乐取法《尚书》"八音克谐",以鼓通天地,犹《乐记》"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
2. 宁和之乐剑书并呈,暗合《庄子·说剑》"制以五行,论以刑德"的礼器象征;
3. 安和之乐献赞相和,实《毛诗序》"治世之音安以乐"的现代演绎。

此三阶乐仪,恰对应《大宗师》"坐忘"三境——外物、外生、见独,可谓"乐以象德"的创造性转化。

三、仪轨之哲:道器相融的当代诠释
1. 服制玄端:《仪礼·士冠礼》载"玄端玄裳",郑注:"端者,取其正直"。今献官着玄端而庶士衣青,既守"天子达于庶人"的古礼等差,又通过"尚红尚黑"的色彩哲学,隐喻《庄子》"玄之又玄"的齐物境界。
2. 数理象征:49面祭旗取《周易·系辞》"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七尊祭牌暗合《庄子》"七日而浑沌死"的创生周期,实为以数载道的精妙设计。
3. 鼓盆歌逍:此仪直承《庄子·至乐》"鼓盆而歌"的生死观,将祭祀从"事死如生"的伦理层面,提升至"万物一府"的哲学高度,可谓"礼以节人,乐以发和"的绝佳注脚。

结语
此祭非徒复古,实为"缘情制礼"的当代实践。观其以《大宗师》七境为祭牌序列,以《逍遥游》精神为鼓盆之歌,正是《礼记》"礼时为大"精神的鲜活体现。连山先生倡此盛举,非惟复庄子之祀,更在重建"祭如在"的神圣维度——当供品穿越七重祭牌时,每个参与者都在完成一场"外天下而见独"的精神跋涉。此乃真得《庄子》"薪尽火传"之三昧者也。

(全文798字)
李文义 發表於 2025-4-29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丙申年布衣祭庄大典祭礼刍议》

祭礼之设,非徒仪文之末,实为道统存续之枢机。观连山先生主丙申祭庄大典,其制虽简而其义深,其器虽朴而其诚至,诚得古礼精义而通变于今者也。

考《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庄子祠祭自宋王竞肇建,东坡作记,已具千年道脉。今之恢复,非复器物形制,实续"慎终追远"之精神统绪。霜降行礼,尤合《月令》"天地始肃"之义,九时九分之择,暗契《易》之"乾元用九",其时刻选择已见深意。

乐礼之设,深得《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之旨。鼓通天地,琴和人心,三通九转之节,非徒声律之调,实为阴阳消息之象。咸和、宁和、安和三乐,递次演进,恰合《庄子》"坐忘"三境——外物、外生、朝彻之阶。佩剑挥书之仪,非为观瞻,实取《周礼》"六艺"教民之遗意。

献官玄端之制,最见礼意。《仪礼·士冠礼》郑注:"玄端,士之正服。"今不拘爵秩,统服玄端,正昭"礼不下庶人"之旧章已革,而"道统在民"新义方张。三献之礼,取象三才;从祭青衣,暗合"青牛西去"典故。至若四十九面祭旗,七尊祭牌,皆以《易》之"七日来复"为纲,融摄《大宗师》"外天下"至"不死不生"七重境界,使仪轨即修为,祭祀即教化。

尤可贵者,此次祭祀不囿于形式复古。观其"讲学与祭祀结合"之创举,正合《庄子》"薪尽火传"之喻。海内外学者云集,非为观礼,实共参大道。此非徒祭庄,实以庄学精神祭庄,可谓得"以天合天"之妙。

昔孔子云:"祭如在。"今布衣学人承礼,不以器物丰俭为度,而以诚明心性为衡。当此文化复兴之际,此类民间祭祀之兴,恰如《春秋》所谓"礼失求诸野"者。连山先生手绘庄子像,笔墨简淡而神采自现,已为祭礼先声。吾辈观礼,当于仪文之外,会其"与天地精神往来"之本怀,方不负此番庄严肃穆之盛举。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