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40|回复: 0

[成语典故] 借花献佛

[复制链接]
+
是飞 发表于 2016-10-7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借花献佛》相关人物

善慧

《借花献佛》涵义

用别人的花进献给菩萨,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借花献佛》出处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

《借花献佛》辨析

《借花献佛》读音:jiè huā xiàn fó

《借花献佛》近义词:顺水人情

《借花献佛》反义词:真心实意

《借花献佛》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借花献佛》造句

1、今天只好借花献佛,用他们送来的东西款待他们。

2、这些酒都是别人送的,我借花献佛,就转送给你吧。

3、你好,首先声明我是借花献佛了,我在护肤杂志上面看到的。

4、这房子是朋友的,我只不过借花献佛,让你先有个地方待下来,不必谢我。

5、送给女人的东西,很少是真正自己的,拆穿了都是借花献佛

6、这则笑话是网友寄来的,我借花献佛,转寄给你,博君一笑。

7、至于此曲,如蓝更是不敢掠美,这是他人所作,如蓝不过是借花献佛罢了。

8、菲里芬妮看出他面有难色,端起一杯酒,笑嘻嘻地说:华先生,我借花献佛,先敬你一杯。

9、这是别人送给我的礼物,现在我借花献佛,转送给你。

10、现在他想用你的话,借花献佛,送给你。

《借花献佛》成语典故:

在佛本生故事中记载曾有一位名为善慧的婆罗门弟子,在参访至莲花城途中,听说燃灯佛将前来莲花城说法,善慧于是想以鲜花来供养燃灯佛,但是国王已先一步将城中所有鲜花都收纳齐集供养燃灯佛。

正当善慧寻遍全城也不得鲜花之际,在井边遇到了一位年轻的婢女,手中捧著插有七枝优罗花的瓶子,善慧于是至心诚恳的求她将花卖给他去供佛,受到善慧诚心所感,婢女答应给他五朵,另外两朵则托善慧帮她拿去献佛,以积自己的功德,并要善慧答应在他未得圣道以前,要生生世世结为夫妻为条件。善慧为了得到花就答应了这个条件。

在将花献给燃灯佛后,燃灯佛也为善慧授记,告诉他在无量劫后必可成佛,号为释迦牟尼;而借花的婢女就是释迦牟尼成佛前的妻子耶输陀罗的前身。

在佛教各种供物中,花是最常被用来供奉也是最具意义的,据《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记载,凡诚心、欢喜以花果时馐等物供养佛者,必得安乐、大福德等,并迅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借花献佛》成语接龙:

借花献佛→佛心蛇口→口中蚤虱→虱处裈中→中流底柱→柱天踏地→地老天昏→昏头晕脑→脑满肠肥→肥遁鸣高→高斋学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疑辨惑→惑世诬民→民淳俗厚→厚积薄发→发荣滋长→长颈鸟喙→喙长三尺→尺短寸长→长蛇封豕→豕虎传讹→讹以传讹→讹言惑众→众啄同音→音容宛在→在天之灵→灵机一动→动荡不定→定于一尊→尊俎折冲→冲冠眦裂→裂石流云→云翻雨覆→覆雨翻云→云合景从→从容自如→如应斯响→响遏行云→云窗霞户→户曹参军→军法从事→事不师古→古稀之年→年复一年→年谊世好→好声好气→气谊相投→投山窜海→海涸石烂→烂醉如泥→泥猪癞狗→狗仗官势→势倾朝野→野心勃勃→勃然变色→色仁行违→违强陵弱→弱管轻丝→丝丝入扣→扣槃扪烛→烛照数计→计穷途拙→拙贝罗香→香象绝流→流星掣电→电掣风驰→驰魂宕魄→魄荡魂摇→摇席破坐→坐上琴心→心忙意乱→乱作胡为→为蛇画足→足不履影→影只形单→单见浅闻→闻过则喜

风清云逸 发表于 2025-7-22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借花献佛"之佛典渊源与世俗流变》

"借花献佛"一典,实蕴大乘佛教"权实二智"之妙谛。考其本源,当溯至《过去现在因果经》所载善慧仙人授记因缘。经中所述"借花"之举,非止于物质转赠之表象,实具三层法义:其一显"缘起性空"之理,鲜花本无主,唯赖因缘和合;其二彰"回向功德"之要,婢女托献之花,恰成自他两利之媒介;其三契"方便般若"之旨,善慧权宜应诺,终成授记之因。此正合《大智度论》"不以世间名字相坏第一义"之深意。

降至元代杂剧,《杀狗劝夫》化用此典为市井俚语,遂使宗教象征蜕变为世俗修辞。萧德祥笔下"借花"之喻,已剥离其原始宗教语境,转为描述人情社会中资源转借的普遍现象。此种语义迁移,恰反映佛教文化本土化过程中"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张力。明代《警世通言》中更见"借佛殿摆花烛"之变体,显示该成语在民间语境中的进一步俗化。

就语言学维度而言,"借花献佛"结构暗合汉语"连动式"的典型特征。前"借"后"献"构成时间序列与逻辑因果,其语法弹性允许作谓语(如"且借花献佛")、宾语(如"不过是借花献佛")及定语(如"借花献佛之举")等多种用法。此与"顺水人情"等近义词相较,更具动作意象的生动性;而与"真心实意"之反义对照,则凸显其"转介性"特质。

今人使用此语,当知其双重文化基因:既含佛教"无相布施"的哲学智慧,亦具世俗交际的实用策略。观现代社会种种资源转介行为,若能如善慧之诚、婢女之慧,则"借花"何尝不是"法施"?《维摩诘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此语流变史,恰为佛教中国化进程的微观标本。
ldk8 发表于 2025-7-31 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借花献佛"之佛典渊源与世俗流变》

"借花献佛"一典,实肇端于佛本生故事中善慧童子供佛因缘。考《过去现在因果经》所载,善慧以五茎优昙婆罗花供佛,得燃灯佛授记,此乃成语最上源头。然细究之,此典实含三重深意:其一显"借"之权巧,其二彰"供"之虔敬,其三示"因缘"之不可思议。佛门所谓"一花一世界",在此典故中已现端倪。

元代萧德祥《杀狗劝夫》杂剧将此佛典化为市井俚语,恰映照出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神圣世俗化"之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原典中善慧借花乃为求道,而剧中"借花上寿"已转为世情酬酢。此语义流变,正合王观堂先生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规律。佛经原典之庄严供养,至此已演为日常交际之婉辞,其中文化转译之妙,颇堪玩味。

就训诂而言,"借花"之"借"当解作"假借",非谓寻常借贷。《说文》云:"借,假也",段玉裁注:"凡云假借者,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此与成语本意暗合。而"献佛"之仪,在《法华经·方便品》中更有"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的教证,足见其宗教意涵之深。

今人用此语,多取"转赠他人物品以作人情"之义,实已剥离其宗教内核。然细察之,其中仍隐含三层伦理:一者承认物非己有之诚实,二者成全他人美意之智慧,三者维系人际之和乐。此即儒家"礼之用,和为贵"与佛家"方便法门"之交融体现。

至若接龙游戏"佛心蛇口"云云,虽属文字机巧,然"佛心"二字恰可作此成语最佳注脚——纵使外现权宜之态,内怀供养之诚,方为真"借花献佛"之三昧。明乎此,则知此语非止于世俗应酬,实蕴藏由俗入真之修行密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