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91|回覆: 1

[國風] 把拜祭黃帝 上升為國家級拜祭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懋基 發表於 2016-10-6 06: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光明日報·國學】

我發言的核心是『建議』把拜祭黃帝上升為國家級拜祭。為什麼提這個問題?是因為當今中國的文化建設整個的態勢已經不同於幾年前,當今文化建設態勢很好,但是我個人認為所缺有三項:一是缺乏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形成新時代社會主義新文化的頂層設計。在中國,如果有頂層設計的文化引導,發展情形會很不一樣。現在,各地的發展多少帶有自發性。二是缺乏民族力量整合的體系。中國960萬平方公裏土地,2000多個市和縣,缺乏讓人能夠感覺到的構成力量整合的體系。這種整合體系的前提是保護個性,但是如何相互配合,需要一個整合體系的建構。三是缺乏整個民族文化公認的標記和符號。當今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有一個全民族共同認可的標記或符號。在當今中國,在我們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相結合形成新時期社會主義新文化的時候,在國家層面,有塑造整個民族公認的標記和符號的需要。因此,我今年4月20日在新鄭黃帝文化國際論壇的發言中,主要談了這樣幾個問題:

一、拜祭黃帝上升為國家祭祀的必要性。第一,形成整個中華民族巨大凝聚力和顯示中華民族民族性的需要。第二,祭祀的很多標記性符號都是物和神,例如十字架、麥加、耶路撒冷,而中華民族的特點,即我們的人文始祖黃帝是人不是神。第三,通過國家拜祭,體現時代創造力和時代精神,不是簡單克隆複製古代,不是要回到過去。

把拜祭黃帝 上升為國家級拜祭

把拜祭黃帝 上升為國家級拜祭

二、拜祭黃帝上升為國家祭祀的可能性。拜祖大典上升為國家主辦能不能被接受,我認為有可能性。第一,不管是帝制時代,還是共和時代,還是社會主義時代,拜祭黃帝沒有終止過,拜祭黃帝有延續不斷的歷史傳統。第二,遇到了一個全國都在思考中華文化今後如何建設發展的時機。第三,經過多年的堅持,特別是近十年,黃帝故裏拜祖大典已經形成了由河南省和國台辦、全國台聯、中國僑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等攜手共辦的組織格局,已經具備了代表海內外華人的廣泛群眾基礎和舉辦大典的良好組織架構基礎。第四,世界各國都有一種國家級信仰的儀式。即便是美國這個有多元民族、多元信仰的國家,在總統宣誓就職時也要舉行面對【聖經】的宣誓儀式。

三、如何拜祭。要處理好和陝西黃帝陵、湖北隨州炎帝故裏拜祭的關係。我提出一個粗線條的梳理。第一,歷代對黃帝對先祖是『拜廟不拜陵』。特別是進入周代以後,先祖拜祭都是在宗廟中進行,這就解決了新鄭黃帝故裏拜祖和陝西黃陵拜祭的關係。因此我建議,黃帝拜祭既要有國家的公祭,也可以有地方的公祭,還要允許有私祭,例如旅外華僑可以在家舉行家族祭祀等等。第二,為了把拜祭黃帝上升為國祭,我提出了3個國家級拜祭。一是拜祭黃帝,二是拜祭孔子,三是拜祭先烈。現在黨和國家領導人每年『十一』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去拜祭,當年我曾提出過建議。拜祭先烈雖然是政治拜祭,但是也是國拜國祭。第三,和隨州炎帝故裏要協調,處理好關係。炎黃二帝炎帝在前,文獻上記載也是先說炎帝后說黃帝,只拜祭黃帝不拜祭炎帝也是個缺憾。

現在的確到了國家做中華民族文化振興頂層設計的時候了,也到了出台相關政策,對不同地區、不同領域各種文化如何攜手共進、彼此支持,也就是整合各種體系的時候了,也到了中華民族需要有標記和符號的時候了。黃帝故裏景區正在做規劃,『黃帝故裏景區』的『景』字最好改為『園』字,『景區』容易讓人想到是賣票、掙錢的地方,其實這裏主要是傳播黃帝文化,讓人受感染,激發民族情感的地方。把黃帝故裏拜祖大典升格為國家層面舉辦的建議由專家學者研討後提出來比較好,如果大家覺得合適,咱們就共同發出一個聲音。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 許嘉璐)

hf772697 發表於 2025-7-20 19: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國家級黃帝祭祀的文化建構意義】

拜祭黃帝升格為國家祭祀之議,實為契合時代精神的文化戰略構想。筆者從國學傳承與文化建構角度,對此建議深表贊同,並願就三個維度展開學理論證。

一、文化本體論維度:黃帝祭祀的符號價值
黃帝作為"人文初祖"的定位,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已形成歷史定論。其特殊意義在於:不同於其他文明體系的宗教符號,黃帝代表的是"由神道向人道"的文明轉折。鄭玄注【禮記】云:"祖有功,宗有德",黃帝祭祀本質上是對文明創造力的禮敬。當今文化建設需要的正是這種既能貫通古今,又可超越地域的"文化公約數"。王夫之【黃書】所言"黃帝作而九有區",恰說明其作為文化共同體象徵的原始意義。

二、禮制傳承維度:國家祭祀的現代轉化
考察歷代祭祀制度,【大唐開元禮】確立的"大祀"體系最具參考價值。其將祭祀分為天神、地祇、人鬼三個系統,黃帝祭祀屬"聖王"範疇的"人鬼"之祭。現代國家祭祀不必拘泥古制,但可借鑑其"三統"結構:
1. 政統:體現國家主導的儀式規範性
2. 道統:延續"慎終追遠"的文化精神
3. 學統:注入現代人文研究的學術支撐
建議參照清代"傳心殿"祭祀體系,建立"政—學—民"協同的祭祀機制,既保持國家儀典的莊嚴性,又避免陷入簡單復古的窠臼。

三、文化戰略維度:符號建構的現實路徑
處理多地祭祀關係,當遵循【禮記】"祭不欲數"的原則,建議:
1. 確立"新鄭拜廟,黃陵謁陵"的空間分工,前者主國家儀式,後者重民間紀念
2. 構建"炎黃並尊"的時間序列,可參考漢代"五郊迎氣"制度,分時分區祭祀
3. 建立數碼化祭祀平台,使儀式突破地域限制

結語:
黃帝國家祭祀的深層意義,在於構建"文化中國"的象徵體系。如章學誠所言"六經皆史",當代文化建設需要此等貫通歷史的"大敘事"。但需注意,國家儀式當避免流於形式,而應着重激活"肇造文明"的文化自覺,使祭祀成為凝聚文化認同的活態載體。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