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45|回复: 0

[成语典故] 四海皆兄弟

[复制链接]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16-9-29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海皆兄弟》相关人物

子夏(前507年—?)名商,即卜商,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汉族,中国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

司马牛,孔子的弟子。复姓司马,名耕,一名犁,字子牛。宋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提到过他,说他“多言而躁”。

《四海皆兄弟》涵义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同“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海皆兄弟》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四海皆兄弟》辨析

《四海皆兄弟》读音:sì hǎi jiē xiōng dì

《四海皆兄弟》近义词: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海皆兄弟》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四海皆兄弟》造句

1、将相宁无种,本无富和穷。四海皆兄弟,世界应大同。

2、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3、客舍休悲柳色新,东西南北一般春,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古人。

4、牧师以“四海皆兄弟”的意义为主题,向聚会的群众发表演说。

5、也许它是双赢的,是对于人性本善四海皆兄弟这一信念的理想化。他们出于这一目的,像马戏团的小丑一样向人们展示自己人生的低谷。

6、不用不用,呃,四海皆兄弟嘛,咱这谁跟谁啊!

7、五湖四海皆兄弟也,二郎又何必客套?

8、想像世上没有占有。我想你可能做不到。不再贪婪,没有饥饿,四海皆兄弟

9、难道易兄弟也是要去碧延城?若是如此那可就太好了,正所谓五湖四海皆兄弟,能结交易兄弟这等少侠,自是雨某福气。

《四海皆兄弟》成语典故:

孔子的弟子司马牛,有一次向孔子请教怎样做君子。孔子对他说:“君子不忧愁,不害怕。”司马牛不懂这话的意思,问道:“不忧愁,不害怕,就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君子经常反省自己;所以内心毫无愧疚,还有什么可忧愁、可害怕的呢?”司马牛告辞孔子后,见到了他的师兄子夏。他忧愁他说:“人家都有兄弟,多快乐呀,唯独我没有。”

子夏听了安慰他说:“我听说过:“一个人死与生,要听从命运的安排,富贵则是由天来安排的。’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潘汀肝 发表于 2025-5-17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四海皆兄弟"的儒家伦理内涵与实践智慧》

"四海皆兄弟"一语,出自《论语·颜渊》篇,乃孔子应答司马牛"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之叹时所发。此语非仅慰藉之辞,实为儒家"仁学"思想的重要命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内涵与处世智慧。

考其本源,当溯至孔子"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礼记·礼运》言"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正是将血缘伦理扩展至普世伦理的哲学表达。子夏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开解司马牛,继而引出"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的修养准则,最终达成"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此中逻辑正体现了儒家"由近及远"的伦理推扩之道。

细究其义理,此语包含三重维度:其一为"敬"的修养论,君子当持敬慎独之心;其二为"恭"的实践论,待人接物须守礼循义;其三为"通"的境界论,突破血缘地缘之限,达致"民胞物与"的宇宙情怀。宋代大儒张载《西铭》所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是对此精神的哲学升华。

在当代语境中,此语尤具现实意义。观今日世界种族冲突、文明隔阂愈演愈烈,"四海兄弟"的理念恰如一剂良方。然须明辨:儒家所谓"兄弟"非谓无差别的等同,而是"和而不同"的共生智慧。如《论语》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精神,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

历代文士对此语的化用颇堪玩味。南宋陈刚中"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的诗句,将儒家伦理转化为诗性智慧;明人《菜根谭》"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的训诫,则是其处世哲学的通俗表达。这些演绎使"四海兄弟"的理念深深融入民族精神血脉。

当今之世,我们尤当重拾这一古老智慧。非为复古,实为开新——在全球化的今天,以儒家"天下一家"的胸怀化解文明冲突,用"敬而无失"的修养消除人际隔阂,使"四海皆兄弟"从理想境界转化为实践智慧,这正是先哲留给我们的永恒启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