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62|回復: 2

[成语典故] 飞将数奇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9-29 10: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飞将数奇〗相关人物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

〖飞将数奇〗涵义

飞将:本作飞将军,后指矫健敏捷的将领。数奇:即奇数,俗称单数。古人认为单数不吉利。比喻运气不好,有能力但是没有发挥能力的机会或环境。

〖飞将数奇〗出处

从汉朝将军李广的故事引申来的成语。

〖飞将数奇〗辨析

〖飞将数奇〗读音:fē jiàng shù jī

〖飞将数奇〗近义词:飞将奇数

〖飞将数奇〗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

〖飞将数奇〗造句

1、时人以"飞将数奇"来形容李广的运气不佳。

2、他做了多年财政干部,依然飞将数奇,一尘不染。

3、他年轻时,单位重用老同志,说是经验足;而当他到了稳重之年,单位又起用年轻同志,说是干部队伍年轻化,他真是飞将数奇,一生都不走运了。

4、老李一生飞将数奇,时运不好。

〖飞将数奇〗成语典故:

李广是汉朝的名将,擅长骑射。他没有口才,不大说话除了射箭,几乎没有别的什么爱好。和将士们在一起,他总喜欢和人比赛射箭。每到一处,打听得有虎,他就一定要亲自去射。在右北平(今河北省东北部地区)的时候,因为射虎,曾受了伤,但他还是把虎射死了。一天,黄昏时分,在山林中的丛草里,见有一块巨石,以为是虎,就射了一箭。第二天去查看时,才知不是虎,那支箭深深地射进石头里去了。唐诗人卢纶曾以这件事为题,写了一首诗: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据〖史记〗载,李广是汉文帝时入伍的,在抵抗匈奴侵略的战争中,立过不少功。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战争,李广几乎都参加了,而且屡次以少击多,出奇制胜。匈奴侵略者对于李广,又害怕又敬佩,称他为“飞将军”。

有一次,李广受命领着少数兵马,出长城去和人数众多的匈奴侵略者作战。因双方实力过于悬殊,李广不敌被俘。在被解往敌营的途中,他趁敌人不备,突然跃起,夺了一匹好马,飞奔逃回。匈奴兵几百人狠命追赶,被他射死多人,终于脱险。可是逃回后,汉军却“按军法”判他死罪。他缴纳了大量赎金,才以撤免官职了事。

过了几年,匈奴又大举进犯,李广又奉命带4000骑兵去抵抗。他被匈奴4 万兵团团围住,部下都非常害怕。李广派他儿子李敢,只带几十骑兵,从左到右,直穿敌人阵地,跑了一圈,回来报告道:“没什么,匈奴不难对付!”部下这才稍为安心。李广亲自用最强劲的大弓,射杀敌人部将。连杀好几人,敌人的攻势渐见减退。李广指挥将士,沉着应战,气概从容,毫无慌乱之色。大家深受感动,勇气也因此大增。这样艰苦支持了两天,援军来到,敌人才退去。

李广最后一次与匈奴作战,已经60多岁了,可是他精神抖擞,毫无老态。这一次,大军由大将军卫青统率。李广名义上是前将军,可是卫青怕他立功,不让他正面出阵,故意叫他绕东路。后因没有向导,迷失了路,未能如期开赴指定地点,被借此问罪。李广气愤不过,竟被逼自刎而死。

李广有个堂兄弟,名叫李蔡,汉文帝时,与李广同为“郎”一级的小官,声望远不如李广,只是一个平凡的庸人罢了。然而到了武帝时代,李蔡已被封侯爵,官居丞相。而李广这位一生与匈奴侵略者作战70余次的“飞将军”,却落了个悲惨的下场!人们为李广抱不平,但是,除了抱怨命运之外,谁能说什么呢!“飞将数奇”这句成语,便由此产生。

〖飞将数奇〗成语接龙:

飞将数奇→奇花异草→草船借箭→箭在弦上→上竿掇梯→梯山栈谷→谷马砺兵→兵强将勇→勇猛精进→进德修业→业业兢兢→兢兢战战→战无不克→克逮克容→容光焕发→发策决科→科头徒跣→跣足科头→头上著头→头足异处→处之泰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为美谈→谈不容口→口似悬河→河溓海夷→夷然自若→若有若无→无情无彩→彩云易散→散兵游勇→勇而无谋→谋财害命→命在朝夕→夕惕朝干→干戈载戢→戢鳞委翼→翼翼小心→心浮气躁→躁言丑句→句比字栉→栉沐风雨→雨帘云栋→栋折榱坏→坏植散群→群居穴处→处之晏然→然糠自照→照本宣科→科头裸身→身无立锥→锥处囊中→中立不倚→倚马可待→待贾而沽→沽名干誉→誉不绝口→口中蚤虱→虱处裈中→中流一壶→壶中天地→地老天昏→昏庸无道→道尽途穷→穷鸟入怀→怀土之情→情逐事迁→迁风移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齿穿龈→龈齿弹舌→舌端月旦→旦种暮成→成人之善→善门难开→开云见日→日新月异→异口同辞

黄文勇 發表於 2025-7-15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飞将数奇"的悲剧意蕴与历史启示》

"飞将数奇"作为浓缩李广命运的文化符号,其深层意蕴远超字面所指。考《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评,已暗含对命运与才能悖反的哲学思考。李广"射虎没石"的雄姿与"数奇不侯"的结局,构成中国军事史上最具张力的悲剧范式。

一、军事才能的悖论性呈现
李广之"飞将"特质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骑射之精,《汉书》载其"射阔狭以饮"的日常训练;其二为战术之奇,以"解鞍惑敌"之法退匈奴万骑;其三为治军之简,"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的带兵哲学。然其每临封侯关键战役,或失道误期,或敌众我寡,恰如王维《老将行》所叹"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这种才能与际遇的反差,实为古代军事体系中个人武勇与体系化战争矛盾的缩影。

二、数奇命理的深层结构
"数奇"之说表面是占卜术语,实则反映汉代军功制度的残酷性。考《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时军功爵制已趋僵化,李广七郡太守而不得封侯,暴露出以首级论功的机械性。其四次重大战役:雁门遭俘、右北平失道、漠北迷途、最后自刎,每次"数奇"背后皆有制度性因素。苏轼《李广论》点破要害:"广之不得爵邑者,智不逮也?"实指其不善应对官僚体系的生存智慧。

三、文化原型的后世流变
李广形象经唐宋诗文重构,逐渐符号化。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期许,已超越具体史实成为精神象征。至辛弃疾"李广难封"之叹,则转化为才士不遇的普遍隐喻。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戏曲中李广形象分化:杂剧《飞将军》强化其神射特质,而《汉宫秋》则突出其悲剧性,反映不同时代的价值取向。

此成语给今人的启示在于:首先,个体成就受制于体系规则,李广的骑射天才在骑兵集群作战时代已显局限;其次,"数奇"叙事中隐藏着对制度公平性的永恒追问;最后,历史评价的多元性启示我们,卫青的"天幸"与李广的"数奇"实为同一制度的两面。李广最终以"引刀自刭"完成其悲剧形象,而太史公以"悛悛如鄙人"的日常描写,赋予这位"飞将"超越成败的人文光辉。

(全文798字)
思斌 發表於 2025-7-18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飞将数奇"之历史意蕴与人生启示》

"飞将数奇"一典,源出《史记·李将军列传》,其文质而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为太史公笔法之典范。此成语以李广生平为镜,照见千古才士不遇之悲,其内涵之丰赡,足资后人深味。

考李广之"飞将"名号,乃匈奴所赐。《史记》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此称非惟状其骑射之精,更见其用兵之奇。然"数奇"之叹,实肇端于武帝元狩四年。时大将军卫青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遂使其失道后期,终至引刀自刭。班固《汉书》补叙细节,言广"与大将军青俱击匈奴,失道当斩,赎为庶人",可见命运之蹇。

细绎此典,当明三重深意:其一,军事才能与政治际遇之悖反。李广治军简易,"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然终不得封侯,此非战之罪,实乃汉武用将策略使然。其二,个人命运与时代潮流之错位。当武帝大举拓边之时,卫霍等新生代将领更合战略需要,李广之"数奇",实为时代转型之牺牲。其三,历史评价与当下境遇之反差。唐人王昌龄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后世文人多咏其才,此正太史公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今人用此成语,常见三误:或简单等同"怀才不遇",忽略其特定历史语境;或曲解为宿命论,未见人事努力;或滥用为职场抱怨,失其悲壮本色。实则李广虽"数奇",然"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的气节,方为此典精魂所在。

观历代注家,司马贞《索隐》解"数奇"为"命数不耦",张守节《正义》谓"奇谓不偶也",皆着眼命运无常。然以现代视角观之,李广悲剧实系多重因素:既有汉初军功爵制瓦解之时代背景,复含个人不善言辞之性格局限,更兼武帝抑制军功集团之政治考量。

此典于今启示良多:于个体,当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之理;于用人者,当戒"以成败论英雄"之弊;于文化传承,则宜透过成语表象,把握历史纵深。李广之"数奇",非徒一人之不幸,实为千古才士之共叹,读之令人扼腕,思之使人明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