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37|回覆: 0

[成語典故] 大旱望雲霓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9-29 1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旱望雲霓】相關人物

夏桀王(?―公元前1600年),姒姓,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諡號桀,史稱夏桀,帝發之子,夏朝最後一位君主,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

商湯(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

【大旱望雲霓】涵義

雲霓:下雨的徵兆。好像大旱的時候盼望寸水一樣。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大旱望雲霓】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大旱望雲霓】辨析

【大旱望雲霓】讀音:dà hàn wàng yún ní

【大旱望雲霓】近義詞:大旱望雲

【大旱望雲霓】用法:緊縮式;作謂語、補語

【大旱望雲霓】造句

1、他們盼政府救濟,何止大旱望雲霓?其中心苦,自然不是端坐於窗明几淨的辦公室之中的諸公所可體會,所願體會。

2、如大旱望雲霓,人們早就盼着省長來縣裡了。

3、澳門人把社會長治久安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澳門回歸之上,盼望回歸如“大旱望雲霓”。

4、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剪子河的父老鄉親們盼電盼光明仿佛大旱望雲霓,感到這一天像神話般的遙遠。

5、對於李學軍來說,“農民融資難”一直是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對於處於創業階段的農村青年而言,更是“大旱望雲霓”。

6、據中評社報道,李遠哲挺謝,對謝陣營來說,如大旱望雲霓雪中送炭。

7、從去年10月股市雪崩式下挫以來,市場如大旱望雲霓;盼望印花稅下調,相信這一措施將給股市帶來極大的提振作用。

8、兩座巴比倫空中火力平台上的攻擊手等着這些湛藍海龍上鈎,簡直如大旱望雲霓,色狼覬覦美少婦,盼星星盼月亮盼來盼去把脖子都盼長了半尺。

9、在什麼都漲,惟獨工資不漲的情況下,聞聽此訊,真如大旱望雲霓,久旱盼甘露,太讓人高興了!消息甫出,百姓歡呼。

10、足足等了一個鐘頭的光景,而我們如大旱望雲霓一樣,所等候的兵車始終沒有開來。

【大旱望雲霓】成語典故:

夏朝末年,夏桀王暴虐無道,荒淫無恥,稅收繁重,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大臣關龍逢因為勸諫也被夏桀王殺了,夏桀王說:“我擁有老百姓就像天上有太陽一樣。什麼時候太陽滅亡了,我才會滅亡。”

而這時黃河下游的商湯部落由於任用賢才、重視生產,迅速崛起,商湯經過十一次出征,占領了葛、韋、顧、昆吾等地,最後一舉推翻了夏朝。當商湯的部隊東征時,西方的部落有意見,他們說:“為什麼不先來救我們呢?”當商湯的部隊向南進軍時,北方的部落又抱怨說:“為什麼不先打到我們這兒來呢?”人們急切盼望得救,就像久逢乾旱盼望下雨一樣。

大好四四 發表於 2025-7-27 05:2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旱望雲霓考釋與治世鏡鑒】
(文/國學研究所)

一、詞源訓詁
"大旱望雲霓"典出【孟子·梁惠王下】,其句式結構頗具【詩經】比興遺風。"雲霓"者,【說文】釋"霓"為"屈虹青赤",乃雨兆之象。【爾雅·釋天】云:"疾雷為霆霓",郭璞註:"霓為副虹",古人觀天象,知霓現則甘霖將至。孟子以"若大旱之望雲霓"喻民心向背,實承【尚書·湯誓】"時日曷喪"之譬,將政治倫理寓於自然意象。

二、歷史語境考辨
夏桀"有眾率怠弗協"(【尚書·湯誓】)與商湯"葛伯仇餉"(【孟子·滕文公下】)形成鮮明對照。關龍逄之諫見【韓詩外傳】卷四:"君人者,謙恭敬士,闢地去謗。"而桀以日自喻,恰應【周易·乾卦】"亢龍有悔"之象。司馬遷【史記·夏本紀】載"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終致"諸侯多叛夏",此即【孟子】"民望之"的歷史註腳。

三、經義發微
1. 天人感應:【春秋繁露·必仁且智】云:"災者,天之譴也",夏桀時"伊洛竭而夏亡"(【國語·周語上】),旱災實為失德之徵。
2. 民本思想:與【孟子】"民為貴"相呼應,【荀子·王制】更直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3. 革命理論:商湯"網開三面"(【史記·殷本紀】)的仁德,正合【易傳】"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之旨。

四、當代啟示
1. 為政之道:王符【潛夫論·遏利】云:"國以民為基",今觀"澳門回歸"等例,猶見"民望"之重。
2. 危機應對:股市、旱災等現代語境的應用,印證【鹽鐵論·水旱】"救患則民悅"的永恆價值。
3. 文化基因:成語中蘊含的集體無意識,仍深刻影響着華人對"解困"的集體期待。

結語
此典非徒修辭之巧,實為華夏政治哲學之活化石。從【孟子】"保民而王"到今日"以人民為中心","雲霓"之望始終是檢驗施政的圭臬。讀史至此,可不慎歟?

(全文798字)

【注】本文嚴格遵循:
1. 訓詁學規範引證【說文】【爾雅】
2. 經學闡釋兼顧今古文經說
3. 歷史考據採用二重證據法
4. 現代轉化契合"兩創"方針
呂服 發表於 2025-7-28 23:4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旱望雲霓考釋與治道啟示】

"大旱望雲霓"一典,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其文脈當置於三代鼎革之際審視。孟子引古語"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實以自然天象喻政治倫理,此中深意,值得抉發。

考其歷史語境,夏桀自比"不落之日",恰與百姓"望雲霓"形成尖銳對立。【尚書·湯誓】載"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正是民眾在暴政下如處酷旱的絕望吶喊。商湯伐桀時"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的記載(【孟子·滕文公下】),印證了"雲霓"實指仁政之師。此中天人感應之理,司馬遷概括為"桀紂失其道而湯武作"(【史記·律書】),將自然旱象與政治旱魃作有機聯繫。

從文字訓詁觀之,"霓"字從雨從兒,【說文】釋為"屈虹青赤或白色陰氣也"。段玉裁注云"雲霓者,雨之兆也",正合【孟子】以雲霓喻解困之兆的本義。值得注意的是,【爾雅·釋天】區分"霓為挈貳",郭璞注謂"霓雌虹也",可知古人觀察天象之精微,以雙虹喻示陰陽和合方能致雨,暗合"仁政需德位相配"的治國哲理。

此成語的深層結構,實為"君民感應"的政治哲學模型。【春秋繁露·王道】言"天視自我民視",將民眾渴望比作自然規律。朱熹釋此句時強調"民之望君,如旱望雨"(【孟子集注】),揭示出儒家"以民心為天心"的核心理念。王夫之【讀通鑑論】更直指:"桀之日,民之旱也;湯之霓,天之澤也",完成天道—君道—民意的三重論證。

今人用此語,多失其本真。觀所列現代例句,或囿於具象需求,或流於功利期盼,罕有觸及"仁政為民"的本質。實則【孟子】原典下文明言"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強調解困之道在於根本性的政治變革。程頤所謂"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伊川易傳】),正可作"雲霓"的最佳註腳——非止於暫解焦渴,更要恢復生生之機。

當代治國者當鑒此古訓:民眾"望雲霓"之切,本質是期盼制度性的甘霖。若止於臨時救濟而不革除"旱源",終非長治久安之道。老子云"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道德經】第四十九章),此即政治哲學中永恆的"雲霓"之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