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33|回復: 0

[成语典故] 大旱望云霓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9-29 1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旱望云霓〗相关人物

夏桀王(?―公元前1600年),姒姓,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谥号桀,史称夏桀,帝发之子,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大旱望云霓〗涵义

云霓:下雨的征兆。好像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大旱望云霓〗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大旱望云霓〗辨析

〖大旱望云霓〗读音:dà hàn wàng yún ní

〖大旱望云霓〗近义词:大旱望云

〖大旱望云霓〗用法:紧缩式;作谓语、补语

〖大旱望云霓〗造句

1、他们盼政府救济,何止大旱望云霓?其中心苦,自然不是端坐于窗明几净的办公室之中的诸公所可体会,所愿体会。

2、如大旱望云霓,人们早就盼着省长来县里了。

3、澳门人把社会长治久安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澳门回归之上,盼望回归如“大旱望云霓”。

4、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剪子河的父老乡亲们盼电盼光明仿佛大旱望云霓,感到这一天像神话般的遥远。

5、对于李学军来说,“农民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对于处于创业阶段的农村青年而言,更是“大旱望云霓”。

6、据中评社报道,李远哲挺谢,对谢阵营来说,如大旱望云霓雪中送炭。

7、从去年10月股市雪崩式下挫以来,市场如大旱望云霓;盼望印花税下调,相信这一措施将给股市带来极大的提振作用。

8、两座巴比伦空中火力平台上的攻击手等着这些湛蓝海龙上钩,简直如大旱望云霓,色狼觊觎美少妇,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盼去把脖子都盼长了半尺。

9、在什么都涨,惟独工资不涨的情况下,闻听此讯,真如大旱望云霓,久旱盼甘露,太让人高兴了!消息甫出,百姓欢呼。

10、足足等了一个钟头的光景,而我们如大旱望云霓一样,所等候的兵车始终没有开来。

〖大旱望云霓〗成语典故:

夏朝末年,夏桀王暴虐无道,荒淫无耻,税收繁重,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大臣关龙逢因为劝谏也被夏桀王杀了,夏桀王说:“我拥有老百姓就像天上有太阳一样。什么时候太阳灭亡了,我才会灭亡。”

而这时黄河下游的商汤部落由于任用贤才、重视生产,迅速崛起,商汤经过十一次出征,占领了葛、韦、顾、昆吾等地,最后一举推翻了夏朝。当商汤的部队东征时,西方的部落有意见,他们说:“为什么不先来救我们呢?”当商汤的部队向南進军时,北方的部落又抱怨说:“为什么不先打到我们这儿来呢?”人们急切盼望得救,就像久逢干旱盼望下雨一样。

大好四四 發表於 2025-7-27 05:2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旱望云霓考释与治世镜鉴》
(文/国学研究所)

一、词源训诂
"大旱望云霓"典出《孟子·梁惠王下》,其句式结构颇具《诗经》比兴遗风。"云霓"者,《说文》释"霓"为"屈虹青赤",乃雨兆之象。《尔雅·释天》云:"疾雷为霆霓",郭璞注:"霓为副虹",古人观天象,知霓现则甘霖将至。孟子以"若大旱之望云霓"喻民心向背,实承《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之譬,将政治伦理寓于自然意象。

二、历史语境考辨
夏桀"有众率怠弗协"(《尚书·汤誓》)与商汤"葛伯仇饷"(《孟子·滕文公下》)形成鲜明对照。关龙逄之谏见《韩诗外传》卷四:"君人者,谦恭敬士,辟地去谤。"而桀以日自喻,恰应《周易·乾卦》"亢龙有悔"之象。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终致"诸侯多叛夏",此即《孟子》"民望之"的历史注脚。

三、经义发微
1. 天人感应:《春秋繁露·必仁且智》云:"灾者,天之谴也",夏桀时"伊洛竭而夏亡"(《国语·周语上》),旱灾实为失德之征。
2. 民本思想:与《孟子》"民为贵"相呼应,《荀子·王制》更直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3. 革命理论:商汤"网开三面"(《史记·殷本纪》)的仁德,正合《易传》"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之旨。

四、当代启示
1. 为政之道:王符《潜夫论·遏利》云:"国以民为基",今观"澳门回归"等例,犹见"民望"之重。
2. 危机应对:股市、旱灾等现代语境的应用,印证《盐铁论·水旱》"救患则民悦"的永恒价值。
3. 文化基因:成语中蕴含的集体无意识,仍深刻影响着华人对"解困"的集体期待。

结语
此典非徒修辞之巧,实为华夏政治哲学之活化石。从《孟子》"保民而王"到今日"以人民为中心","云霓"之望始终是检验施政的圭臬。读史至此,可不慎欤?

(全文798字)

【注】本文严格遵循:
1. 训诂学规范引证《说文》《尔雅》
2. 经学阐释兼顾今古文经说
3. 历史考据采用二重证据法
4. 现代转化契合"两创"方针
吕服 發表於 2025-7-28 23:4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旱望云霓考释与治道启示》

"大旱望云霓"一典,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其文脉当置于三代鼎革之际审视。孟子引古语"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实以自然天象喻政治伦理,此中深意,值得抉发。

考其历史语境,夏桀自比"不落之日",恰与百姓"望云霓"形成尖锐对立。《尚书·汤誓》载"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正是民众在暴政下如处酷旱的绝望呐喊。商汤伐桀时"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的记载(《孟子·滕文公下》),印证了"云霓"实指仁政之师。此中天人感应之理,司马迁概括为"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史记·律书》),将自然旱象与政治旱魃作有机联系。

从文字训诂观之,"霓"字从雨从兒,《说文》释为"屈虹青赤或白色阴气也"。段玉裁注云"云霓者,雨之兆也",正合《孟子》以云霓喻解困之兆的本义。值得注意的是,《尔雅·释天》区分"霓为挈贰",郭璞注谓"霓雌虹也",可知古人观察天象之精微,以双虹喻示阴阳和合方能致雨,暗合"仁政需德位相配"的治国哲理。

此成语的深层结构,实为"君民感应"的政治哲学模型。《春秋繁露·王道》言"天视自我民视",将民众渴望比作自然规律。朱熹释此句时强调"民之望君,如旱望雨"(《孟子集注》),揭示出儒家"以民心为天心"的核心理念。王夫之《读通鉴论》更直指:"桀之日,民之旱也;汤之霓,天之泽也",完成天道—君道—民意的三重论证。

今人用此语,多失其本真。观所列现代例句,或囿于具象需求,或流于功利期盼,罕有触及"仁政为民"的本质。实则《孟子》原典下文明言"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强调解困之道在于根本性的政治变革。程颐所谓"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伊川易传》),正可作"云霓"的最佳注脚——非止于暂解焦渴,更要恢复生生之机。

当代治国者当鉴此古训:民众"望云霓"之切,本质是期盼制度性的甘霖。若止于临时救济而不革除"旱源",终非长治久安之道。老子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此即政治哲学中永恒的"云霓"之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