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92|回覆: 2

[成語典故] 風吹雨打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26 05: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風吹雨打】相關人物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風吹雨打】涵義

原指花木遭受風雨摧殘。比喻惡勢力對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嚴峻的考驗。

【風吹雨打】出處

唐·杜甫【三絕句】:“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風吹雨打】辨析

【風吹雨打】讀音:fēng chuī yǔ dǎ

【風吹雨打】近義詞:風吹浪打、千錘百鍊

【風吹雨打】反義詞:風和日麗、風平浪靜

【風吹雨打】用法:聯合式;作賓語;常與“管”、“怕”等詞連用

【風吹雨打】造句

1、人,總是要經得起風吹雨打蟲蛀,經過奮鬥,作過努力,那才能終於以“果子”的形式向自己的青春告別的。

2、任憑未來風吹雨打崎嶇難行,也阻攔不了我前進的腳步。

3、他的信念任憑風吹雨打也不動遙。

4、人壯好比一棵松,樹大葉茂綠蔥蔥,風吹雨打都不怕,就怕腹內被蛀空。

5、離大路不遠,有一個久經風吹雨打的老倉房,由灰中帶紅的磚和瓦蓋的。

6、誰家要蓋房,首先得把打坯的人伺候好,好賴得吃飽,這樣打出來的坯才結實,蓋出來的房子才經得住風吹雨打

7、爺爺經歷了風吹雨打的年代,所以他非常珍惜今天的幸福。

8、仙人掌不怕風吹雨打,不要求別人照顧,自己頑強地生存,並將美麗的花兒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無私地奉獻自己的一切。

9、臘梅花在冬天開的特別旺盛,不管風吹雨打,它仍然開的那樣飽滿,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

10、我情願化成一片落葉,讓風吹雨打到處飄零;或流雲一朵,在澄藍天,和大地再沒有些牽連。

【風吹雨打】成語典故:

杜甫在長安過了十年寄人籬下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了,潼關失守,四十五歲的杜甫去投奔肅宗皇帝,半路被抓,半年後逃出,在彭原郡見到肅宗,被封為左拾遺。不久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三年後,關中大饑荒,杜甫的孩子被餓死了好幾個,生活難以維持,只好棄官逃難到成都,在朋友幫助下蓋起了草屋,過了幾年比較安定的生活。

有一次,杜甫在江邊散步,忽然聞到陣陣馨香,原來是江邊的楸樹零零星星已經開花了。杜甫嘆道:“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不久朋友死了,蜀中戰亂不止,杜甫又開始了四處漂流的生活。

【風吹雨打】成語接龍:

風吹雨打→打躬作揖→揖盜開門→門單戶薄→薄唇輕言→言近指遠→遠溯博索→索隱行怪→怪誕詭奇→奇珍異寶→寶馬香車→車無退表→表里相依→依丱附木→木頭木腦→腦滿腸肥→肥遁鳴高→高掌遠跖→跖犬噬堯→堯年舜日→日日夜夜→夜靜更闌→闌風長雨→雨打風吹→吹簫乞食→食方於前→前倨後卑→卑鄙無恥→恥居王后→後生小子→子曰詩云→雲集景從→從寬發落→落阱下石→石爛江枯→枯楊生華→華冠麗服→服低做小→小恩小惠→惠子知我→我負子戴→戴雞佩豚→豚蹄穰田→田父之獲→獲雋公車→車軌共文→文恬武嬉→嬉笑怒罵→罵天扯地→地動山摧→摧枯振朽→朽木死灰→灰心喪氣→氣沖斗牛→牛衣歲月→月黑風高→高山仰之→之死靡二→二缶鐘惑→惑世盜名→名垂萬古→古今中外→外寬內明→明目張胆→膽壯心雄→雄飛雌伏→伏地聖人→人急計生→生榮死哀→哀矜懲創→創劇痛深→深根固本→本固邦寧→寧缺毋濫→濫竽充數→數黑論黃→黃髮兒齒→齒如編貝→貝闕珠宮→宮車晏駕

馮反珏 發表於 2025-7-28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杜詩"風吹雨打"之境遇美學與精神品格】

杜甫【三絕句】中"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二句,以"風吹雨打"意象構築起唐代士人面對時代苦難的典型精神圖景。此語既具草木零落的自然實相,又蘊藏詩人對生命韌性的深刻體悟,其美學價值與思想內涵值得深入闡發。

一、語象源流與詩學建構
"風吹雨打"語本【詩經】"風雨如晦"的比興傳統,至杜甫始凝練為固定意象組合。考其【三絕句】創作背景,正值嚴武病逝後成都幕府瓦解之際,楸花遭風雨摧折之景,實為詩人飽經戰亂、摯友凋零的雙重投射。這種將自然物候與人生境遇相熔鑄的手法,繼承【楚辭】"惟草木之零落兮"的象徵體系,又開創性地以白話式表達深化了現實關懷。

二、精神內核的三重維度
1. 苦難意識:在"安史之亂"的宏大敘事中,杜甫以"雨打風吹"微觀具象,記錄時代碾壓下個體的生存困境。其【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更將此種體驗推向極致,風雨意象成為社會崩壞的病理切片。
2. 抗爭哲學:"可忍醒時"四字尤見精神張力,與【春望】"感時花濺淚"的悲憫不同,此句展現清醒承受苦難的意志力,近於孟子"動心忍性"的修養境界。
3. 超越智慧:醉眼觀花的審美距離,暗合莊子"物物而不物於物"的處世哲學。這種以藝術化解現實痛苦的智慧,在宋代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中得到迴響。

三、成語演變的文脈傳承
後世對"風吹雨打"的化用呈現兩條路徑: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側重生命韌勁
陸游【卜算子】"已是黃昏獨自愁"突出孤絕體驗
至現代漢語中,其語義從自然描寫擴展至人生磨礪的普遍象徵,這種語義增殖正源於杜詩強大的隱喻生成能力。

杜甫以"風雨"為鏡,照見士人在歷史暴風雨中的精神姿態。其價值不僅在於記錄盛唐崩解的文化記憶,更在於確立了中國文人面對逆境時"哀而不傷"的美學範式。今日重讀此語,猶見那株倔強挺立的楸樹——在時代的風雨里,用詩行刻下生命的年輪。

(全文798字)
朱卯 發表於 2025-7-29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杜詩"風吹雨打"之境與士人精神淬鍊】

杜甫【三絕句】"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二語,以摧折之花木喻人生際遇,其"風吹雨打"意象實具三重精神維度:

一、物理之境與詩心觀照
楸樹遭風雨摧折乃自然現象,經杜甫審美轉化後,形成"物色—情感—哲理"的詩歌結構。唐人詠物詩常托物言志,此句以"醉里""醒時"對照,暗合【楚辭】"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象徵傳統。宋人黃鶴注云:"此公借花木自悼飄零",揭示出詩人將自然物象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二、歷史語境下的精神隱喻
此詩作於寶應元年(762),時值蜀中徐知道叛亂,杜甫避亂梓州。考【舊唐書·杜甫傳】"甫於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可知詩人對草木榮枯特有敏感。"風吹雨打"實為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的縮影,清人浦起龍【讀杜心解】謂"亂離人語,字字椎心",正指此種將個人命運與時代苦難相熔鑄的創作特徵。

三、士大夫的精神淬鍊
"可忍"二字尤見儒家剛毅品格。【孟子·告子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章,與杜詩此句形成精神呼應。宋代理學家尤重此聯,朱熹【晦庵詩話】稱其"得【小雅】怨誹而不亂之旨"。後世以"風吹雨打"喻人生考驗,實源於杜甫對"窮而後工"創作理論的實踐。

要之,杜詩"風吹雨打"非徒狀物寫景,實為士人精神史之隱喻。從屈原"哀眾芳之蕪穢"到杜甫此句,形成中國文學以自然喻人生的抒情傳統。明人王嗣奭【杜臆】評此詩"憂患之言,偏出以曠達",正道出杜詩化苦難為詩意的美學特質。今人用此成語,當知其承載的不僅是自然現象的描述,更是千年士人面對困境時的精神姿態。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