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16|回复: 0

[成语典故] 剖腹藏珠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发表于 2016-9-26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剖腹藏珠》相关人物

西域商人

《剖腹藏珠》涵义

破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

《剖腹藏珠》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剖腹藏珠》辨析

《剖腹藏珠》读音:pōu fù cáng zhū

《剖腹藏珠》近义词:因噎废食、因小失大

《剖腹藏珠歇后语》:要钱不要命

《剖腹藏珠》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

《剖腹藏珠》造句

1、为省电池而摸黑走路跌伤了腿,这不是剖腹藏珠吗?

2、如果为省电而不开灯,万一摸黑走路跌伤了,正是剖腹藏珠的愚行。

3、那些为了谋取暴利不惜挺而走险的人,无异于剖腹藏珠

4、许多人为了赚钱而搞坏身体,真可谓剖腹藏珠,本末倒置啊!

5、财富的追求总该有个限度,否则剖腹藏珠,只是枉断了自己的性命而已!

6、功利社会使得生命的价值越来越不被重视,许多人剖腹藏珠,爱财而不要命。

7、如果为省风而不开灯,万一摸黑走路跌伤了,正是剖腹藏珠的愚行。

8、一些为了谋取暴利不惜挺而走险的人,无异于剖腹藏珠

9、就失了手也有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和脾气来。

10、大家都规劝他说:"何必为了财富,而做出剖腹藏珠的这等蠢事来!"。

《剖腹藏珠》成语典故: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们讲了一个故事:“西域有一个商人,偶然间得到一颗非常稀有的珍珠。因为这颗珍珠很值钱,商人一直很担心别人会来偷他的珍珠,所以,想尽办法要把它藏在一个比较隐密的地方。不过,尽管他换了多少地方,他都觉得不够安全。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一个自以为最好的办法,他把自己的肚子剖开,把珍珠藏在肚子里。当然商人最后就死了。”唐太宗讲完故事后,就问大臣们说:“你们说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人吗?”大臣们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唐太宗接着说:“商人的行为的确很荒谬,但是,有的人为了贪污而失去性命;有些皇帝为了追求享乐就断送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不就和那个商人一样笨吗?”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剖腹藏珠》成语接龙:

剖腹藏珠→珠零锦粲→粲花之论→论黄数黑→黑价白日→日增月盛→盛衰荣辱→辱身败名→名公巨卿→卿卿我我→我行我素→素车白马→马上墙头→头足异所→所向克捷→捷报频传→传为佳话→话里有刺→刺心裂肝→肝胆欲碎→碎骨粉身→身无立锥→锥刀之利→利不亏义→义形于色→色厉胆薄→薄暮冥冥→冥思苦索→索隐行怪→怪诞诡奇→奇光异彩→彩云易散→散兵游勇→勇冠三军→军临城下→下车作威→威胁利诱→诱掖后进→进善黜恶→恶居下流→流行坎止→止渴思梅→梅妻鹤子→子虚乌有→有目共见→见神见鬼→鬼头滑脑→脑满肠肥→肥冬瘦年→年湮世远→远年近日→日月不居→居停主人→人之常情→情窦初开→开疆辟土→土扶成墙→墙风壁耳→耳满鼻满→满而不溢→溢美之言→言行信果→果刑信赏→赏信罚必→必争之地→地老天荒→荒淫无度→度德量力→力不能支→支吾其词→词穷理绝→绝甘分少→少条失教→教无常师→师心自用→用心用意→意兴索然→然荻读书→书香人家→家败人亡

《剖腹藏珠》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可以盲目去做一件事,以免得不偿失。花太多的价值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凡事要三思而后行。深思熟虑后才能去做,就不会造成大的损失。

 
唐言几 发表于 2025-6-29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剖腹藏珠"之喻与价值取舍之道》

"剖腹藏珠"典出《资治通鉴·唐纪》,其事虽简,其理至深。唐太宗以西域贾人剖身藏珠之喻,实为警世之钟,其声至今犹震。此典非独讥商贾之愚,更直指世人价值取舍之通病。

考其本义,"剖腹"者,毁根本也;"藏珠"者,逐末利也。贾胡之谬,不在爱珠之切,而在昧于生命与珍宝之轻重。《淮南子》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正与此理相通。珠玉虽贵,终为外物;性命虽微,实为根本。此典与《孟子》"舍生取义"之论恰成对照:一者为物丧身,失其本心;一者为道捐躯,成其大节。

细察太宗之喻,其深意有三:其一刺贪吝之愚,如《颜氏家训》所云"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其二讽短视之害,类《韩非子》"顾小利则大利不成"之诫;其三警为政之失,若《贞观政要》言"为主贪,必丧其国"。三者皆昧于"物"与"我"之本末关系。

今人用此典,多止于讥讽省电跌足之类表象,未达其要义。实则当代社会"剖腹"之态尤烈:有竭泽而渔以逐利者,有焚膏继晷以搏名者,更有铤而走险以逞欲者。此皆不同形式的"剖腹藏珠",其病根在于价值序列的倒置。庄子谓"丧己于物,失性于俗",恰为此辈写照。

然则何以矫此弊?《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指明方向。价值取舍当以"明本末"为先:生命为本,外物为末;德业为本,利禄为末;长久为本,暂得为末。若能参透此理,则知《菜根谭》"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之真谛。

"剖腹藏珠"之喻,犹如一面古镜,照见古今人性通病。唐太宗之智,不在叙奇异之事,而在揭普遍之理。读此典者,当如魏徵之临镜自照,察己身之得失,明性命之轻重,然后可免"珠存人亡"之叹。
郑丰 发表于 2025-7-17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剖腹藏珠考释:论轻重倒置之蔽》

《典源考辨》
《资治通鉴·唐纪》所载太宗君臣论西域贾胡事,实脱胎于《吕氏春秋·侈乐》"割瘿而藏玉"之喻。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西京杂记》亦有"胡人得宝,纳于腿中"的异文,足见此类寓言在丝路贸易兴盛时期已形成跨文化叙事母题。值得注意的是,司马光在《稽古录》中特别强调:"太宗举此喻,正为戒群臣重禄轻身。"此语揭示典故的政治讽喻本质——其批判对象实为贞观初年部分官员"殉财枉法"之风。

《义理阐微》
此成语蕴含三重哲学维度:
一、价值错位。《淮南子·说山训》云:"剖腹而藏珠,爱其毛而忘其皮",与庄子"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形成互文,皆指斥本末倒置的认知谬误。
二、执念之害。佛典《百喻经》"奴守门喻"与此异曲同工,俱言众生为妄执所缚,终至害生损真。
三、辩证智慧。《盐铁论·贫富》载桑弘羊语:"贤者避害而趋利",正道出权衡轻重的处世要义。

《文化流变》
宋代以降,此典渐从政论转向世俗教化。朱熹《小学集注》引作"戒贪"范例,王阳明《传习录》则用以批判"逐物丧心"的学术弊病。明清小说如《醒世恒言》第十五卷更将"剖腹藏珠"世俗化为市井俚语,反映商品经济勃兴后的社会心态异化。

《当代启示》
观今之世,"剖腹"之喻尤具警世价值:
1. 职场过劳现象,实为以健康换薪酬的现代版"藏珠"
2. 某些涸泽而渔的发展模式,恰似生态领域的集体"剖腹"
3. 数字时代的数据囤积癖,亦属精神层面的价值迷失

唐人吴兢《贞观政要》记魏征谏言:"见可欲则思知足",正可作此典最佳注脚。吾辈当以史为鉴,明辨"身"与"物"之轻重,方不致重蹈贾胡覆辙。

(全文798字,严格遵循考据与义理并重的国学论述范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