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16|回復: 0

[文化觀點] 常被人问文化常识,以备不时之需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9-25 07: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佚名

常被人问文化常识,以备不时之需

常被人问文化常识,以备不时之需

【五谷】稻、黍、稷、麦、豆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六欲】眼(见欲,贪美色奇物)、耳(听欲,贪美音赞言)、鼻(香欲,贪香味)、舌(味欲,贪美食口快)、身(触欲,贪舒适享受)、意(意欲,贪声色、名利、恩爱)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川菜、湘菜、鲁菜、苏菜、浙菜、粤菜、闽菜、徽菜)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chē qú)、珍珠、玛瑙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磁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常被人问文化常识,以备不时之需

常被人问文化常识,以备不时之需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鹳雀楼(山西永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州)、陶然亭(北京)、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浙江杭州)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九江)、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登封)、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三皇】

第一种『三皇』指:盘古(天皇)、女娲(地皇)、伏羲(人皇);

第二种『三皇』指:羲皇(伏羲)、娲皇(女娲)、农皇(神农);

第三种『三皇』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

第四种『三皇』指:伏羲、神农、黄帝;

第五种『三皇』指:伏羲、神农、共工;

第六种『三皇』指:伏羲、神农、祝融。

【五帝】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②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④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⑤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天神,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常被问的三叠字:

三个金念 鑫(xīn)

三个水念 淼(miǎo)

三个火念 焱(yàn)

三个土念 垚(yáo)

三个牛念 犇(bēn)

三个手念 掱(pá)

三个目念 瞐(mò)

三个田念 畾(lěi)

三个马念 骉(biāo)

三个羊念 羴(shān)

三个犬念 猋(biāo)

三个鹿念 麤(cū)

三个鱼念 鱻(xiān)

三个贝念 赑(bì)

三个力念 劦(liè)

三个毛念 毳(cuì)

三个耳念 聶(niè)

三个车念 轟(hōng)

三个直念 矗(chù)

三个龙念 龘(dá)

三个原念 厵(yuán)

三个雷念 靐(bìng)

三个飞念 飝(fēi)

三个刀念 刕(lí)

三个又念 叒(ruò)

三个士念 壵(zhuàng)

三个小念 尛(mó)

三个子念 孨(zhuǎn)

三个止念 歮(sè)

三个风念 飍(xiū)

三个隼念 雥(zá)

三个吉念 嚞(zhé)

三个言念 譶(tà)

三个舌念 舙(qì)

三个香念 馫(xīn)

三个泉念 灥(xún)

三个心念 惢(suǒ)

三个白念 皛(xiǎo)

钱佟 發表於 2025-5-24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传统知识体系之纲目与当代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以"类聚群分"为认知特征,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纲目体系。观此帖所列诸项,实为传统知识体系之精髓,今试析其内在逻辑与文化价值。

一、生理与伦理的对应系统
"五脏六腑"之说源自《黄帝内经》,其与"五谷"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饮食养生观。《周礼·天官》载:"五谷养其五脏",稻养肺、黍养心、稷养脾、麦养肝、豆养肾,这种物性相感的思维模式,正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五常"(仁、义、礼、智、信)与"五脏"的配属关系,在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已有论述,形成身心合一的道德哲学。

二、社会关系的结构化表达
"五伦"体系出自《孟子·滕文公》,其以"父子有亲"为根基,构建起差序格局的社会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六礼"中的"乡饮酒礼"实为《仪礼》所载的基层治理制度,通过礼仪程序强化长幼尊卑秩序。而"八旗"制度虽为清代特有,但其"以旗统人"的编制方式,与周代"六军"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艺术审美的数理规范
"五音"宫商角徵羽,在《管子·地员篇》中已明确其数理关系,三分损益法的运用使五声音阶具有独特的和谐性。"五彩"体系源于《周礼·考工记》"画缋之事",青赤白黑黄对应五行,在敦煌壁画中可见其成熟运用。八大菜系实则形成于清代,其地域特征与《禹贡》九州风土记载一脉相承。

四、文化空间的象征建构
"五岳"制度定型于汉武帝时期,《史记·封禅书》详载其祭祀仪轨。值得注意的是,"三山"中的雁荡山实为道教"洞天福地"说的产物,与《云笈七签》所载三十六小洞天相呼应。"四大名楼"皆因诗文传世,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忧后乐"之思,正是儒家"庙堂江湖"观念的具象化。

当代传承之要义,在于理解这些知识体系背后的思维方法。如"九流"之说本出《汉书·艺文志》,其学术分类法仍可资鉴今日学科建设;"六艺"中的"御""射",实为古代君子"通五经贯六艺"的素质要求。建议研习者当以《四库全书总目》为门径,由类目入手,方能得传统知识体系之堂奥。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壬午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五月初三日亥時| 2025/5/29/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