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90|回覆: 0

[成語典故] 按兵不動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24 05: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按兵不動】相關人物

趙簡子(?-前476年),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領袖,原名趙鞅,又名志父,亦稱趙孟。【趙氏孤兒】中的孤兒趙武之孫。

【按兵不動】涵義

按:止住。使軍隊暫不行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

【按兵不動】出處

【荀子·王制】:“偃然按兵不動。”

【呂氏春秋·恃君覽】:“趙簡子按兵而不動。”

【按兵不動】辨析

【按兵不動】讀音:àn bīng bù dòng

【按兵不動】近義詞:按兵束甲

【按兵不動】反義詞:調兵遣將、聞風而動、傾巢出動

【按兵不動】用法:兼語式,作謂語、定語

【按兵不動】造句

1、反腐敗鬥爭已在各單位普遍展開,只有個別單位遲遲按兵不動

2、又聽得寨前炮響,史廣恭按兵不動,只等他人來,塌了陷坑山後伏兵齊起,接應捉人。

3、看見一團戰士處於敵人包圍之中,他卻按兵不動

4、如此高失敗率廣爲報導,難怪有經濟負擔的人按兵不動

5、奇怪的是戰爭的那天我們卻原地按兵不動。我們不能動彈?這就是這次戰爭的整個含意?除了監視敵人,我們別無他法。

6、我們先按兵不動再出兵攻打,讓他們措手不及。

7、在未聽到他們下一步行動計劃之前,她將按兵不動

8、對方似仍未察覺,我們先按兵不動,免得打草驚蛇。

9、在不了解敵軍的情況,即使火燒眉毛,我們仍然按兵不動,等待時機。

10、我們對水門事件的處理繼續犯拖延和按兵不動的老毛病。

【按兵不動】成語典故:

春秋末期,諸侯爭霸,弱肉強食,位於晉國東部的一個弱小國家——衛國,長期以來受著強大晉國的壓迫,苦不堪言。

這個時候衛國的國君——衛靈公,毅然投靠了與晉國同樣強大的齊國,締約結盟。這種做法令當時晉國的執政卿趙鞅十分惱怒,集結大軍準備討伐衛國,大軍出發前,趙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衛國,暗中調查衛國內部的情況,並約好在一個月後回來報告,可是,一個月,兩個月很快過去了,史默仍舊沒有消息,趙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麼意外情況,晉國內部也開始議論紛紛,史默已經被衛國殺害,不可能再回來了。況且衛國只不過是一個弱小的國家,不如乾脆出兵,一舉擊破,趙鞅否定了這種說法,他認爲衛國之所以敢背叛晉國投靠齊國,一定已經做好了十分充分的準備,貿然進攻,會使晉國損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聽消息回來之前,決不能草率採取行動。

就這樣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終於回來了。趙鞅問他:“爲什麼耽擱這麼長的時間呢。史默答道,經過六個月的觀察,衛靈公很有才幹,國內賢臣很多,人民擁戴,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如果我們要依靠武力使衛國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經過這半年來,還是尋找不到衛國的弱點,所以我只好回來了。趙鞅聽後,同意史默的看法,暫時打消了攻打衛國的念頭,按兵不動,等待時機。

【按兵不動】成語接龍:

按兵不動→動地驚天→天命攸歸→歸奇顧怪→怪誕詭奇→奇裝異服→服牛乘馬→馬放南山→山棲谷隱→隱約其辭→辭嚴誼正→正言厲顏→顏丹鬢綠→綠暗紅稀→稀世之寶→寶刀不老→老樞能解→解民倒懸→懸崖撒手→手零腳碎→碎心裂膽→膽小如鼠→鼠穴尋羊→羊腸九曲→曲盡奇妙→妙筆生花→花團錦簇→簇錦團花→花花綠綠→綠水青山→山鳴谷應→應有盡有→有機可乘→乘虛蹈隙→隙穴之窺→窺牖小兒→兒女夫妻→妻兒老小→小子後生→生榮沒哀→哀梨蒸食→食不充口→口口聲聲→聲氣相求→求賢若渴→渴而掘井→井中視星→星霜屢移→移國動眾→眾心如城→城下之辱→辱身敗名→名山勝水→水月觀音→音信杳無→無與爲比→比肩皆是→是非曲直→直入公堂→堂皇正大→大發議論→論黃數白→白魚登舟→舟水之喻→喻之以理→理不忘亂→亂七八糟→糟糠之妻→妻榮夫貴→貴極人臣→臣門如市→市無二價→價等連城→城門魚殃→殃及池魚→魚肉鄉里→裡應外合→合眼摸象→象箸玉杯→杯水輿薪

 
熊出沒了 發表於 2025-7-28 0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按兵不動"的戰略智慧與當代啟示】
(文/國學研習者)

"按兵不動"一典,源自春秋晉國趙簡子(趙鞅)伐衛之謀,【呂氏春秋·恃君覽】所載"趙簡子按兵而不動"一事,實爲中華兵學"慎戰"思想的典型體現。今就這一典故的戰略內涵與當代價值略陳管見。

一、典出之本:趙簡子的戰略定力
公元前5世紀,衛靈公背晉聯齊,晉卿趙鞅本欲即刻征討,卻因史默使衛未歸而暫緩出兵。此舉非怯戰也,乃深諳"知彼知己"之要義。【孫子兵法·謀攻篇】云"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趙鞅寧受朝野非議亦堅持待察,正是對"多算勝,少算不勝"的實踐。其按兵兩月余的忍耐,終得史默回報:衛已"舉賢任能,民附君固",遂罷兵息戰,避免了一場必敗之役。此中可見,真正的戰略家往往以靜制動,以"不戰"爲"戰"之上策。

二、兵道延伸:動靜之機的哲學
【周易·艮卦】彖辭言"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與"按兵不動"互爲表里。趙鞅之智在於:
1. 察勢:弱衛敢叛強晉,必有非常之備;
2. 待時:情報未明則風險不可控;
3. 制怒:不因君主顏面而輕啟戰端。
此三重考量,恰合【荀子·王制】"偃然按兵不動"的深意——"偃然"者,非消極懈怠,而是從容鎮定的戰略姿態。反觀今日商業競爭、外交博弈,"不妄動"往往比"盲動"更具殺傷力。

三、當代鏡鑒:超越軍事的行動智慧
觀今之世,"按兵不動"已演化爲普適方法論:
管理學:企業面對市場突變時,需區分"戰略忍耐"與"消極觀望";
危機處理:2010年豐田汽車"剎車門"事件中,日方在調查期間暫停部分銷售,恰是現代版"按兵待察";
個人發展:蘇軾【留侯論】稱"卒然臨之而不驚",正與趙鞅之定力遙相呼應。

然須警惕者,是混淆"按兵不動"與"不作爲"。【吳子·論將】強調"見可而進,知難而退",今人當學趙簡子之"止於當止",更當效其"動於當動"。蓋因真正的靜默,從來都是最凌厲的進攻準備。

(全文798字)

附註:
本文考據主要依據【呂氏春秋】【左傳】【孫子兵法】等典籍,結合現代管理案例,以彰古典智慧之生生不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