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84|回復: 0

[成语典故] 按兵不动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24 05: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按兵不动〗相关人物

赵简子(?-前476年),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

〖按兵不动〗涵义

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按兵不动〗出处

〖荀子·王制〗:“偃然按兵不动。”

〖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按兵不动〗辨析

〖按兵不动〗读音:àn bīng bù dòng

〖按兵不动〗近义词:按兵束甲

〖按兵不动〗反义词:调兵遣将、闻风而动、倾巢出动

〖按兵不动〗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

〖按兵不动〗造句

1、反腐败斗争已在各单位普遍展开,只有个别单位迟迟按兵不动

2、又听得寨前炮响,史广恭按兵不动,只等他人来,塌了陷坑山后伏兵齐起,接应捉人。

3、看见一团战士处于敌人包围之中,他却按兵不动

4、如此高失败率广为报道,难怪有经济负担的人按兵不动

5、奇怪的是战争的那天我们却原地按兵不动。我们不能动弹?这就是这次战争的整个含意?除了监视敌人,我们别无他法。

6、我们先按兵不动再出兵攻打,让他们措手不及。

7、在未听到他们下一步行动计划之前,她将按兵不动

8、对方似仍未察觉,我们先按兵不动,免得打草惊蛇。

9、在不了解敌军的情况,即使火烧眉毛,我们仍然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10、我们对水门事件的处理继续犯拖延和按兵不动的老毛病。

〖按兵不动〗成语典故: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

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大军出发前,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况,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可能再回来了。况且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叛晋国投靠齐国,一定已经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听消息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

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史默答道,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经过这半年来,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我只好回来了。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按兵不动〗成语接龙:

按兵不动→动地惊天→天命攸归→归奇顾怪→怪诞诡奇→奇装异服→服牛乘马→马放南山→山栖谷隐→隐约其辞→辞严谊正→正言厉颜→颜丹鬓緑→緑暗红稀→稀世之宝→宝刀不老→老枢能解→解民倒悬→悬崖撒手→手零脚碎→碎心裂胆→胆小如鼠→鼠穴寻羊→羊肠九曲→曲尽奇妙→妙笔生花→花团锦簇→簇锦团花→花花绿绿→绿水青山→山鸣谷应→应有尽有→有机可乘→乘虚蹈隙→隙穴之窥→窥牖小儿→儿女夫妻→妻儿老小→小子后生→生荣没哀→哀梨蒸食→食不充口→口口声声→声气相求→求贤若渴→渴而掘井→井中视星→星霜屡移→移国动众→众心如城→城下之辱→辱身败名→名山胜水→水月观音→音信杳无→无与为比→比肩皆是→是非曲直→直入公堂→堂皇正大→大发议论→论黄数白→白鱼登舟→舟水之喻→喻之以理→理不忘乱→乱七八糟→糟糠之妻→妻荣夫贵→贵极人臣→臣门如市→市无二价→价等连城→城门鱼殃→殃及池鱼→鱼肉乡里→里应外合→合眼摸象→象箸玉杯→杯水舆薪

 
熊出没了 發表於 2025-7-28 0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按兵不动"的战略智慧与当代启示》
(文/国学研习者)

"按兵不动"一典,源自春秋晋国赵简子(赵鞅)伐卫之谋,《吕氏春秋·恃君览》所载"赵简子按兵而不动"一事,实为中华兵学"慎战"思想的典型体现。今就这一典故的战略内涵与当代价值略陈管见。

一、典出之本:赵简子的战略定力
公元前5世纪,卫灵公背晋联齐,晋卿赵鞅本欲即刻征讨,却因史默使卫未归而暂缓出兵。此举非怯战也,乃深谙"知彼知己"之要义。《孙子兵法·谋攻篇》云"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赵鞅宁受朝野非议亦坚持待察,正是对"多算胜,少算不胜"的实践。其按兵两月余的忍耐,终得史默回报:卫已"举贤任能,民附君固",遂罢兵息战,避免了一场必败之役。此中可见,真正的战略家往往以静制动,以"不战"为"战"之上策。

二、兵道延伸:动静之机的哲学
《周易·艮卦》彖辞言"时止则止,时行则行",与"按兵不动"互为表里。赵鞅之智在于:
1. 察势:弱卫敢叛强晋,必有非常之备;
2. 待时:情报未明则风险不可控;
3. 制怒:不因君主颜面而轻启战端。
此三重考量,恰合《荀子·王制》"偃然按兵不动"的深意——"偃然"者,非消极懈怠,而是从容镇定的战略姿态。反观今日商业竞争、外交博弈,"不妄动"往往比"盲动"更具杀伤力。

三、当代镜鉴:超越军事的行动智慧
观今之世,"按兵不动"已演化为普适方法论:
管理学:企业面对市场突变时,需区分"战略忍耐"与"消极观望";
危机处理:2010年丰田汽车"刹车门"事件中,日方在调查期间暂停部分销售,恰是现代版"按兵待察";
个人发展:苏轼《留侯论》称"卒然临之而不惊",正与赵鞅之定力遥相呼应。

然须警惕者,是混淆"按兵不动"与"不作为"。《吴子·论将》强调"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今人当学赵简子之"止于当止",更当效其"动于当动"。盖因真正的静默,从来都是最凌厉的进攻准备。

(全文798字)

附注:
本文考据主要依据《吕氏春秋》《左传》《孙子兵法》等典籍,结合现代管理案例,以彰古典智慧之生生不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