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02|回覆: 2

[成語典故] 大公無私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24 05: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公無私】相關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祁奚(前620(壬申年)--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黃羊,春秋時晉國人。前572年,晉悼公即位,祁奚被任為中軍尉。

【大公無私】涵義

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大公無私】出處

漢·馬融【忠經·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無私。”

【大公無私】辨析

【大公無私】讀音:dà gōng wú sī

【大公無私】近義詞:捨生取義、公而忘私、光明磊落、鐵面無情、堂堂正正、光明正大、鐵面無私、廉潔奉公、毀家紓難、大公至正、為國捐軀、公耳忘私、公事公辦、捨己為人

【大公無私】反義詞:假公濟私、徇私舞弊、徇情枉法、損人利己、急公好義、自私自利

【大公無私】用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狀語;用於歌頌人的品德

【大公無私】造句

1、道德防線不能破,否則肯定惹大禍;廉政勤政是本分,大公無私顯精神。

2、老張是個大公無私的人,得道多助,大家都支持他當廠長。

3、在人世間,要幸福只有一條路。不是懷着大公無私的良心,便是完全不懷良心。

4、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這種人醉心於一種事業的大公無私的發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質利益。居里夫人

5、我們要做大公無私的人,不應該做那種損人利己的事。

6、我們都應該學習雷鋒大公無私的精神。

7、她父親是一個克己奉公大公無私的好幹部。

8、包青天是一個大公無私清正廉明的好官。

9、也許我們沒有雷鋒的大公無私,沒有消防員的使命職責,但我們可以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別人。

10、我們一定要學習革命前輩那種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作風。

【大公無私】成語典故: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縣長,你看,應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平公驚奇地又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麼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在朝廷里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麼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閒話嗎?”祁黃羊說:“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並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讚祁黃羊。孔子說:“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

【大公無私】成語接龍:

大公無私→私心雜念→念茲在茲→茲事體大→大失所望→望而生畏→畏天恤民→民不堪命→命在朝夕→夕陽西下→下筆千言→言不及義→義無反顧→顧影慚形→形枉影曲→曲突移薪→薪盡火傳→傳道受業→業峻鴻績→績學之士→士飽馬騰→騰空而起→起根發由→由來已久→久安長治→治國安邦→邦家之光→光前啟後→後來居上→上雨旁風→風流雲散→散陣投巢→巢林一枝→枝附葉從→從長商議→議事日程→程朱之學→學富才高→高官極品→品學兼優→優遊自若→若卵投石→石爛江枯→枯魚涸轍→轍亂旗靡→靡所適從→從俗就簡→簡墨尊俎→俎樽折衝→衝風破浪→浪蘂浮花→花遮柳掩→掩口而笑→笑不可支→支分節解→解衣包火→火燭小心→心心念念→念念不忘→忘形之契→契若金蘭→蘭質蕙心→心殞膽落→落花無言→言中事隱→隱約其詞→詞嚴義正→正正氣氣→氣誼相投→投袂而起→起早掛晚→晚食當肉→肉眼惠眉→眉語目笑→笑容滿面→面譽背毀→毀方瓦合→合衷共濟→濟貧拔苦→苦心孤詣

 
熊委 發表於 2025-7-22 1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大公無私"的聖賢境界與當代價值】

"大公無私"作為中華倫理的核心範疇,其思想淵源可追溯至三代之治。【尚書·洪範】言"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已初具大公之義。孔子承三代遺風,立"仁"為宗,其"克己復禮"之說,實乃大公精神之哲學根基。祁奚"外舉不避仇"的典故,則將此理念具象為政治實踐,成為後世典範。

考其本義,"大公"非謂泯滅私慾,實乃"以公理正私情"的修養功夫。馬融【忠經】"至公無私"之說,深得儒家"絜矩之道"精義。朱熹釋曰:"公者,心之平也;私者,心之偏也。"此中辯證關係,恰如【禮記·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想境界,既是對個體的道德要求,更是對社會正義的期許。

觀其現代轉型,當注意三重維度:其一,於個人修養,當效法顏回"不遷怒,不貳過"的克己功夫;其二,在公共領域,需秉持"義利之辨"的儒家準則;其三,對社會治理,應取法【周禮】"以八統詔王馭萬民"的統籌智慧。今人常誤解"無私"為否定合理權益,實則如王陽明所言"心即理",真正的公心必包含對個體價值的尊重。

祁黃羊薦仇之舉,非特表現其胸襟,更深蘊"舉直錯諸枉"的政治智慧。這種"唯才是舉"的用人原則,在當代組織管理中仍具啟示意義。然需警醒者,是避免將道德理想異化為道德綁架。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正道出公私之間的中道平衡。

當代踐行此德,不必盡效古人辭官讓爵之舉,而貴在"行己有恥"的底線堅守。范仲淹"先憂後樂"的胸懷,顧炎武"天下興亡"的擔當,皆可轉化為今日的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若人人能在各自領域"盡己之謂忠",便是對"大公無私"最好的時代詮釋。
medest 發表於 2025-8-1 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大公無私"的聖賢境界與實踐智慧】

"大公無私"作為中華倫理的核心命題,其思想淵源可追溯至三代之治。【尚書·洪範】言"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已初具大公之旨。孔子承三代遺風,在【論語·堯曰】中明確提出"公則說"的治國理念,將"克己復禮"的修身工夫與"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相貫通。祁奚"外舉不避仇"的典故,正是這種精神在春秋時期的生動實踐。

考"大公"之義,實含三重境界:其一為"天道之公",【周易·繫辭】"干以易知,坤以簡能"揭示天地運行的無私本性;其二為"政道之公",管子"任公而不任私"的治國原則;其三為"心性之公",孟子"盡心知性"的修養功夫。此三者構成"大公無私"的完整哲學體系。

馬融【忠經】以"至公無私"釋"忠",實開漢儒倫理新詮。值得注意的是,此"無私"非謂消滅個體,而是【中庸】所謂"致中和"的辯證統一。程頤言"公則一,私則萬殊",正是闡明大公境界中個體與整體的和諧關係。這種思想在祁奚薦賢、包拯斷案等歷史典故中得到完美詮釋。

今人踐行此道,當知"大公"非抽象教條。王陽明【傳習錄】云"在事上磨練",提示我們:公務員的廉潔奉公、教師的誨人不倦、商家的誠信經營,皆是"大公"精神的現代轉化。居里夫人獻身科研的事跡,恰是這種精神跨越時空的共鳴。

反思當下社會,"私慾膨脹"確成痼疾。然【大學】"絜矩之道"啟示我們:重建大公意識,需從"明明德"做起。每個公民若能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底線,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為追求,則大公精神自可蔚然成風。此非虛言,觀雷鋒事跡、焦裕祿精神,可知大公之道歷久彌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