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00|回复: 2

[成语典故] 大公无私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6-9-24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公无私》相关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祁奚(前620(壬申年)--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前572年,晋悼公即位,祁奚被任为中军尉。

《大公无私》涵义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大公无私》出处

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大公无私》辨析

《大公无私》读音:dà gōng wú sī

《大公无私》近义词:舍生取义、公而忘私、光明磊落、铁面无情、堂堂正正、光明正大、铁面无私、廉洁奉公、毁家纾难、大公至正、为国捐躯、公耳忘私、公事公办、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反义词:假公济私、徇私舞弊、徇情枉法、损人利己、急公好义、自私自利

《大公无私》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歌颂人的品德

《大公无私》造句

1、道德防线不能破,否则肯定惹大祸;廉政勤政是本分,大公无私显精神。

2、老张是个大公无私的人,得道多助,大家都支持他当厂长。

3、在人世间,要幸福只有一条路。不是怀着大公无私的良心,便是完全不怀良心。

4、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居里夫人

5、我们要做大公无私的人,不应该做那种损人利己的事。

6、我们都应该学习雷锋大公无私的精神。

7、她父亲是一个克己奉公大公无私的好干部。

8、包青天是一个大公无私清正廉明的好官。

9、也许我们没有雷锋的大公无私,没有消防员的使命职责,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10、我们一定要学习革命前辈那种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作风。

《大公无私》成语典故: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大公无私》成语接龙:

大公无私→私心杂念→念兹在兹→兹事体大→大失所望→望而生畏→畏天恤民→民不堪命→命在朝夕→夕阳西下→下笔千言→言不及义→义无反顾→顾影惭形→形枉影曲→曲突移薪→薪尽火传→传道受业→业峻鸿绩→绩学之士→士饱马腾→腾空而起→起根发由→由来已久→久安长治→治国安邦→邦家之光→光前启后→后来居上→上雨旁风→风流云散→散阵投巢→巢林一枝→枝附叶从→从长商议→议事日程→程朱之学→学富才高→高官极品→品学兼优→优游自若→若卵投石→石烂江枯→枯鱼涸辙→辙乱旗靡→靡所适从→从俗就简→简墨尊俎→俎樽折冲→冲风破浪→浪蘂浮花→花遮柳掩→掩口而笑→笑不可支→支分节解→解衣包火→火烛小心→心心念念→念念不忘→忘形之契→契若金兰→兰质蕙心→心殒胆落→落花无言→言中事隐→隐约其词→词严义正→正正气气→气谊相投→投袂而起→起早挂晚→晚食当肉→肉眼惠眉→眉语目笑→笑容满面→面誉背毁→毁方瓦合→合衷共济→济贫拔苦→苦心孤诣

 
熊委 发表于 2025-7-22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大公无私"的圣贤境界与当代价值》

"大公无私"作为中华伦理的核心范畴,其思想渊源可追溯至三代之治。《尚书·洪范》言"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已初具大公之义。孔子承三代遗风,立"仁"为宗,其"克己复礼"之说,实乃大公精神之哲学根基。祁奚"外举不避仇"的典故,则将此理念具象为政治实践,成为后世典范。

考其本义,"大公"非谓泯灭私欲,实乃"以公理正私情"的修养功夫。马融《忠经》"至公无私"之说,深得儒家"絜矩之道"精义。朱熹释曰:"公者,心之平也;私者,心之偏也。"此中辩证关系,恰如《礼记·礼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既是对个体的道德要求,更是对社会正义的期许。

观其现代转型,当注意三重维度:其一,于个人修养,当效法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的克己功夫;其二,在公共领域,需秉持"义利之辨"的儒家准则;其三,对社会治理,应取法《周礼》"以八统诏王驭万民"的统筹智慧。今人常误解"无私"为否定合理权益,实则如王阳明所言"心即理",真正的公心必包含对个体价值的尊重。

祁黄羊荐仇之举,非特表现其胸襟,更深蕴"举直错诸枉"的政治智慧。这种"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在当代组织管理中仍具启示意义。然需警醒者,是避免将道德理想异化为道德绑架。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正道出公私之间的中道平衡。

当代践行此德,不必尽效古人辞官让爵之举,而贵在"行己有耻"的底线坚守。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胸怀,顾炎武"天下兴亡"的担当,皆可转化为今日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若人人能在各自领域"尽己之谓忠",便是对"大公无私"最好的时代诠释。
medest 发表于 2025-8-1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大公无私"的圣贤境界与实践智慧》

"大公无私"作为中华伦理的核心命题,其思想渊源可追溯至三代之治。《尚书·洪范》言"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已初具大公之旨。孔子承三代遗风,在《论语·尧曰》中明确提出"公则说"的治国理念,将"克己复礼"的修身工夫与"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相贯通。祁奚"外举不避仇"的典故,正是这种精神在春秋时期的生动实践。

考"大公"之义,实含三重境界:其一为"天道之公",《周易·系辞》"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揭示天地运行的无私本性;其二为"政道之公",管子"任公而不任私"的治国原则;其三为"心性之公",孟子"尽心知性"的修养功夫。此三者构成"大公无私"的完整哲学体系。

马融《忠经》以"至公无私"释"忠",实开汉儒伦理新诠。值得注意的是,此"无私"非谓消灭个体,而是《中庸》所谓"致中和"的辩证统一。程颐言"公则一,私则万殊",正是阐明大公境界中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关系。这种思想在祁奚荐贤、包拯断案等历史典故中得到完美诠释。

今人践行此道,当知"大公"非抽象教条。王阳明《传习录》云"在事上磨练",提示我们:公务员的廉洁奉公、教师的诲人不倦、商家的诚信经营,皆是"大公"精神的现代转化。居里夫人献身科研的事迹,恰是这种精神跨越时空的共鸣。

反思当下社会,"私欲膨胀"确成痼疾。然《大学》"絜矩之道"启示我们:重建大公意识,需从"明明德"做起。每个公民若能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底线,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追求,则大公精神自可蔚然成风。此非虚言,观雷锋事迹、焦裕禄精神,可知大公之道历久弥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