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49|回覆: 1

[成語典故] 急功近利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9-21 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急功近利】相關人物

董仲舒(前179——前104),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譽為公羊大師、儒家大儒。

【急功近利】涵義

功:成功;近:眼前的。急於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急功近利】出處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急功近利】辨析

【急功近利】讀音:jí gōng jìn lì

【急功近利】近義詞: 貪功求名、急於求成、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鼠目寸光

【急功近利】反義詞:深謀遠慮、高瞻遠矚

【急功近利】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分句;

【急功近利】造句

1、做遠景規劃與做回顧同樣重要,不切實際的臆想和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致命的。

2、搞學術研究需要刻苦鑽研,長期努力,急功近利是不行的。

3、藝術界眼下急功近利,物質至上的局面用教育來改變是不可能的,可以給予抵制的方式:沉默,緩慢,獨處。

4、不急功近利,不三心二意,不沉溺玩股。

5、這個人眼光短淺,急功近利,不能成大事。

6、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堅定不移地奠定基礎創造條件,自會有妙手偶得的樂趣。

7、作決策以人為本當戒急功近利,干工作求真務實應求有口皆碑。

8、經濟改革不能採取急功近利的措施。

9、因此,便熱衷於搞急功近利的表面文章,熱熱鬧鬧的形式主義,舍本求末的"單項冒尖"。

【急功近利】成語典故:

董仲舒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漢景帝時為博士官,以通曉【公羊春秋】聞名於世。他專心治學,三年不到花園遊玩,很負盛名,當時的士人都以師禮尊奉他。

在漢武帝時期,因朝廷長期對外用兵和統治者的窮奢極欲,賦役日益苛重,致使百姓怨聲載道,封建統治集團內部孕育着嚴重危機。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董仲舒也被派遣到諸侯王那裡擔任了國相之職。但是沒過多久,董仲舒卻因才遭妒,備受其他官員的排擠,後因提出“災亂說”而被人誣陷有顛覆國家的意圖,差點被處死。漢武帝念及舊情,親自出面赦免了他。後來,漢武帝聽從丞相公孫弘的一間,將其派往膠西。讓他做了膠西王國相。

公孫弘與董仲舒同為儒學經師。公孫弘擅長逢迎附和,深得漢武帝的器重,被任命為丞相。董仲舒卻時常不識時務,正言直諫,漢武帝對他恨頭疼,所以敬而遠之。公孫弘一直以來都嫉妒董仲舒的才華,這次,他找到了機會,希望可以一舉剷除董仲舒。舉薦,也是有計劃的謀殺。

膠西王是漢武帝的兄長,依仗自己是漢室宗親,有恃無恐,驕橫暴戾。之前,朝廷派去的國相統統被他以各種罪名斬殺,無一倖免。幸運的是,因為董仲舒的聲名與才學,膠西王不但沒有殺他,反而十分敬重他。有一次,膠西王對董仲舒說:“勾踐的賢明,加上范蠡(lí)、文種的才能,我認為這是越國的‘三仁’,你怎麼看待這三仁呢?當初齊桓公有問題請教管仲,我的疑慮就由先生解決了。”董仲舒回答說:“我才疏學淺,沒能力決斷大王的疑慮。雖然如此,大王向我提問,我不能不盡我所知回答。

我聽說,過去魯國國君問柳下惠:‘我想攻打齊國,你看怎麼樣?’柳下惠回答說:‘不行。’他退下來滿臉憂愁地說:‘我聽說,陰謀侵略鄰國的,不會向仁愛者討教,這次國君為什麼問我呢?’可見,柳下惠連被問都覺得羞恥,更別說參與討伐齊國了!由此看來,越國本來就沒有一個‘仁’,哪來的‘三仁’?所謂仁人,是‘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端正自己奉行的道義而不謀求眼前的小利,修養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急於取得成果)的仁。致力於以德教化民眾而使社會風氣大變,才是仁的最高境界,堯、舜、禹就是榜樣!”

【急功近利】成語接龍:

急功近利→利深禍速→速戰速決→決勝廟堂→堂堂正正→正直無邪→邪魔怪道→道殣相屬→屬毛離里→里外夾攻→攻瑕索垢→垢面蓬頭→頭足異處→處之泰然→然糠自照→照章辦事→事款則圓→圓木警枕→枕穩衾溫→溫席扇枕→枕石寢繩→繩鋸木斷→斷無此理→理屈詞窮→窮途之哭→哭哭啼啼→啼天哭地→地覆天翻→翻來覆去→去本趨末→末路窮途→途窮日暮→暮夜懷金→金匱石室→室徒四壁→壁間蛇影→影只形單→單刀赴會→會道能說→說今道古→古是今非→非昔是今→今夕何夕→夕惕朝干→乾乾翼翼→翼翼飛鸞→鸞翱鳳翥→翥鳳翔鸞→鸞膠鳳絲→絲分縷解→解甲休兵→兵貴先聲→聲吞氣忍→忍垢偷生→生榮死哀→哀感天地→地廣人稀→稀世之寶→寶刀不老→老成練達→達觀知命→命世之才→才子佳人→人世滄桑→桑弧蓬矢→矢石之難→難進易退→退有後言→言多傷行→行若無事→事在蕭牆→牆上泥皮→皮里抽肉→肉眼惠眉→眉目傳情→情不自禁→禁中頗牧→牧豬奴戲→戲蝶游蜂→蜂攢蟻集

陳心華 發表於 2025-4-22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急功近利"之弊與董子"正其道"之旨】

董子【春秋繁露·對膠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一語,實為醫治時下浮躁病之良方。今觀"急功近利"四字,其病在"急"字,其害在"近"字,而董子"不急其功"之教,恰如暮鼓晨鐘,發人深省。

考"急功近利"之病源,實與三代以下功利思想泛濫相關。董仲舒生當漢武開邊興利之時,目睹"天下騷然,財賂衰耗而不贍"之狀,故在【天人三策】中力陳"正其誼不謀其利"之旨。其【春秋】學以"貴元重始"為要,強調"明其道不計其功",此中深意,非止於否定功利,實乃反對捨本逐末之短視。公羊家所謂"三世異辭"之說,正謂治國當有"所見世""所聞世""所傳聞世"之遠慮,豈可拘泥於眼前尺寸之功?

細繹董子"不急其功"之教,內含三重境界:其一為時序之辨,【春秋】記事"常事不書"而"變古則譏",警示變革當循漸進之理;其二為體用之別,其【玉杯】篇言"先質後文",猶如孔子"欲速則不達"之訓;其三為終始之序,【竹林】篇謂"舉之必以漸",恰與【周易】"漸卦"之義相通。董子為膠西相時,雖處諸侯驕奢之邦,仍堅持"正其道"之原則,此即孟子所謂"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之守道精神。

反觀今世"急功近利"諸相:或如學術研究中"唯論文數量"是圖,恰似桓寬【鹽鐵論】所譏"飾虛功執空文";或如經濟發展中"殺雞取卵"之舉,正應了【漢書】"爭錐刀之末"之喻;至若教育領域拔苗助長之弊,更違背了【學記】"學不躐等"的古訓。董子當年批評膠西王"好獵"過度,今日觀之,諸多短視行為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馳騁田獵"?

破解之道,當以董子"修其理"三字為圭臬。理者,天道人倫之常也。【春秋繁露·玉英】云:"智者見禍福遠,其知利害早。"真正的智慧在於建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時序觀,培養"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的整體觀,最終達到"仁者安仁"的境界。董子三年不窺園而成一代儒宗,司馬光十九年撰【資治通鑑】,皆證明"大器晚成"乃亙古不變之理。

今人重溫"急功近利"之誡,當知董子此言非僅針對膠西一王,實為萬世立法。若能以"正其道"為綱,以"修其理"為常,則何愁不能培育出【中庸】所謂"溥博淵泉"之氣象?學者當以此自警,治國者更當以此為鏡。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