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99|回覆: 1

[成語典故] 柳暗花明

[複製鏈接]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19 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柳暗花明】相關人物

陸游(1125年—1210年)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柳暗花明】涵義

原指前面花紅柳綠,樹木花草繁茂錦盛的景象,之後又比喻絕處之中找到出路,突然出現的好形勢。

【柳暗花明】出處

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鳳翔】詩詞:“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樓歌灑換離顏。”

宋·陸游【游山西村】詩詞: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明】辨析

【柳暗花明】讀音:liu  an  hua  ming

【柳暗花明】近義詞:山清水秀

【柳暗花明】反義詞:走頭無路、山窮水盡、窮途末路、末路窮途

【柳暗花明】用法:聯合式;作定語、賓語;含褒義

【柳暗花明】造句

1、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前景必定是柳暗花明

2、失業半年,眼看無法生活下去,想不到柳暗花明,竟獲得這件美差。

3、走到小路盡頭,一拐彎,我頓時覺得柳暗花明,又是一番景象。

4、這一年過的真的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5、他的貶低者認為只有缺乏信仰的做法才會讓他柳暗花明

6、眾人眼看希望越來越渺茫,不料柳暗花明,竟然出現新的轉機。

7、春天時原野上柳暗花明,風景優美。

8、陽明山上柳暗花明的景色,讓遊客們都感到心曠神怡。

9、也許活下去就能夠建立信心,也許過一段時間就會柳暗花明

10、有時候,灑脫一點,眼前便柳暗花明;寬容一點,心中便海闊天空。身邊的世界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睿智與寬容。

【柳暗花明】成語典故: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抗金愛國的情懷,一度得到孝宗的賞識,所以入朝當了軍器少監。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擠他,不斷上書皇帝,誣陷他終日賞花吟詩,不務正業,皇帝偏聽偏信,結果陸游被棄。

陸游懷着滿腔的憤怒,回到老家紹興閒居。一天,陸游前往山西村拜訪友人,友人及左鄰右舍聽說陸游來訪,都熱情地接待他,家家戶戶擺酒設宴相迎。那淳樸的民風使陸游十分感動,他詩興大發,寫下詩篇【游山西村】。詩中有這樣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明】成語接龍:

柳暗花明→明哲保身→身不遇時→時詘舉贏→贏金一經→經國大業→業業矜矜→矜名嫉能→能征慣戰→戰不旋踵→踵武相接→接踵而至→至聖先師→師直為壯→壯氣吞牛→牛角之歌→歌聲繞梁→梁上君子→子夏懸鶉→鶉居鷇食→食少事繁→繁音促節→節用裕民→民不畏死→死乞百賴→賴有此耳→耳聞目見→見貌辨色→色飛眉舞→舞爪張牙→牙牙學語→語出月脅→脅肩低首→首施兩端→端本澄源→源遠流長→長篇大論→論辯風生→生死予奪→奪眶而出→出入將相→相門出相→相莊如賓→賓至如歸→歸真反朴→朴斲之材→材朽行穢→穢德垢行→行不苟合→合衷共濟→濟世安人→人才出眾→眾醉獨醒→醒聵震聾→聾者之歌→歌鶯舞燕→燕安鴆毒→毒手尊前→前功皆棄→棄瑕取用→用心用意→意在筆前→前車可鑑→鑒機識變→變化萬端→端本正源→源源本本→本來面目→目瞪口張→張慌失措→措置裕如→如坐雲霧→霧釋冰融→融為一體→體規畫圓→圓首方足→足智多謀→謀臣武將→將功折罪→罪業深重

 
徐始 發表於 2025-5-13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柳暗花明"的審美意蘊與人生境界】

"柳暗花明"作為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意象,其源流可追溯至盛唐時期。武元衡【摩訶池送李侍御之鳳翔】首創此境,至南宋陸游【游山西村】方臻化境。考其本義,"柳暗"謂柳色深郁成蔭,"花明"指花色明艷照眼,二者構成明暗相生的視覺張力。這種對立統一的審美範式,深契【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精髓。

陸游將此意象提升至人生境界的象徵,實有其時代背景。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陸游因力主北伐遭劾罷官,歸隱山陰。在【游山西村】創作中,"山重水複"喻示政治困局,"柳暗花明"則暗含對人生轉機的期許。值得注意的是,詩中"疑無路"與"又一村"的轉折,恰合【老子】"禍兮福所倚"的辯證思維,展現士大夫處窮達變的人生智慧。

從文學技法觀之,此語運用"反對"修辭。【文心雕龍·麗辭】云:"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柳之暗與花之明看似相悖,實則相成,這種藝術手法在杜甫"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等句中亦有體現。至明清時期,"柳暗花明"更發展出"曲徑通幽"的園林美學,如計成【園冶】所謂"巧於因借,精在體宜"。

今人運用此語,當知其三重境界:表層指自然景致,中層喻人生轉機,深層含天道循環之理。故造句不宜止於現象描述,當如王維【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透顯超然物外之胸襟。當代社會節奏急促,更需體會此語中"窮則變,變則通"的古老智慧,培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心態。

要之,"柳暗花明"非僅修辭之巧,實為中華文化中逆境智慧的結晶。其價值在於:既承認"山重水複"的現實困境,又保持"柳暗花明"的精神期待,這種剛柔並濟的人生態度,正是傳統文化留給當代的重要啟示。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5-16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柳暗花明"的審美意蘊與生命境界】

"柳暗花明"作為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意象,其源流可追溯至中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鳳翔】的"柳暗花明池上山"。至南宋陸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千古絕唱,這一意象完成了從自然景觀到人生哲理的升華。本文擬從三個維度闡釋其深層意蘊。

一、詩學傳統的意象嬗變
在唐代詩學體系中,"柳暗花明"尚屬純粹的景物描寫。武元衡詩以明麗筆觸勾勒池畔春景,柳色之"暗"與花色之"明"形成視覺張力。至陸游筆下,此意象被賦予全新的哲學內涵。考【劍南詩稿】可知,淳熙三年(1176)陸游遭劾罷官,於山陰閒居期間創作此詩。詩中"疑無路"與"又一村"的轉折,實為詩人政治失意後精神突圍的藝術投射。這種將自然景觀人格化的手法,正是宋詩"理趣"特徵的典型體現。

二、易學思維的生命智慧
從【周易】哲學視角觀之,"柳暗花明"暗合"窮變通久"的易理。【繫辭下】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陸游詩中"山重水複"象徵困厄之境,"柳暗花明"則昭示陰陽轉化的契機。這種辯證思維在【淮南子·原道訓】中亦有印證:"草木榮華,不可殫睹。"柳之暗喻含藏生機,花之明示綻放希望,二者相生相濟,構成中國哲學"否極泰來"的循環宇宙觀。

三、處世哲學的現實啟示
該成語在現代語境中的廣泛應用,彰顯其超越時空的生命力。無論是個人困境中的精神慰藉,還是民族復興的宏大敘事,"柳暗花明"都提供了一種審慎樂觀的人生態度。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轉機並非被動等待,而是蘊含"窮且益堅"的積極精神。王陽明【傳習錄】言"在事上磨鍊",正是對"柳暗花明"前提條件的最佳註腳。

要言之,"柳暗花明"從審美意象升華為生命智慧,既承續了【詩經】"楊柳依依"的比興傳統,又融匯了宋代理學的思辨精神,更積澱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心理結構。在當代社會急速轉型的背景下,重溫這一成語的深層意蘊,對於建構積極健康的處世心態具有特殊意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