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87|回覆: 1

[儒家學說] 談【論語】精要及文化內涵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17 21: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談【論語】精要及文化內涵

談【論語】精要及文化內涵

錢遜近影

談【論語】精要及文化內涵

談【論語】精要及文化內涵

孔子塑像 吳為山作

論語】是一本語錄體的書,記錄了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對話及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西漢時候有幾個本子,都早已佚失了。東漢的鄭玄根據他還能看到的【魯論】、【齊論】等本子,給【論語】做了一個注,這個注本成為後來【論語】流傳本的基礎。

論語】是儒學和中華文化最重要的一部經典。漢後2000多年,儒學是中華文化的主幹,而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儒學的基本思想都在【論語】中,所以【論語】也被稱為『中國人的聖經』。

論語】的治國思想

春秋末期,作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力量衰落,各諸侯紛紛攻城略地,大小戰爭不斷。諸侯國內,父子兄弟之間篡位奪權的事層出不窮,禮崩樂壞。各家各派都提出了恢復秩序的辦法,孔子的全部思想和活動也都是為了恢復社會秩序的穩定,變天下無道為有道。

治國為政方面,孔子的核心思想是『政者正也』。這個『正』有兩方面的含義:正人和正名。正人,是要使人走上正道,包括正人和正己。不只是對百姓進行道德教育,當權者自身要正。

『正』的另外一個含義是『正名』。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人人都安於其位,按他的身份做該做的事,享受該享受的權利,恢復原來的禮制秩序。過去人們批判說,這是為了維護等級制度。但我們要看到,任何一個社會要發展,都要求各階層、各部分人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各守其道,各取其酬。沒有這一點,就會陷入混亂。現在許多亂象,都來自這裏。

怎樣做到『正』呢?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法制刑政依靠的是強制,它的作用是懲罰犯罪,使人不敢做壞事;道德禮教依靠的是教育和自覺,它的作用是使人知恥,不願做壞事。孔子主張『為政以德』,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基礎。

孔子把政權鞏固的基礎放在百姓的富足和信任上。正常情況下,先要使百姓富足,然後進行教化。即使經濟有困難,也一定要取信於民。失去百姓的信任,儘管還有經濟基礎,政權也會垮台。

這是一種以人為主體的治國思想。全部儒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在於提高每一個人的素質。

當時中國的教育都是官辦的,只有貴族子弟才能夠受教育。孔子開辦了中國第一所民間學校,對於學生的身份沒有任何限制,這就是所謂『有教無類』。

在孔子思想裏,為政和教育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教育不單純傳授知識,還是培養人、培養治國賢才的手段,是關係到社會安定、國家治亂的根本大事,教育本身就是國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能。

袁好白 發表於 2025-5-7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精要及其文化內涵發微

【論語】一書,誠如錢遜先生所言,乃中華文化之根本經典。其價值不僅在於記錄孔子言行,更在於構建了華夏文明的精神內核。今試就其精要及文化內涵略陳管見。

一、版本流傳與文化地位
【論語】版本源流,鄭玄綜合【魯論】【齊論】之功不可沒。然其意義遠超文獻學範疇。漢代以降,【論語】逐漸成為士人必讀之書,其地位之確立,實為中華文化自我選擇之結果。所謂"中國人的聖經"之譽,非虛言也。朱子云:"【論語】是孔門師弟子問答,而曾子、子思、孟子皆在其中。"此語道出【論語】實為儒家道統之源頭活水。

二、治國思想之現代詮釋
孔子身處禮崩樂壞之世,其"政者正也"思想確有正名復禮之意。然細究之,"正"字實含動態平衡之智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說,表面觀之似在維護等級,實則強調社會角色之責任倫理。現代社會雖無封建等級,然職業倫理、家庭倫理之混亂,恰印證孔子思想之預見性。程頤解此章曰:"各止其所而不相亂也。"此"止"字最宜玩味,非固守不變,而是各安其分、各盡其責之謂。

三、德治思想之深層意蘊
"道之以德"章揭示法治與德治之辯證關係。孔子並非否定法制,而是指出單靠法制之局限。今日觀之,法治為底線,德治為理想,二者相濟方為治國大道。王陽明【傳習錄】云:"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此語深得孔子本意。至若"民無信不立"之說,尤見孔子政治智慧之深刻。信任實為政治合法性之基礎,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四、文化內涵之現代啟示
【論語】之生命力,在於其直指人性根本。孔子所言孝悌忠信,表面是道德規範,實則為人之存在的基本方式。在全球化時代,這些價值正面臨新的詮釋可能。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恕道,實為跨文明對話之黃金法則;"和而不同"之理念,更為多元社會提供相處之道。

【論語】如吳為山先生所作孔子塑像,既有歷史厚重感,又具現代生命力。讀【論語】貴在"切問而近思",既要理解其歷史語境,更要把握其超越時代的智慧。錢穆先生曾言:"【論語】應該是一部中國人人人必讀的書。"此言今日聽來,尤為警策。在全球化的今天,【論語】所蘊含的智慧,正可為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提供東方解答。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辛卯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五日辰時| 2025/5/22/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