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98|回复: 2

[成语典故] 初生牛犊不怕虎

[复制链接]
文强 发表于 2016-9-17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生牛犊不怕虎》相关人物

庞德(?-219年),字令明,东汉末年名将。约在初平年间,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

关羽(?-220年),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关平(178——220),蜀汉名将关羽之子,东吴趁关羽攻樊城时,突然背弃吴蜀同盟,偷袭荆州,关平与其父关羽一同被擒,最后被斩于临沮县。时年四十二岁。

《初生牛犊不怕虎》涵义

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经验较少、情感较少或没有主观的生物在做事情的时候没有顾虑,敢作为。

《初生牛犊不怕虎》出处

战国·《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三回:天禅年方十七岁,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催开战马,摇枪冲杀过来。

《初生牛犊不怕虎》辨析

《初生牛犊不怕虎》读音: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初生牛犊不怕虎》近义词:无所畏惧、敢作敢为

《初生牛犊不怕虎》反义词:胆小怕事、懦弱无能

《初生牛犊不怕虎》用法:复句式;作定语、补语、分句

《初生牛犊不怕虎》造句

1.庄有恭哈哈大笑,忆及几年前的和珅,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冒失小伙,行事只凭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之气,若非聪明良善,怕是早就丢了性命。

2.厂长说:“这帮年轻人敢想敢干,真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3.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是年轻气盛吗?毕业了,我却留在了这不大不小的城市,陪着我的只有那午夜里放在心底的梦。

4.当时党争纷错,政局复杂,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瞿式耜自然引起一些当权者的嫉视,于是罗织罪名,把他赶出朝廷。

5.其中两只稚嫩的幼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对着血色暗影吼道,而另外一只幼兽则对着雄壮野兽的尸体抽抽地泣了几声。

6.初生牛犊不怕虎,莫法特第一次出手,就把一千镑全部投入了进去,买了10手的空单,这样岛国股指每下跌10个点,他就可以有一百镑的进账,反之亦然。

7.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牛大山展开了看家本领,脚下生风,朝着老乞丐狂追。

8.称霸天下?哼,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9.看这位才25岁的李总经理,刚一上任,无论什么事说干就干,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10.慢慢地在他身上捕捉到一种东西,那就是傲气逼人,颇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在言辞之间却有些偏激的地方,有时还刻薄得让人难以面对。

《初生牛犊不怕虎》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并在此称王,下令关羽北取襄阳,进兵樊城。关羽部将廖化、关平率军攻打襄阳,曹操部将曹仁领兵抵抗,结果大败,退守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为征南将军,以勇将庞德为先锋,领兵前往樊城救援。

庞德率领先锋部队来到樊城,让兵士们抬着一口棺材,走在队伍的前面,表示誓与关羽决一死战。庞德耀武扬威,指名要关羽与他决战。关羽出战,两人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两军各自鸣金收兵。关羽回到营寨,对关平说:“庞德的刀法非常娴熟,真不愧为曹营勇将啊。”关平说:“俗话说:‘刚生下来的小牛犊连老虎都不害怕。’对他不能轻视啊!”

关羽觉得靠武力一时难以战胜庞德,于是想出一条计谋。当时正值秋雨连绵,汉水猛涨,魏军营寨却扎在低洼之处,关羽掘开汉水大堤,水淹于禁七军,俘虏了于禁、庞德。于禁投降,而庞德却立而不跪,不肯屈服。关羽劝他投降,庞德反而出口大骂。于是,关羽下令杀了庞德。

花儿 发表于 2025-7-19 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哲学意蕴与历史镜鉴》

"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典,源出《庄子·知北游》,其哲学本义实为道家"葆真"思想之体现。庄子所谓"瞳焉如新出之犊",乃指未受世俗经验污染的本真状态,与《老子》"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的哲学命题相呼应。此中深意,非止于表象的勇猛无畏,更蕴含着对天然本性的推崇。

考诸史册,庞德抬棺战关羽之事,恰为此语最佳注脚。建安二十四年,庞德以新附之将,面对威震华夏的关羽,其"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的壮语,正是"犊不畏虎"精神在军事伦理中的体现。然细究之,此等气概实包含三重境界:其一为血气之勇,如关平随父征战之姿;其二为信念之勇,如庞德"受国恩,义在效死"的担当;其三则为超越生死之勇,此乃庄子所谓"外死生"之境。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借关平之口道出"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实已点破此语的双重性——无畏需与智虑相济。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论"知行合一"时特别强调:"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初生牛犊之勇,若无真知为基,则易沦为鲁莽。庞德终败于关羽,恰为这一辩证关系的历史见证。

今人用此成语,多取其积极进取之义,然往往忽略其中蕴含的"无知者无畏"的潜在危机。观瞿式耜之例,其少年锐气固然可嘉,然在复杂的党争中终遭贬谪,正说明单纯的无畏需与世事洞明相结合。故《周易·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实为"牛犊精神"的必要补充。

要之,"初生牛犊不怕虎"作为中华智慧结晶,其价值不在鼓励盲目冒险,而在启示我们:在葆有赤子之心的同时,当以"知北游"的求道精神不断充实自我,方能使天然之勇升华为经世之智。此乃该成语给予当代人最珍贵的启示。
并船 发表于 2025-7-30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哲学意蕴与历史镜鉴》

"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典,源出《庄子·知北游》"瞳焉如新出之犊"之喻,经《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文学经典淬炼,终成华夏智慧宝库中极具生命力的处世哲学。此语表面状写幼犊之勇,实则蕴含三重深刻意涵:

其一,在认识论层面揭示"无知之勇"的辩证关系。庄子所谓"无求其故"的童真状态,恰是破除经验主义窠臼的密钥。庞德初投马腾时屡建奇功,正因其未受传统战法束缚,反得创新之机。然此勇须以"德将为汝美"为前提,方不致沦为鲁莽。

其二,在实践论维度展现生命原初的进取精神。关平随父征战荆州时,其不畏强敌的气概,恰是蜀汉立国精神的缩影。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强调"知行合一",少年天禅催马冲阵的文学形象,正是对此种实践勇气的诗意诠释。

其三,在价值论领域构成对保守心态的批判。罗贯中借"西羌小卒"之议,暗讽世族政治的僵化。瞿式耜在明末党争中的遭遇,更印证了革新者常需面对的传统阻力。此语之所以历久弥新,正因其始终激励着突破陈规的变革力量。

然需警醒者,此谚绝非鼓吹匹夫之勇。观关羽之败走麦城,可知"无惧"需与"知惧"相济。程颐《易传》有云:"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真正的勇者当如《周易》"干"卦所示,兼具初九"潜龙勿用"的审慎与九五"飞龙在天"的魄力。

今人运用此语,当效庄有恭评和珅之例,在肯定锐气之余更重智慧积淀。年轻干部之"敢想敢干",需以"君子终日乾乾"的勤勉为基;创业者之"全部投入",当有"知进退存亡"的谋略相佐。如此,方能使牛犊之勇升华为君子之勇,让传统智慧真正照亮现代人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