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21|回覆: 2

[成語典故] 居安思危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9-12 09: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參與【居安思危】相關人物

魏絳 晉悼公

【居安思危】怎麼讀:

jū ān sī wēi

【居安思危】涵義

意指處在安樂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險。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禍患。

【居安思危】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

【居安思危】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居安思危】近義詞:防患未然、處安思危、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居安思危】反義詞:高枕無憂、麻痹大意、出其不意、亡羊補牢

【居安思危】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魏絳(生卒年不詳):姬姓,魏氏,名絳,諡號為莊,故史稱魏莊子,春秋時晉國卿。 其先祖為庶人,與周同姓,因伐紂有功被周武王封於畢,於是以畢為姓。

晉悼公(前586年-前558年),姬姓,名周,一作糾,又稱周子或孫周。為惠伯談次子,其祖父桓叔捷為晉襄公的小兒子。

【居安思危】造句

1、高人速度來普及常識居安思危,和諧中國奏響韓寒交響曲,暢談時事政治,聆聽哲思,群聚有識之士,共商盛世。

2、居安思危,和諧中國奏響韓寒交響曲,暢談時事政治,聆聽哲思,群聚有識之士,共商盛世。

3、美國人只是在戰爭時期和戰後才變成居安思危型的消費者。

4、不過,居安思危,考慮一下可能會有什麼變化以及最近一波股市上漲會不會戛然而止,這樣做並沒有什麼不好。

5、國家處境艱難,所以目前社會雖然安定,我們仍應居安思危,隨時保持警戒。

6、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保持清醒頭腦,充分估計前進道路上種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困難和風險,進一步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7、居安思危的皇帝,修建這樣的地下通道,極有可能是用於避險逃生的。

8、“平時如戰時”的意思不就是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嗎?

9、居安思危是一個好的開始

10、舉行消防演習,就是要大家具有居安思危的警覺心,真正遇到災禍時才能臨危不亂。

【居安思危】歷史典故經過:

宋、齊等國聯合攻打鄭國,弱小的鄭國知道自己兵力不足,於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家能夠打消攻打的念頭。其它國家因為害怕強大的晉國,並不想得罪晉國,於是紛紛決定退兵。

為了答謝晉國,於是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的珠寶作為賀禮。收到這份禮物之後,晉悼公十分高興,就將一半的美女賞給這件事的大功臣魏絳。

沒想到正直的魏絳一口拒絕,並且勸晉悼公說:“現在晉國雖然很強大,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因此而大意,因為人在安全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這樣才會先做準備,以避免失敗和災禍的發生。”晉悼公聽完魏絳的話之後,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國家與百姓的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居安思危】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即使居住在安全舒適地環境,也不要忽略可能地危險

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裡,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qq75413553 發表於 2025-7-17 0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居安思危"的治國智慧與當代啟示】

"居安思危"作為【左傳】記載的千古名訓,其思想內涵遠不止於簡單的警句格言。考其本源,乃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魏絳諫言晉悼公的治國箴規。當鄭國獻女樂以謝晉國時,晉悼公欲分賞魏絳,魏絳卻以"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婉拒,此中深意值得今人細究。

從文字訓詁角度,"居安思危"四字構成精妙的辯證結構。"居"字從屍從古,本義為蹲踞,引申為處位;"安"字從宀從女,象徵家室安寧;"思"字從囟從心,示腦心並用;"危"字從人在崖上,喻高危之境。四字連用,形成"靜態安穩"與"動態警醒"的張力,恰合【周易】"安而不忘危"的易理。

在歷史語境中,魏絳之諫體現了三個治國維度:其一,物質豐足時需警惕精神懈怠,晉國雖霸業鼎盛,仍需防備諸侯異動;其二,個人受賞時當思國家大計,體現"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士大夫精神;其三,和平時期要完善戰備,暗合【司馬法】"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的兵家思想。這種憂患意識使晉國維持百年霸業,反觀吳王夫差、秦二世等皆因喪失警惕而亡國。

當代社會尤需活化這一傳統智慧。於國家治理層面,需在發展中預判風險,如糧食安全、能源儲備等戰略領域;於企業管理層面,當在順境中構建危機應對機制;於個人發展層面,要在職業穩定時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但需注意避免陷入過度焦慮的極端,當效法魏絳"有備無患"的理性態度,在警惕與從容間保持平衡。

【尚書】云:"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居安思危的本質,是以動態發展的眼光把握事物規律。在全球化變局加劇的今天,這一古老智慧仍閃耀着跨越時空的價值,提醒我們在享受現代文明成果的同時,始終保持清醒的認知與進取的姿態。
邋遢歐米茄 發表於 2025-7-17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居安思危"的治國智慧與當代啟示】

"居安思危"作為【左傳】記載的千古名訓,其思想淵源可追溯至周初"殷鑑不遠"的政治智慧。魏絳諫言晉悼公之事,實為春秋時期士大夫政治理性的典型體現。考【左傳·襄公十一年】原文,魏絳在晉國霸業鼎盛之際,以"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的邏輯鏈條,構建起完整的危機預防哲學體系。

從文字訓詁角度析之,"居安思危"四字蘊含深刻辯證思維。"居"非靜態之居,而是動態的處境認知;"思"非空泛之想,而是系統的風險預判。鄭玄注【禮記】云"君子安而不忘危",正與此義相通。魏絳作為晉國執政卿,其諫言體現春秋貴族"危懼意識"的政治傳統,與【周易】"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的憂患意識一脈相承。

歷史地看,晉悼公雖納諫卻未能持久踐行,終致晉國霸業中衰,恰從反面印證這一智慧的價值。比較【尚書·周官】"制治於未亂"、【孟子】"生於憂患"等論述,可見先秦思想家對危機管理的共識。而反觀"高枕無憂"等反義詞,則暴露了苟安心態的政治危害。

當代社會治理中,"居安思危"的現代轉化尤為重要。從國家發展的"底線思維"到企業的風險管理,從公共衛生預警到防災減災體系,其核心都在於建立"備豫不虞"的機制。魏絳典故啟示我們:真正的安全不在於消除所有風險,而在於培育識別風險、應對風險的系統能力。

此智慧對個人修養同樣具有指導意義。【論語】載孔子"臨事而懼"的態度,與"居安思危"異曲同工。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保持審慎樂觀的心態,既是對傳統智慧的傳承,更是應對複雜挑戰的必然選擇。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