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41|回覆: 0

[成語典故] 犬馬之勞

[複製鏈接]
無端 發表於 2016-9-11 07: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犬馬之勞】相關人物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

【犬馬之勞】涵義

像犬馬一樣所做的操勞。古時候臣子對君主常自比為犬馬,表示願像犬馬那樣為君主奔走效力。現在表示心甘情願受人驅使,為人效勞。

【犬馬之勞】出處

【晉書·段灼傳】:“願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馬之勞,思帷蓋之報,發仁惠之詔,廣開養老之制。”

【犬馬之勞】辨析

【犬馬之勞】讀音:quǎn mǎ zhī láo

【犬馬之勞】近義詞:犬馬之報、死心塌地、鞍前馬後

【犬馬之勞】反義詞:舉手之勞、強人所難

【犬馬之勞】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多用作褒義;用於自己

【犬馬之勞】造句

1、你的這件事我一定效犬馬之勞

2、到了新時代,像犬馬之勞這樣的詞,逐漸冷落乃至死亡。

3、對你的大恩大德,我願效犬馬之勞來報答。

4、聽聞大人有招兵之願,我們願為大人效犬馬之勞

5、我告訴過他,只要他認為是有用的事情,我願效犬馬之勞

6、只要能治好女兒,莫正虎願效犬馬之勞

7、既然祖宗看的起我這不肖的子孫,定當為祖宗盡犬馬之勞

8、這大好河山盡收劍下,風光猶勝當年!我們定當為陛下效犬馬之勞,盡匹夫之責,不辱皇恩!

9、非常感謝動人老大的栽培,我定效犬馬之勞

10、屬下多謝教主成全,屬下以後願為教主效犬馬之勞在所不辭。

【犬馬之勞】成語典故: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趙普年事已高,調任武勝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太宗作詩為他辭行,趙普手捧詩稿潸然淚下,對太宗說:“陛下賜給臣的詩,應鐫刻在石碑上,和我的老骨頭一起埋到黃泉之下。”太宗為之動情。第二天,太宗對宰相說:“趙普是國家的功臣,我從前和他一起交遊,現在頭髮白了,牙齒也脫落了,不應再用軍國重務來煩勞他,我為他選了個好地方,讓他養尊處優,借着贈詩表達我的慰問惜別之情,趙普感激淚下,我也傷感地為之流下了眼淚。”

宰相告訴太宗:“趙普昨天來到中書省,手持御製詩歌,對臣涕泣說,我這一輩子來日無多,無從報答皇上的恩德,但願來世再為國家效犬馬之勞。臣昨天聽了趙普的話,對照今天陛下的聖意,君臣名分能夠如此善始善終,可謂兩全其美了。”

【犬馬之勞】成語接龍:

犬馬之勞→勞思逸淫→淫詞褻語→語重心長→長眠不起→起居無時→時乖命蹇→蹇人上天→天之戮民→民殷國富→富室大家→家道小康→康莊大道→道貌岸然→然糠自照→照人肝膽→膽小如鼷→鼷鼠飲河→河同水密→密不通風→風雨漂搖→搖席破坐→坐井窺天→天理難容→容光煥發→發隱擿伏→伏牛乘馬→馬齒徒增→增磚添瓦→瓦解冰泮→泮林革音→音容宛在→在谷滿谷→谷父蠶母→母難之日→日不我與→與時消息→息息相關→關山阻隔→隔牆有耳→耳濡目擊→擊排冒沒→沒完沒了→了了可見→見雀張羅→羅織構陷→陷落計中→中立不倚→倚玉偎香→香象絕流→流落他鄉→鄉壁虛造→造繭自縛→縛雞弄丸→丸泥封關→關門閉戶→戶限為穿→穿房入戶→戶告人曉→曉以大義→義漿仁粟→粟紅貫朽→朽棘不雕→雕蟲篆刻→刻畫無鹽→鹽梅相成→成風之斫→斫雕為樸→樸訥誠篤→篤論高言→言出禍從→從容自若→若有若無→無所事事→事緩則圓→圓鑿方枘→枘圓鑿方→方寸不亂→亂七八遭→遭逢不偶

 
事無巨細 發表於 2025-6-22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犬馬之勞"的君臣倫理與當代價值】

"犬馬之勞"一詞,典出【晉書·段灼傳】,其深層意蘊實為傳統君臣倫理的具象化表達。趙普泣告太宗之事,恰為此語作了最佳註腳——這位北宋開國元勛以"效犬馬之勞"自況,既彰顯了儒家"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倫理準則,更暗合【禮記·曲禮】"事君慎始而敬終"的為臣之道。

細究其文化基因,"犬馬"之喻實有雙重象徵:犬主守御,馬司馳驅,正合【周禮】六官各司其職之制。趙普所謂"來世再效",非徒謙辭,實乃將"忠"的倫理推及三世,此與【孝經】"事君不忠非孝也"的訓誡一脈相承。值得注意的是,北宋士大夫常以"犬馬"自擬,如范仲淹"敢不盡犬馬之力",皆暗含【孟子】"君臣有義"的契約精神。

然此語在當代語境中漸趨式微,實因社會倫理結構嬗變所致。現代職場所謂"效勞",已剝離了人身依附屬性,轉為【周易】"同聲相應"的平等協作。但其中"盡心竭力"的核心價值仍具啟示——猶如【論語】"居處恭,執事敬"的現代演繹。觀今日誌願者"效犬馬之勞"於公益,恰是傳統美德的新生。

故"犬馬之勞"之真諦,不在其表層的卑順意象,而在其"竭誠盡節"的精神內核。昔趙普以三朝老臣猶存此心,今人縱無君臣之分,然於職守、於家國,豈不應存此"駑馬十駕"之志?此誠為傳統文化給予現代文明的珍貴啟示。
火焰之歌 發表於 2025-7-6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犬馬之勞"的君臣倫理與當代價值】

"犬馬之勞"作為傳統政治倫理的重要意象,其源流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禮記·曲禮】"大夫士去國,不說人以無罪"鄭玄註:"犬馬之臣,不敢自比於人。"此語道破了該成語的核心要義——臣子以謙卑姿態表達忠誠。趙普臨終所言"效犬馬之勞",實為北宋士大夫政治倫理的典型寫照。

考其詞義演變,魏晉時期已形成固定用法。【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載曹植上疏:"犬馬之誠,不能動人。"至【晉書】段灼上表,更將"犬馬之勞"與"帷蓋之報"對舉,完整呈現了"君恩-臣忠"的契約關係。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表述始終保持着雙重特性:既含自我貶抑的修辭策略,又具真誠效忠的倫理內核。

趙普事例尤具深意。據【宋史·趙普傳】載,其晚年"每朝廷有大政,必手疏極言",可見所謂"犬馬"實非被動服從。這種表述方式,實為士大夫在專制皇權下保持政治主體性的特殊話語。程頤【易傳】釋"坤卦"時言"臣道雖柔,而有常則",恰可作此註腳。

當代語境中,該成語的式微折射出倫理觀念的變遷。但細究之,其核心精神——甘願為崇高價值奉獻——仍具現代意義。王陽明【傳習錄】云"知行合一",若將"犬馬之勞"轉化為對事業的熱忱,則傳統話語可獲新生。觀今日各行業之敬業者,其精神內核未嘗不與趙普一脈相承。

要之,解讀此類成語,當超越字面涵義,把握其中"敬事而信"的倫理精粹。如此,傳統智慧方能在現代文明中煥發新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