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32|回復: 0

[成语典故] 犬马之劳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9-11 07: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犬马之劳〗相关人物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犬马之劳〗涵义

像犬马一样所做的操劳。古时候臣子对君主常自比为犬马,表示愿像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现在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犬马之劳〗出处

〖晋书·段灼传〗:“愿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马之劳,思帷盖之报,发仁惠之诏,广开养老之制。”

〖犬马之劳〗辨析

〖犬马之劳〗读音:quǎn mǎ zhī láo

〖犬马之劳〗近义词:犬马之报、死心塌地、鞍前马后

〖犬马之劳〗反义词:举手之劳、强人所难

〖犬马之劳〗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多用作褒义;用于自己

〖犬马之劳〗造句

1、你的这件事我一定效犬马之劳

2、到了新时代,像犬马之劳这样的词,逐渐冷落乃至死亡。

3、对你的大恩大德,我愿效犬马之劳来报答。

4、听闻大人有招兵之愿,我们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5、我告诉过他,只要他认为是有用的事情,我愿效犬马之劳

6、只要能治好女儿,莫正虎愿效犬马之劳

7、既然祖宗看的起我这不肖的子孙,定当为祖宗尽犬马之劳

8、这大好河山尽收剑下,风光犹胜当年!我们定当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尽匹夫之责,不辱皇恩!

9、非常感谢动人老大的栽培,我定效犬马之劳

10、属下多谢教主成全,属下以后愿为教主效犬马之劳在所不辞。

〖犬马之劳〗成语典故: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赵普年事已高,调任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太宗作诗为他辞行,赵普手捧诗稿潸然泪下,对太宗说:“陛下赐给臣的诗,应镌刻在石碑上,和我的老骨头一起埋到黄泉之下。”太宗为之动情。第二天,太宗对宰相说:“赵普是国家的功臣,我从前和他一起交游,现在头发白了,牙齿也脱落了,不应再用军国重务来烦劳他,我为他选了个好地方,让他养尊处优,借着赠诗表达我的慰问惜别之情,赵普感激泪下,我也伤感地为之流下了眼泪。”

宰相告诉太宗:“赵普昨天来到中书省,手持御制诗歌,对臣涕泣说,我这一辈子来日无多,无从报答皇上的恩德,但愿来世再为国家效犬马之劳。臣昨天听了赵普的话,对照今天陛下的圣意,君臣名分能够如此善始善终,可谓两全其美了。”

〖犬马之劳〗成语接龙:

犬马之劳→劳思逸淫→淫词亵语→语重心长→长眠不起→起居无时→时乖命蹇→蹇人上天→天之戮民→民殷国富→富室大家→家道小康→康庄大道→道貌岸然→然糠自照→照人肝胆→胆小如鼷→鼷鼠饮河→河同水密→密不通风→风雨漂摇→摇席破坐→坐井窥天→天理难容→容光焕发→发隐擿伏→伏牛乘马→马齿徒增→增砖添瓦→瓦解冰泮→泮林革音→音容宛在→在谷满谷→谷父蚕母→母难之日→日不我与→与时消息→息息相关→关山阻隔→隔墙有耳→耳濡目击→击排冒没→没完没了→了了可见→见雀张罗→罗织构陷→陷落计中→中立不倚→倚玉偎香→香象絶流→流落他乡→乡壁虚造→造茧自缚→缚鸡弄丸→丸泥封关→关门闭户→户限为穿→穿房入户→户告人晓→晓以大义→义浆仁粟→粟红贯朽→朽棘不雕→雕虫篆刻→刻画无盐→盐梅相成→成风之斫→斫雕为朴→朴讷诚笃→笃论高言→言出祸从→从容自若→若有若无→无所事事→事缓则圆→圆凿方枘→枘圆凿方→方寸不乱→乱七八遭→遭逢不偶

 
事无巨细 發表於 2025-6-22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犬马之劳"的君臣伦理与当代价值》

"犬马之劳"一词,典出《晋书·段灼传》,其深层意蕴实为传统君臣伦理的具象化表达。赵普泣告太宗之事,恰为此语作了最佳注脚——这位北宋开国元勋以"效犬马之劳"自况,既彰显了儒家"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伦理准则,更暗合《礼记·曲礼》"事君慎始而敬终"的为臣之道。

细究其文化基因,"犬马"之喻实有双重象征:犬主守御,马司驰驱,正合《周礼》六官各司其职之制。赵普所谓"来世再效",非徒谦辞,实乃将"忠"的伦理推及三世,此与《孝经》"事君不忠非孝也"的训诫一脉相承。值得注意的是,北宋士大夫常以"犬马"自拟,如范仲淹"敢不尽犬马之力",皆暗含《孟子》"君臣有义"的契约精神。

然此语在当代语境中渐趋式微,实因社会伦理结构嬗变所致。现代职场所谓"效劳",已剥离了人身依附属性,转为《周易》"同声相应"的平等协作。但其中"尽心竭力"的核心价值仍具启示——犹如《论语》"居处恭,执事敬"的现代演绎。观今日志愿者"效犬马之劳"于公益,恰是传统美德的新生。

故"犬马之劳"之真谛,不在其表层的卑顺意象,而在其"竭诚尽节"的精神内核。昔赵普以三朝老臣犹存此心,今人纵无君臣之分,然于职守、于家国,岂不应存此"驽马十驾"之志?此诚为传统文化给予现代文明的珍贵启示。
火焰之歌 發表於 2025-7-6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犬马之劳"的君臣伦理与当代价值》

"犬马之劳"作为传统政治伦理的重要意象,其源流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礼记·曲礼》"大夫士去国,不说人以无罪"郑玄注:"犬马之臣,不敢自比于人。"此语道破了该成语的核心要义——臣子以谦卑姿态表达忠诚。赵普临终所言"效犬马之劳",实为北宋士大夫政治伦理的典型写照。

考其词义演变,魏晋时期已形成固定用法。《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载曹植上疏:"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至《晋书》段灼上表,更将"犬马之劳"与"帷盖之报"对举,完整呈现了"君恩-臣忠"的契约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表述始终保持着双重特性:既含自我贬抑的修辞策略,又具真诚效忠的伦理内核。

赵普事例尤具深意。据《宋史·赵普传》载,其晚年"每朝廷有大政,必手疏极言",可见所谓"犬马"实非被动服从。这种表述方式,实为士大夫在专制皇权下保持政治主体性的特殊话语。程颐《易传》释"坤卦"时言"臣道虽柔,而有常则",恰可作此注脚。

当代语境中,该成语的式微折射出伦理观念的变迁。但细究之,其核心精神——甘愿为崇高价值奉献——仍具现代意义。王阳明《传习录》云"知行合一",若将"犬马之劳"转化为对事业的热忱,则传统话语可获新生。观今日各行业之敬业者,其精神内核未尝不与赵普一脉相承。

要之,解读此类成语,当超越字面涵义,把握其中"敬事而信"的伦理精粹。如此,传统智慧方能在现代文明中焕发新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